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消息,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對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四國進口的光伏板加征高額關稅,最高達3521%。這一舉動瞬間引發(fā)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背后深意值得探究。

此次加稅幅度堪稱驚人。柬埔寨因未配合美方調查,被課以高達3521%的稅率;泰國稅率為375.2%;越南達395.5%;馬來西亞也有34.4%。如此極端的加稅措施,在國際貿易史上都極為罕見,遠超正常關稅調節(jié)范疇,對相關國家出口產業(yè)沖擊巨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資料圖)

從美國戰(zhàn)略意圖看,首要目的在于打擊中國光伏產業(yè)“迂回出口”。中國是全球最大太陽能產品生產國,在供應鏈關鍵環(huán)節(jié)占比九成。美國此前已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加征高關稅,迫使眾多中企轉移至東南亞設廠,形成“中國技術+東盟制造”模式。特朗普政府以高關稅打擊東南亞產能,實質是想破壞中國主導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削弱中國產業(yè)競爭力。

美國試圖借此逼迫東南亞國家“選邊站”。以市場準入為籌碼,脅迫這些國家降低對華經濟依存度。若成功割裂中國與東盟產業(yè)鏈紐帶,既能削弱中國在區(qū)域經濟影響力,又可在經貿談判中迫使中國讓步,是美國對華“脫鉤斷鏈”戰(zhàn)略的延伸,意圖重構排除中國的新貿易體系。對于被加稅的四國而言,美國市場重要,但它們更依賴中國龐大的中間品貿易和消費市場。四國在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建立了緊密的產業(yè)聯系。比如,中國是越南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規(guī)模超2000億美元;中馬正式簽署互免簽證,深化了兩國合作;中柬發(fā)布聯合聲明,推進中柬鐵路等重點項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資料圖)

在面對美國關稅大棒時,四國也并非毫無應對之策。借助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四國擁有一定戰(zhàn)略彈性。當美國對特定國家加征關稅,企業(yè)可通過中老鐵路等交通網絡,將產能轉移至RCEP成員國,再以零關稅進入中國市場,或者利用跨境電商平臺直接對接中國市場,實現“協(xié)議對沖關稅”。

中越兩國在北部灣海域進行聯合巡邏,彰顯雙方關系穩(wěn)定;泰國方面,面對美國壓力,也未輕易動搖與中國合作的立場;馬來西亞華人華商眾多,兩國關系深厚,不會因美國施壓而改變;柬埔寨作為中國傳統(tǒng)友國,持續(xù)推進與中國的合作項目。四國用實際行動表明,不會輕易在美國壓力下“背刺”中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對中國四個友國加征高額關稅,是其出于政治、經濟多重戰(zhàn)略考量的舉動。但這一行為忽視了國際關系的復雜性和經濟全球化的現實。東南亞四國與中國緊密的經濟聯系和良好政治關系,不會因美國單方面加稅而輕易改變。未來,國際社會應密切關注這一事件走向,期待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貿易爭端,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