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銀行支持證券重要政策之一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自去年10月18日正式推出以來,至今已滿半年,這一政策得到了部分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的積極響應。據(jù)統(tǒng)計,截至4月16日,470家A股上市公司累計披露496單回購增持貸款,貸款金額上限合計969.78億元,接近首期3000億元規(guī)模的三分之一。

而在上述496單回購增持貸款中,347單為回購貸款,貸款上限合計575.37億元;149單為增持貸款,貸款上限合計394.41億元。

進一步分析,從企業(yè)性質(zhì)和貸款類型來看,民企披露的回購貸款數(shù)量和金額較多。347單回購貸款中,民企發(fā)布263單回購貸款,占比75.79%,金額上限合計361.72億元,占比62.87%。而國企披露的增持貸款數(shù)量和金額較多。149單增持貸款中,國企發(fā)布76單股東增持貸款,占比51.01%,金額上限合計202.13億元,占比51.25%。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并不令人意外,甚至是在意料之中。畢竟作為國企來說,以國企的名義回購,或許涉及到多層面的核準與審批,遠不如由公司大股東出面增持來得快捷。相反,民企在回購方面更具有主動性,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說了算,所以,在維護公司股價穩(wěn)定方面,民企往往是以身作則,沖鋒在前。

當然,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面前,民企更傾向于回購,而不是大股東增持,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兼顧大股東利益的需要。實際上,企業(yè)回購股份通常都是由大股東提議的。但為什么民企大股東提議公司回購股份,而大股東自己卻不增持股份呢?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一,民企大股東提議公司回購,自己卻不增持,如此一來,哪怕是申請銀行貸款,負債的也只是上市公司,而不是大股東,大股東的利益不會因此受到絲毫的損害。不僅如此,大股東甚至還會因此而受益,如果回購能夠帶動股價的上漲,有的大股東正好可以趁機減持股份。

其二,民企大股東之所以不愿自己增持股份,很大程度上這是由大股東的利益所決定的。畢竟很多民企的大股東,他們推動公司股票上市的目的,為的就是將自己所持有的股票高價套現(xiàn),所以減持股票才是這些大股東所要做的事情。而增持股票則不是這些大股東想要做的。更何況一旦增持股票,這些大股東在6個月內(nèi)就不能減持股票了。正因為大股東增持會影響到大股東減持股票,如此一來,以減持股票為首要任務的大股東自然就會對增持股票一事避退三舍了。所以在市場維穩(wěn)的過程中,民企主要采取公司回購的方式,而不是大股東增持的方式。

正因如此,在股市維穩(wěn)的過程中,民企更傾向于回購,而不是大股東增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企大股東社會責任感缺失的一面。這其實是不利于股市維穩(wěn)的。畢竟股市維穩(wěn)要多方面的因素形成合力,這就包括民企大股東也要與市場一道形成合力,而不是離心力。所以,在股市維穩(wěn)的過程中,作為民企大股東有必要增加一些社會責任感。而這種社會責任感的增加,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首先,大股東在提議公司回購時,本身也要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至少需要承諾,在公司回購股份期間,大股東本身不會減持股票。避免大股東利用上市公司回購來謀取自己的利益,達到減持股票的目的。

其次,即便大股東沒有提議公司回購股份,在市場維穩(wěn)期間,民企大股東同樣需要為市場維穩(wěn)作貢獻,比如,承諾在市場維穩(wěn)期間不減持股份,或延長自己所持有股票的鎖定期。

此外,民企大股東在提議公司回購股份時,本身也要配合上市公司回購,提出增持計劃,如此,在維護公司股價穩(wěn)定方面,效果也會更好許多?;蛘撸械拿衿蠼?jīng)營上存在困難,回購股份或許力不從心,這類民企的大股東,更應身先士卒,挺身而出,通過自身的增持來維護公司股價的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