本文由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6日發(fā)表,原題為《特朗普正將歐洲和中國推入彼此的懷抱》,作者是美國榮鼎咨詢公司高級顧問諾亞·巴爾金。

過去數(shù)月,特朗普政府干預歐洲選舉,威脅奪取格陵蘭島,并對歐盟征收高額關稅?,F(xiàn)在,它想與歐洲對話,探討如何遏制中國。

至少,這是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上周傳遞的信息。他說,美國政府現(xiàn)在將轉向與盟友達成貿易協(xié)議,然后“以一個集團的形式應對中國”。美國右翼民粹主義的領軍人物奧倫·卡斯上周末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fā)表了一篇專欄文章,敦促歐洲加入由美國主導的、不包括中國的貿易集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美國政府想與歐洲盟友“以一個集團的形式應對中國”(資料圖)

歐洲對這一切感到困惑是情有可原的。歐盟官員告訴我,幾個月來,隨著他們尋求避免美國關稅,他們一直試圖與特朗普政府就對華采取聯(lián)合行動進行對話,卻碰了壁。一位近期與多名特朗普內閣成員會面的歐盟高級官員上月告訴我:“特朗普團隊對與我們討論中國問題毫無興趣?!?/p>

直到最近,布魯塞爾最大的擔憂之一就是美中達成一項將歐洲晾在一邊的協(xié)議,就像他在第一個任期內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xié)議那樣。

如今看起來華盛頓和北京不太可能緩和關系。自4月初特朗普對中國商品進一步加征關稅以來,兩國關系急劇惡化,導致了北京針鋒相對的回應和兩國外交往來的急劇減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開始談論與盟友聯(lián)合行動以對抗中國。從一開始這就是目標嗎?如果是,那特朗普政府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特朗普及其團隊非但沒有為聯(lián)合對抗中國創(chuàng)造基礎,反而利用過去數(shù)月時間把歐洲推向了中國的懷抱。

隨著歐盟采取措施防范特朗普造成的混亂局面,而北京謹慎應對美國關稅,歐盟與中國可能達成的協(xié)議的輪廓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為歐盟旗幟和中國國旗(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應該向歐洲提出其無法拒絕的條件。白宮可以提出將跨大西洋關稅削減至零——這是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已經提出的想法——以換取歐洲提高對華關稅。如果美國繼續(xù)對歐洲征收高額關稅,我認為歐盟委員會、歐盟成員國以及歐洲產業(yè)界不會認真考慮美國有關對華行動的提議。特朗普應該與馮德萊恩會面,以此表明他對達成協(xié)議的認真態(tài)度。歐盟和美國官員稱,自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他一直拒絕與馮德萊恩對話。

特朗普總統(tǒng)只有緩和對歐洲的抨擊,有關中國問題的跨大西洋協(xié)議才有可能奏效。否則,未來幾個月達成的協(xié)議可能是歐盟與中國之間的協(xié)議,而非特朗普團隊所期望的那種協(xié)議。

延伸閱讀

媒體:北京不是東京,特朗普失算終究沒能等來中國的求饒

特朗普終究沒能等來中國的求饒。

4月15日,美國白宮網站發(fā)布了關于“232”調查的事實清單,稱由于中方對美關稅反制,中國目前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

僅僅兩天,4月17日,連打關稅亂拳的特朗普又表示,他不想繼續(xù)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了,因為這可能會使兩國之間的貿易陷入停滯。

此前,美國政府對華加征10%、20%的關稅時,中國民眾和企業(yè)還會密切關注、嚴陣以待。如今加到145%、245%,離譜的數(shù)字扭曲了中美貿易問題的嚴肅性,只會徒增茶余飯后的笑料。

特朗普到底希望達成什么效果?美國民眾是否意識到自己為這場政策買了單?美方試圖掩蓋的焦慮是什么?特朗普還有后招嗎?美國獨立調查記者、《地緣政治經濟報告》創(chuàng)始人本·諾頓接受了長安街知事專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諾頓此前接受采訪的照片 攝影:李治宏

北京不會重蹈東京的覆轍

知事:您怎么看待特朗普這種加征畸高關稅,以及朝令夕改稅額的做法?特朗普期望達到什么效果?

諾頓:所謂245%的關稅,明顯是在虛張聲勢。特朗普政府認為美國對中國有很大籌碼,但實際情況正相反,這場沖突反而暴露出美國對中國的深度依賴。比如,特朗普豁免了中國制造的手機、電腦、半導體等電子產品,因為這些是現(xiàn)代經濟的基石,而美國目前根本無法在本土生產這些關鍵產品,中國的經濟實力遠超美方預期。

特朗普的反復無常說明了一點:美方其實心里清楚,自己并不真正占優(yōu)勢。這種高調宣傳的背后,掩蓋的正是對本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焦慮。

此外,特朗普發(fā)起貿易戰(zhàn),是想逼中國簽一份對美有利、對中不利的不平等協(xié)議,有點類似他設想的“海湖協(xié)議”,參考的是1985年美國強迫盟友簽署、最終重創(chuàng)日本經濟的《廣場協(xié)議》。但美方這次判斷失誤了——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中國更獨立自主,經濟體量也更大,北京不會重蹈東京的覆轍。

14位億萬富翁用關稅

把稅負轉嫁給老百姓

知事:特朗普政府是否能通過關稅實現(xiàn)制造業(yè)回流,并復制中國制造的成就?

諾頓:我認為,單靠關稅,美國不可能實現(xiàn)再工業(yè)化。所有發(fā)達國家的工業(yè)化都是依靠明確的產業(yè)政策推動的,比如政府在基礎設施、教育、培訓和科研方面的大規(guī)模投入。有限、針對性的關稅可以作為保護新興產業(yè)的工具,但必須配合更全面的產業(yè)政策使用。而特朗普的關稅策略完全不同——他是全行業(yè)一刀切,手段粗暴,更像是一種經濟戰(zhàn)工具。

這樣的關稅不但無法推動再工業(yè)化,反而會推高美國國內價格,傷害本國經濟。真正要重建制造業(yè),美國需要花上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建設工廠、培養(yǎng)工人、引進設備、建立供應鏈。而特朗普政府不僅沒有這方面的規(guī)劃,反而通過削減財政投入、放松監(jiān)管,進一步削弱了國家能力,這只會加速去工業(yè)化,而不是逆轉它。

知事:面對特朗普揮起的關稅大棒,美國民眾瘋狂囤積中國產品。在美國iOS應用商店電商應用榜上,前三名App均為中國電商,TikTok上大量“來自中國工廠源頭好貨”的宣傳視頻爆火,這些反而幫中國制造做了宣傳。您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美國民眾是否意識到自己為這場政策買了單?

諾頓:特朗普常說外國會為他的關稅買單,但這完全不符合事實。實際上,關稅是由美國的進口商支付的,最終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關稅本質上是一種消費稅,而且是非常不公平的稅種,對低收入和工薪階層打擊最大。

特朗普本人是億萬富翁,他的政府中還有13位億萬富翁。他們推動為富人和大企業(yè)減稅,卻用關稅把稅負轉嫁給普通百姓。

正因如此,美國人才會搶購中國產品,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關稅會引發(fā)通脹,商品很快就會漲價。很多美國人本來就靠每月工資過活,一旦通脹卷土重來,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這些普通家庭。所以這場貿易戰(zhàn)的真正受害者,其實是美國的老百姓。

特朗普正把美國推向孤立

知事:如果各國紛紛效仿美國搞關稅報復和單邊行動,會對全球發(fā)展產生什么影響?您是否擔心這次關稅行動將加劇美國的通脹壓力,甚至導致經濟衰退?有沒有可能重演上世紀30年代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全球大蕭條?

諾頓:特朗普的關稅毫無疑問會推高通脹。美國無法像中國一樣制造產品,因為美國根本沒有清晰的產業(yè)政策,也不具備再工業(yè)化的能力。這種激進的貿易戰(zhàn),也大大增加了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不過現(xiàn)在的情況與上世紀30年代并不完全一樣。當年是各國互相抬高關稅,而如今,特朗普的做法反而可能促使其他國家加快尋找替代方案。幾十年來,很多國家一直在呼吁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因為現(xiàn)有體系高度依賴美元、由美國主導。全球南方國家也一直在推動“新的國際經濟秩序”,這也是金磚國家的共同目標之一。

特朗普的貿易戰(zhàn)很可能適得其反,把美國推向孤立,反而加快世界向多極化格局轉變。

美國對這場貿易戰(zhàn)的反噬

幾乎沒有預案

知事:特朗普掛在嘴上的“一通電話”始終沒有到來,中方決定“不予理會”。據(jù)您的觀察,特朗普還能有什么后招嗎?

諾頓:美國手里其實沒多少牌可打。整體來看,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比中國對美更深。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比如石油、天然氣、大豆、玉米等,其實都能夠找到替代。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很多產品,比如手機、電腦、半導體等關鍵電子產品,無法輕易替代,這也是特朗普為何不得不對這些產品開口子、豁免關稅的原因。

雖然中國仍從美國進口一些關鍵商品,比如高端芯片和飛機零部件,但這幾年中國在自主研發(fā)芯片、國產民用飛機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逐步擺脫了對美依賴。

更重要的是,中國早就在主動推進貿易多元化。如今中國出口在GDP中的占比(19.7%)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9.3%),說明經濟結構已更加穩(wěn)健。

中國政府依靠有規(guī)劃的產業(yè)政策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而美國政府在這方面基本是放任自流,政策混亂,受控于寡頭、金主和大企業(yè)的利益。正因為缺乏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美國對這場貿易戰(zhàn)的反噬幾乎沒有預案,很可能最終自食其果,反傷本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