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老祖宗《論語》里講:“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边@話真是一點兒沒錯!

人到老年,經歷了大半輩子的風風雨雨,說話可得講究分寸。

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跟潑出去的水一樣,收都收不回來,搞不好還會傷了親情,讓子女寒心。

今天我就跟大家嘮嘮,老人家最好把這5件事藏在心里,千萬別跟子女說。

第一件:別說子女的短處,給家里留點面子

有些老人啊,特別喜歡在親戚朋友面前數落子女:"我家那孩子都三十好幾了,連個對象都沒有!"

"我做的飯,兒媳婦總嫌不好吃。"

這些話聽著好像沒什么,其實就是在揭子女的短,把家里的事兒都抖摟出去了。

你想啊,誰愿意被人當眾說短處?

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節(jié)奏,你這么一講,他們臉上掛得住嗎?說不定還會跟你鬧別扭呢!

真正聰明的老人,都是私下里跟子女好好溝通,當著外人的面,多夸夸孩子孝順、懂事。

就像《朱子家訓》里說的:"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余歡。"

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比啥都強!

第二件:別露自己的家底,給自己留條后路

有些老人啊,動不動就跟子女說:"我存了50萬養(yǎng)老錢",或者"這套房子將來就留給老大"。

你以為你坦誠,其實是在給自己挖坑!

子女要是知道你有不少存款,就可能變得懶惰,覺得靠父母就行;

要是知道你沒什么錢,又會擔心以后養(yǎng)老成問題。

更糟糕的是,你要是表現出偏心,兄弟姐妹之間就得鬧矛盾。

《增廣賢文》里說得好:"財不露白。"

真正聰明的老人,都是"模糊處理",既不讓子女惦記你的錢,又能應對突發(fā)情況。

第三件:別翻過去的舊賬,往前看才有好日子

有些老人就愛念叨:"當年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

這些話翻來覆去地說,只會讓子女覺得壓力山大。

心理學研究顯示,父母老提這些事兒,孩子容易愧疚,甚至覺得自己沒用。

與其揪著過去不放,不如學學《菜根譚》里說的:"處世讓一步為高",把眼光放在當下,開開心心地享受天倫之樂多好!

第四件:別在子女面前說老伴的不是

有些老人啊,當著孩子的面就埋怨老伴:"你這懶骨頭,啥也不干!"

"這老頭子小氣得要命!"甚至還要子女評理。

這么做真是太不明智了!

夫妻之間的矛盾,應該關起門來解決。

你這么一搞,不僅讓老伴沒面子,還會影響子女對婚姻的看法。

我鄰居張阿姨就是這樣,整天說她老公不好,結果她女兒到現在32歲了都不敢談戀愛。

咱們老人家啊,得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讓他們看到夫妻和睦的樣子。

第五件:別總說自己身體不舒服

有些老人啊,動不動就跟子女說:"我這腰疼得直不起來",或者"晚上失眠得厲害,難受死了"。

你以為這樣能得到關心,其實只會讓子女干著急。

特別是當子女工作生活壓力大的時候,你的這些抱怨對他們來說就是額外的負擔。

《格言聯璧》里說:"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與其抱怨,不如調整心態(tài),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轉移下注意力。

這樣子女也能安心工作,不用整天為你提心吊膽。

老話說得好:"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人到老年,最該修煉的就是說話的藝術。

不說子女的短處,是尊重;不露自己的家底,是清醒;不翻過去的恩怨,是豁達;不說伴侶的缺點,是智慧;不訴自己的病痛,是體諒。

當咱們學會把有些心事藏在心里,反而能過得更輕松自在,讓家庭更加和睦溫馨。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用沉默守護家庭安寧,用智慧享受幸福晚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