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中國還是美國,韓國外長卻是有話說。
模糊的態(tài)度,“既要又要”的反駁,斡旋于中美之間,韓國的算盤終是打得清脆,到底在密謀什么?

這話音剛落,突降的“文在寅被告”又是否和其中有所牽扯?韓國的如意算盤,還能打響嗎?

站隊?韓國表態(tài)了
作為近鄰中國的國家,舍近求遠外交偏倚美國的韓國,如今這新關稅政策之下,卻是“選擇站隊了”。
但從韓國外長趙兌烈的動作來看,站隊了,但實際并不多。

留有余地的站隊,語言文字卻是讓趙兌烈盤算的明白:沒有任何國家愿意在中美兩國之間做出二選一的選擇,且韓國對華接觸在多個層面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更是熱情表態(tài),中韓兩國之間存在分歧,而韓國政府也將會“開誠布公”地闡明立場,同中方溝通。

看似表態(tài)韓國愿同中方接觸,但卻也不忘于23日再度表態(tài)韓國的外交政策優(yōu)先在美國。
不愧是外長,趙兌烈的言語卻是揪不出一個“準確的站隊中國還是美國”的結(jié)果。且,這顯然對于中美兩國,這韓國是“既要又要,一個都不想錯過?!?/strong>

趙兌烈的回答的謹慎,卻也符合當下的韓國。
尹錫悅已被遭致彈劾下臺,可以說如今雖然有代理總統(tǒng)韓德洙,但這最終的執(zhí)政人終是不穩(wěn)定,而回顧于尹錫悅此前的外交政策,便是嚴重偏斜于,舍近求遠,只為美國。

如今在“選擇中美兩國之間的站隊問題”,回答的“模棱兩可”怕才是明哲保身之策。
更何況,即使有心完全偏倚于美國,單是目前遭到特朗普新關稅政策的影響,韓國方面的態(tài)度,終歸是要掂量掂量。

從4月初特朗普有所動作開始,韓國央行行長便警告到韓國本土,美國關稅引發(fā)的不確定性便是韓國經(jīng)濟增長的主要阻力。
韓國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馬前卒”,即使被冠之以“盟友”的名頭,但仍難逃特朗普關稅名單的欽點。

雖然全面征收的25%進口關稅,目前已經(jīng)降低到10%,擁有90天的暫緩期限,但韓國卻是還要和其他國家一起面臨25%的鋼鐵、鋁、汽車關稅。
而根據(jù)本月前20天的貿(mào)易交易來說,因為新關稅政策的影響,韓國整體出口已經(jīng)同比下降了5.2%。

韓國政壇大亂已久,本就經(jīng)濟不穩(wěn)定的韓國,在新關稅沖擊下是雪上加霜,近鄰中國這個至關重要的市場,韓國自然不忍心“放過”。
且享受到了不少惠利。

以韓國航班生意爆火來說,自去年11月中國對韓國實施最長15天的免簽入境政策,往返中韓的航班同比增長9.9%,達到4.5萬余次,進而帶動中國訪韓游客數(shù)量同比增長31.8%。
航班能夠恢復到疫情前九成的水平,這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對于當前動蕩的韓國來說,可謂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積累。

更何況,中韓兩國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韓國已經(jīng)超越日本,成為中國第二大貿(mào)易伙伴,中國成為韓國主要的投資對象國,且中國連續(xù)多年都成為韓國最大貿(mào)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國以及最大進口來源國。
源源不斷的貿(mào)易來往,金錢的積累,縱然此前尹錫悅政府如何外交偏倚美國,但和中國合作能夠賺錢,也是韓國政府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所以也不難理解,趙兌烈被問到“中美二選一”的抉擇,趙兌烈可謂是“既要有要”。
既然有心于美國,卻又不想要放棄中國,如此強硬“不抉擇”的態(tài)度,韓國骨氣終是有,但怕也不多。

韓國有自己的算盤
也是在趙兌烈表態(tài)的同天,文在寅陷入“政治起訴”風波。
如今尹錫悅時代正式落幕,這總統(tǒng)人選雖然李在明一騎絕塵,但歸根究底也依舊是兩大政治陣營的展開競爭。

共同民主黨和國民力量黨的角逐。
如此緊要關頭,對文在寅下手,也終是引外界戲謔,兩黨已經(jīng)暗下發(fā)力。

文在寅作為被戲謔是逃脫“青瓦臺魔咒”的第一人,老生常談的所謂女兒和前女婿受到某種照顧,談論二人獲得的2.15億韓元財產(chǎn)是文在寅的受賄款。
從文在寅退居幕后便對其查處,都毫無結(jié)果,如今韓國總統(tǒng)選舉將于6月3日舉行,文在寅“賄賂”再被提及,其中的門道,也終是不言而喻。

就連文在寅本人都提及:這是對彈劾尹錫悅,從而對自己發(fā)起的報復性起訴。
而另外韓國最高法院將在24日就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件進行二次審議,也經(jīng)韓媒坦言,大法院如今想要加快審理進度,可能預備在總統(tǒng)選舉前作出判決,怕是會影響到選情。

同時對兩大共同民主黨成員下手,文在寅怒斥荒唐之外,嗆聲,這韓國檢查機關“正在變得政治化且在濫用權(quán)力?!?/strong>
而兩黨的角逐態(tài)勢加劇,自然便給了美國可乘之機。

雖然趙兌烈23日表示中美兩國,韓國都想要選擇,但尹錫悅政府留下的攤子,使得韓國不能夠忽視美國,如若說按照比例對中美劃分重要度,“美國對韓國”的重要程度或是更高。
其一,這韓國經(jīng)濟高度依賴美國,好比半導體、汽車和鋼鐵。單是在2024年韓國對美出口總額達到1278億美元,足占其總出口的18.7%。

更不必說,汽車以及汽車零件占據(jù)到韓國對美國出口的1/3。
而這其二,駐韓美軍依舊是掐準韓國政府面對同美關系的命脈。

如今新關稅政策強征的清楚,韓國安全防務方面又依賴美軍,若是美國將關稅政策同安全防務捆綁,大搞“一站式交易”,迫使韓國最終“站隊美國”卻也并非奇怪。
另外,代理總統(tǒng)韓德洙對于配合美國顯得極為積極,又適逢如今韓國歌政府“權(quán)力真空”,本就被削弱的政府權(quán)威以及外交能力,美國又特地在此時將韓國指定為“優(yōu)先談判國”。

貝森特一旁“煽風點火”:越早同美國達成交易便能夠享受優(yōu)惠條件,所以趁著韓國兩黨角逐之際,韓國新一輪總統(tǒng)大選還未開始,迫使當下的韓國屈服,最終站隊美國,概率性也終是極大。
所以說,縱然韓國“既要有要”的態(tài)度,但局勢的變動,韓國政府的態(tài)度也并非完全可信。

美財長貝森特透露兩國談的非常好,最早在下周美韓兩國達成“諒解協(xié)議”。
而24日,韓國企劃財政部發(fā)布公告,韓國對中國中厚板征收為期4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稅率達到27.91%-38.02%,有效期截止日在2025年8月23日。

又是“突然”的動作,韓國政府這到底“青睞”于誰,怕也是有了結(jié)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