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我如何看待董明珠最近的雷人語錄——

格力絕不用“海歸派”,因為里面有間諜。

說實話,我覺得董明珠是有些“可愛”的。

這個“可愛”,有點兒像一個調(diào)皮的小孩子,盡力地表達些什么,但總是表達不出來,于是很著急,開始慌亂、出錯,讓站在旁邊的大人,哈哈大笑。

那么董明珠到底為什么說,絕不用“海歸派”?這事兒還要回歸到具體語境里才能看透。

她是在董事會換屆,針對投資者提問管理層年輕化問題時,提出的。

投資者問題很簡單,就是問董太太您年紀這么大了,為啥還不放權,把格力的未來交給年輕人呢?

董明珠總不能說,寡人還能再干500年,或者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靠不住吧。這樣都不切實際。

于是答非所問來了,格力絕不用“海歸派”,因為里面有間諜。

有人想這是兩碼事啊,怎么能混為一談,你還別說,當年慈禧太后就用過這一招。

當晚清各地代表,上奏章,問慈禧,為啥不把權力交給康有為、梁啟超,推進洋務運動,振興中華時。

慈禧的回答是,大清有自己的祖宗成法,這是我們的重要根基,輕易將權力交給康梁等維新派,豈不是動搖國本?

還斥責大臣,康梁這些人,都是書生,從外面學了三瓜兩棗,就想回來治理天下,做夢,治國要有經(jīng)驗,而不能憑借理論和一腔熱血…

慈禧把康梁維新派,定義為外面勢力,其實是為了喚醒朝中保守派,和民眾的“排外思維”,畢竟那些年,外國人侵略中國,民不聊生,如此這般,內(nèi)部矛盾就轉(zhuǎn)移出去,成了外部矛盾。

萬萬沒想到,時隔近120年,國內(nèi)還有人能把慈禧這一套學得惟妙惟肖,不失為天人。

而現(xiàn)在正值中美貿(mào)易戰(zhàn)關口,民間排外情緒高漲,董明珠似乎也在用這個方法在轉(zhuǎn)移矛盾。

只可惜現(xiàn)在的國人不容易被糊弄了。

好,我們可以暫且認為留學生中有間諜,大可以不用,那為啥不把權力交棒給土生土長的國內(nèi)年輕人呢?為什么不談這個?

真是離譜爸爸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其實過去對董明珠這個人的觀感,還算可以,直到2019年開始,董明珠這個人就開始說胡話了。

說格力推出的電飯煲,煮出的米,可以敞開吃,血糖不會升高。

這簡直顛覆了生命科學,直接用科技把大米和人體基因給改造了,這不是把客戶當傻子嗎。

之后破天荒任用軟飯男王自如,還身居格力高位,也讓人詫異。還真是,我查了一下,王自如是2016年的海外高層次人才……所以很有可能,兩人不歡而散,董明珠氣不過,把對一個人的矛盾轉(zhuǎn)移到了海外留學群體身上……

再然后就是碰瓷雷軍,咬住不放;開年會,對“董明珠是我媽”這種節(jié)目,拍手稱快,以及把格力線下門店的名字,改成“董明珠健康家”。

我前幾天在星球里寫了一篇川普傳記,發(fā)現(xiàn)這兩人有些地方很相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初查理芒格評價川普:“這是一個過度追求“自我證明”的人,他不斷通過夸大其詞和浮夸行為來掩蓋內(nèi)心的不安全感。

過度追求自我證明的人,大部分來源于小時候的自卑。

的確,我查了董明珠過往。

中專畢業(yè),年輕時經(jīng)歷了喪夫、單親媽媽獨自撫養(yǎng)孩子的艱難階段,還從基層銷售員起步。這些早期逆境可能埋下了自卑感。

根據(jù)阿德勒的自卑情結(jié)及過度補償理論,早期挫折會成為個體追求卓越的動力,她可能因此產(chǎn)生了通過不斷證明自己來彌補內(nèi)心潛在自卑感的心理需求。

所以她走到哪里都會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嘴邊,并且認為格力有現(xiàn)在的一切,全都是她的功勞。

只可惜,科技在進步,競爭環(huán)境在改變,大家的消費認知在覺醒,如果還用過去那一套打仗,必敗無疑。

而董明珠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在無奈與權力的欲望之間,反復掙扎,她認為她可以,但沒有人認為她可以?;蛘哒f,她根本無法認清自己和身處的這個環(huán)境。

于是這家企業(yè)只會在不斷的消磨中,走向困境。

歸根結(jié)底,做企業(yè),最終還要定位于人與人的不同。

尤其一個人權登巔峰時,是否還能“聽勸”,是否還能主動下放自己的姿態(tài),則決定了這個人成就的上限。

格力的股價是45,小米的股價是47。但小米的總市值是1.2萬億,格力只有2300億,一個小米能買5個格力,而在多年以后,大概率會買下10個格力。

所以有人竟然問我要不要買格力。

我跟他說,退下來那天,肯定還有點兒機會,但慈禧會主動退位嗎?很難。把光緒送走,也不會退的。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6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