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再次對中國使出了新招數,嘴上說著要和中國展開對話,聲稱未來3到4周可能會取消關稅限制,暗地里卻在耍手段,利用美國的強勢地位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禁止這些國家采購中國產品。
不過,特朗普可能不知道,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積淀,在策略運用上堪稱高手。他的這點小伎倆,在中國面前根本不夠看。
單說特朗普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把戲,就連普通中國百姓都能看出其中的門道。這其實反映了一個民族最本質的“智慧基因”。憑借中國人的聰慧,哪怕是普通人,也天生具備玩轉策略的潛力。
正因為如此,當特朗普試圖用利誘與威脅并行的方式,拉攏其他國家與中國脫鉤時,中國僅用一個妙招就讓他的計劃徹底破產。

特朗普的軟硬兼施
在中美貿易問題上,特朗普可謂花樣百出。他一邊暗示可能減少對華關稅,呼吁中美停止對抗,試圖釋放緩和信號;另一邊卻又向數十個美國貿易伙伴施壓,要求他們限制購買中國商品,否則將面臨額外關稅制裁。
據聯合早報引用彭博社消息,特朗普正嘗試向美國盟友施壓,要求他們提高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關稅,目標是遏制中國制造的擴展速度,逐步將中國排擠出全球新能源產業(yè)鏈。而特朗普手里的王牌,正是那項二級關稅制裁——任何不聽話的國家都難逃這一懲罰。
這一招被稱作“軟硬兼施”的典范。
所謂二級關稅制裁,通俗來說,就是美國針對那些與受制裁對象有貿易往來的第三方國家實施的額外關稅措施。這就像是一場連鎖反應,一旦某個國家成為美國的目標,其他與之做生意的國家也可能受到牽連。
特朗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各國在與中國貿易還是進入美國市場之間做出選擇。這對許多國家而言,無疑是個艱難的決定。
畢竟,中國是全球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其中包括日本、韓國等美國的盟友。這些國家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深厚,如果限制從中國進口商品,其自身經濟利益必然遭受重大影響。

但如果拒絕美國的要求,則可能面臨美國市場的關閉以及二級關稅制裁的巨大壓力。
實際上,特朗普手中的“甜頭”——關稅豁免,看似誘人,實則暗藏陷阱。
為了換取美國的關稅豁免,一些國家可能會被迫削減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從而損害彼此的合作關系。
然而,誰能保證,在滿足了美國要求之后,這些國家就能真正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關稅豁免呢?畢竟,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一向變化無常,反復無常的情況屢見不鮮。

而且,特朗普的野心遠不止于此,他的最終目的是構建一個龐大的反華貿易聯盟。在他的設想中,通過對各國施加壓力,限制中國商品出口,進而壓縮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空間,阻止中國的崛起。特別是在新能源產業(yè)領域,他的針對性舉措尤為明顯。
隨著全球對新能源需求的增長,中國的新能源產業(yè)憑借先進的技術、完善的產業(yè)鏈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重要位置。
特朗普顯然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他試圖通過迫使各國提高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關稅,將中國擠出全球新能源供應鏈,削弱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力。
但他似乎忘記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產業(yè)鏈的形成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強行破壞只會損害各方利益。

中國的縱橫捭闔
幾千年前,我們的先賢蘇秦和張儀,就已經為我們上演了一幕精彩的“縱橫捭闔”。
特朗普的如意算盤雖然打得響亮,但現實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美國的盟友們在面對特朗普的要求時,表現出了明顯的猶豫和抗拒。
例如,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對美國提出的限制購買中國商品的建議反應冷淡。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美日之間存在嚴重分歧,談判不會輕松。日本汽車產業(yè)人士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無法接受美國的要求,因為美國一邊要求日本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增加關稅,卻不愿意降低對日本汽車的關稅。
這表明,日本在經濟利益面前,并不愿意盲目跟隨美國,犧牲自己與中國的貿易關系。

韓國的態(tài)度同樣明確,韓國媒體直接批評說,限制對華貿易將會導致韓國企業(yè)蒙受巨大損失,美國的做法是對其他國家經濟主權的侵犯。
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韓國企業(yè)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極高。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和企業(yè)都很清楚,聽從美國指令限制與中國的貿易,無異于自斷財路。
不僅是日韓這兩個美國的盟友,東盟國家同樣認識到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并未因美國的壓力而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相反,雙方在《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框架下,不斷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就連歐盟也展現了獨立的姿態(tài)。之前,歐盟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增加了關稅,但近期,歐盟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開始著手取消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的關稅。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時表示,愿意推動中歐經貿向前發(fā)展,在中歐之間充當橋梁的角色。這一系列舉動表明,歐盟在權衡利弊后,選擇繼續(xù)強化與中國的經貿關系,而不是聽從美國的指令,與中國脫鉤。

道理很簡單,在這些國家面前,有一個鮮明的教訓——加拿大。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前,加拿大為了討好美國,宣布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增加關稅,隨后又對中國鋼鐵和鋁產品增加關稅。
中方迅速采取對等反制措施,讓加拿大吃盡苦頭。
然而,加拿大的“忠誠”并未換來美國的“優(yōu)待”。特朗普上臺后,不僅威脅要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個州,還對加拿大普遍加征關稅。加拿大在這場貿易博弈中,不僅得罪了中國,還遭到了美國的報復,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個慘痛的經歷,讓其他國家清楚地認識到,盲目追隨美國的遏制政策,不僅無法獲得好處,反而可能損害自身利益。因此,在特朗普要求各國限制購買中國商品時,各國紛紛保持謹慎態(tài)度,不愿重蹈加拿大的覆轍。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國家為何突然敢正面挑戰(zhàn)美國了?
你以為是這些國家膽子大了嗎?其實不然,“弱國無外交”的道理大家應該明白,很多小國家之所以敢站出來反抗美國,背后一定有一個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哥級人物!
這就是中國的陽謀——縱橫捭闔。
如果世界上沒有中國,以美國如今的強大,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違背美國,凡是不愿成為美國小弟的國家,都會遭到美國的打壓,哪怕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小弟,也依然會時不時被美國教訓。

其實整個世界早就對美國感到不滿,但由于美國的軍事基地遍布全球,其金融霸權、經濟霸權、軍事霸權、美元霸權,不是那些小國能夠挑戰(zhàn)的。
30多年前,有個叫伊拉克的中東小霸王,美國只用了42天就摧毀了伊拉克軍隊,這就是絕對實力帶來的威懾力。
所以說,如果沒有中國在背后支持這些小國,這些國家憑什么敢站出來對抗美國?
其實這些小國也并不是真的想對抗美國,只是美國的手段實在惡劣,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因此在美國的威脅下,不得不暫時投靠在中國的保護傘下。
我們當然知道這些國家“心懷二意”,但這又如何?至少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我們可以好好利用他們,組建“反美聯盟”,讓特朗普陷入困境!
而這,正是中國縱橫捭闔戰(zhàn)略的核心所在。

結語
特朗普的新策略看似高明,實則是在逆全球化趨勢而行,其失敗的結局似乎早已注定。
他企圖通過向各國施壓來遏制中國,卻忽視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之間緊密的經濟聯系和共同利益。美國盟友們的抵制以及其他國家的清醒態(tài)度,都表明特朗普的計劃難以成功。
跟中國玩陰謀詭計,美國這個只有“兩百多歲”的年輕國家,還遠遠不夠成熟!
素材來源:
觀察者網丨想得挺美!特朗普威脅他國別買中國貨
經濟日報丨美日首輪談判暴露美方焦慮情緒
環(huán)球網丨尊重平等磋商解決分歧,絕不接受犧牲中方利益,中方呼吁共同抵制單邊霸凌
澎湃新聞丨"被中國震驚15年了,美國還是沒搞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