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駕第一梯隊」開始爛大街后,華為終于決定,不和這幫家伙一起玩了。

4月22日在央視的直播中,華為車BU CEO靳玉志宣布,華為乾崑正式發(fā)布ADS 4系統(tǒng),并推出高速L3商用解決方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標志著中國智能駕駛產業(yè),邁入「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新階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首個高速L3

ADS 4系統(tǒng)提供四個版本:

ADS SE基礎版,純視覺方案,支持城區(qū)車道巡航輔助LCC+、高速智能輔助駕駛NCA、泊車輔助和全向主動安全。

ADS Pro增強版,在基礎版上升級為城區(qū)車道巡航輔助LCC++,全向主動安全也得到增強。

ADS Max超階版進一步升級,引入泊車代駕VPD和車位到車位P2P,實現(xiàn)全場景泊車和全維主動安全。

ADS Ultra旗艦版,則在超階版的基礎上,增加高速L3能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中國首個高速L3商用解決方案,在全球范圍內,應該也是第一個。

前不久,相關部門禁止使用「自動駕駛」和「智駕」等字眼,但應該只針對L3以下的駕駛輔助。

根據(jù)2022年實施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L2級為組合駕駛輔助。

L3級則為有條件自動駕駛。在一定條件下,駕駛權交給自動駕駛系統(tǒng),出現(xiàn)事故責任由廠商承擔。

不符合條件時,系統(tǒng)報出接管請求,由駕駛員接管車輛。如果系統(tǒng)提示接管,但駕駛員未能及時反應導致事故時,責任仍可能由駕駛員承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jù)我國法規(guī),系統(tǒng)需提前10秒預警,所以不用擔心出現(xiàn)事故發(fā)生前1秒,系統(tǒng)退出的情況。

靳玉志也特別提醒,「L3為有條件自動駕駛,駕駛員可將視線轉移至非駕駛相關的活動,但需保持一定的警覺性,當收到接管請求時及時進行接管?!?/p>

對此,有網友表示:「要是智駕都半斤八兩,你說你遙遙領先,我肯定嘲諷,但是你出了L3,為這個負責,我認可你的實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發(fā)布會上,華為還展示了一段L3的暢想視頻,相當震撼:

一輛問界M9在大雨中行駛,車內駕駛員用手機和家人打視頻電話,并表示「有乾崑智駕,不用擔心,比我這老司機還穩(wěn)當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DS 4的四大升級

按照計劃,問界M9、M8都將在第三季度,全系升級至ADS 4。尊界S800會是ADS Ultra的首發(fā)車型之一。

不過,要想體驗高速L3,還要等相關監(jiān)管放開。

好消息是,靳玉志表示,2025年,L3的商用能力會開始具備。

他還提到,盡管高速L3場景中的長尾難題,僅占全部場景的1%,但為確保系統(tǒng)具備極致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需要花99%的精力去解決。

為此,華為ADS 4帶來了四大升級,包括架構、體驗、安全和產業(yè)升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首先是架構升級。

華為在云端搭建了一個「AI老師傅」——World Engine世界引擎,用擴散生成模型技術,模擬出人類司機幾乎遇不到的極端場景,比如鬼探頭、暴雨天側滑、施工路段突然變道等。

這些場景的密度比真實路況高1000倍,相當于每天讓AI「開」100 萬公里魔鬼賽道,快速提升應對復雜情況的能力。

車上的World Action Model世界行為模型,則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多傳感器融合,能實時分析路況并生成最優(yōu)路線。

相比上一代架構,系統(tǒng)反應速度快了50%,變道更流暢,無效變道減少20%,急剎車次數(shù)降低30%,開起來像經驗豐富的老司機。

新升級的XMC 數(shù)字底盤引擎,能同時控制車身、電機、懸架、轉向等部件,實現(xiàn)預判式駕駛。

比如高速爆胎時,系統(tǒng)能自動穩(wěn)定車身;遇到顛簸路面,懸架會提前調整軟硬度。兼顧安全性與舒適性。

其次是安全升級。

CAS 4.0全維防碰撞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全時速、全方向、全目標、全天候以及全場景的安全保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時速:前向AEB(4-150km/h),eAES(50-135km/h),側向防碰撞LOCP(30-130km/h),后向AEB(1-60km/h)。

全方向:首發(fā)量產高精度固態(tài)激光雷達,最小精度3cm,解決車尾燈下黑 問題;分布式毫米波雷達,在雨霧塵天氣下仍可靠運行。

再則是體驗升級。

車位到車位(P2P 2.0)支持高速ETC閘機通行,預計2025年6月接入全國50萬個停車場,打通「高速-停車場」最后斷點。

泊車代駕(VPD 2.0)實現(xiàn)地下跨層通行、代客充電,計劃同期發(fā)布,重構泊車場景生態(tài)。

在這四大升級的背后,靳玉志透露,華為車BU在2024年的研發(fā)投入超過100億元,擁有8000名研發(fā)人員,部件累計發(fā)貨量超過2300萬套,與產業(yè)鏈上下游超過600多家企業(yè)進行合作。

目前,華為乾崑合作上市車型已經超過22款,覆蓋中高端不同價位車型。

2025年,還將有數(shù)十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新車陸續(xù)上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中國首個落地的高速L3方案,華為ADS 4的發(fā)布不僅是單一技術的突破,更標志著智能駕駛產業(yè)進入「商業(yè)化深水區(qū)」。

不過在這條路上,L3級的商業(yè)化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當駕駛權開始部分讓渡給機器,如何平衡「系統(tǒng)自主性」與「人類監(jiān)管」、如何構建覆蓋「車-路-云」的全域安全體系、如何在數(shù)據(jù)合規(guī)框架下持續(xù)優(yōu)化算法,將成為全行業(yè)長期攻關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