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早些時候,外媒曝中國和歐盟電動汽車關稅事件有轉機,談判也有了突破進展。中歐愿意討論用“最低門檻價格”代替征收關稅,如果能談成對于中方出口非常有利。消息人士表示,中歐能出現進展一方面原因和歐盟與美國關系下降有關,歐洲需要找到經濟出路;另一個原因是之前“鐵桿支持”對中國加稅的法國態(tài)度也變了。之前法總統馬克龍的外事顧問博納向中國主動表態(tài):法方反對打貿易戰(zhàn)、關稅戰(zhàn),愿同中方通過磋商妥善解決經貿問題;如果法國不再堅持對華動手,那么其他阻力會少很多。

上個月法國外長巴羅率團訪問中國,并宣稱中法“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加強關系”。在巴羅回國之后不久,法國就帶來了新要求。24日馬克龍政府表示,希望能促成中國和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建立“統一戰(zhàn)線”。這指的是《巴黎氣候協定》中的條款,西方一直在推進清潔能源和控制全球變暖。結果特朗普上臺之后第一天,就立刻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一舉動是為了給美國復興污染能源和高排放工業(yè)掃清障礙。結果就是美國拋下了歐洲,巴黎只能尋找中國合作了。

25日對于馬克龍政府所為“統一戰(zhàn)線”的要求,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回應:“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這是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yè)鏈,并將用全球最短的時間來實現最高的碳排放降幅。”這段言論中方使用“必須要做”立場也很清晰,相當于支持法國如果在氣候協議方面要和中國建立“統一陣線”,中方對此責無旁貸且愿意和法國(歐洲)方面聯合起來。

分析人士表示,法國政府提出這一要求,不外乎有兩個原因。其一就是為了法國維護自身的地位,自從《巴黎氣候協定》推出以來,已經有178個國家陸續(xù)加入,影響力不亞于一個“小聯合國”,每年還都會舉行全球會議,使得法國的重要性穩(wěn)步上升。但美國的退出,讓該協定的影響力小了很多,畢竟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大國之一,他們如果帶頭不遵守減排協議,那么效仿的國家會越來越多,最后甚至該協定有可能成為空文,法國組建的這一“全球體系”也會崩盤?,F在他們有了另一個選項,就是找同為超級大國的中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為法國和歐盟支持,中國在全球尤其第三世界國家影響力也很大,只要加入法國的“陣線”,那么也能保住《巴黎氣候協定》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還有,中方已經強調過,應對氣候變化“必須要做”。中國在氣候領域取得的成就已經大幅度領先,包括在減排、節(jié)碳和建設清潔能源工業(yè)上,尤其是全球電動汽車的生產也有很大成就。此時馬克龍送來邀請,一些媒體解讀為是中國和歐盟在減排的電動汽車領域馬上要有“突破”的信號,畢竟歐洲想發(fā)展清潔能源工業(yè),離開中國真的寸步難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