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的清明,一個20歲左右的大學女生,正和自己的母親一起,來到漢口的一座烈士墓前祭拜。

這位女生名叫夏蕓,她來祭拜的人,就是自己的父親、中國革命先驅(qū)夏明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口中緩緩念出了一首當年父親的詩作,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然而就在這時,歷史的齒輪開始轉(zhuǎn)動——遠在北京的毛主席,在得知夏蕓的生活情況后,連夜向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李先念發(fā)出急電:將夏蕓送到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何毛主席會如此關(guān)心夏蕓的生活情況?原來,這個女孩的存在,是一個國家機密。

1900年出生于湖北秭歸的夏明翰,也是個官宦人家子弟,父親夏紹范曾任清朝的歸州知州。

但是,這個人卻是個"戴著紅頂子搞維新"的異類,家中的氛圍也因此開明不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的母親陳云鳳,也是個十分善良的人。在父母的教導下,年幼的夏明翰有了一顆濟世救民的心。

不過,他也因此闖過禍。有一次,他看到佃戶因交不起地租被自家人鞭打,居然一氣之下,將祖父的烏木算盤砸向了祠堂的香案。

夏明翰的這種反抗精神,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徹底爆發(f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歲的他帶領(lǐng)衡陽學生焚燒日貨時,將祖父私藏的東洋參也一并投入火堆。他想以此來表示,自己救國救民的決心。

這之后,夏明翰便一邊學習馬列主義著作,一邊投身于革命工作之中。

1921年冬,在清水塘毛主席的住所,這位衡陽學生領(lǐng)袖正式入黨,并且很快就成為了農(nóng)民運動的先鋒。

1925年,夏明翰認識了女工鄭家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鄭家鈞是個普通人家的女兒,沒什么文化,但是為人善良。她的性格雖然溫柔,但是柔中有剛,從不在原則問題上低頭。

兩人相識后,很快便相知相戀,并且順理成章地共結(jié)連理。他們二人相互支持,情深義重,是很多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夏明翰經(jīng)常會化裝成商人,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活動。

鄭家鈞每天雖然都提心吊膽,但是仍然會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7年秋天,鄭家鈞產(chǎn)下了一個女嬰。夏明翰為孩子取名為“赤云”,希望她長大后,能夠看到紅色布滿天空。

不過也是從那天開始,鄭家鈞的生活中便多了一個內(nèi)容,就是抱著女兒在門口等丈夫歸來。

1927年,正好是大革命失敗、蔣介石汪精衛(wèi)聯(lián)手打擊我黨的時候。

夏明翰從事的革命工作,開始面臨更大的危險,有的時候,甚至需要鄭家鈞來配合,才能躲過搜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夏明翰在平江組織農(nóng)民武裝時,常常將襁褓中的女兒赤云綁在背上,然后翻山越嶺地趕路。

每當遭遇民團追捕,這位年輕的父親就會把女兒藏在山神廟供桌下,然后自己去引開追兵。

1928年1月,夏明翰奉命赴武漢活動。動身前夕,他在市集上買了兩顆紅珠子,用紙包了贈予妻子。

包珠子的紙上寫了兩句詩:我贈紅珠如贈心,但愿君心似我心。之后,他就揮手告別了家人。誰料想,他們的這一別竟成永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僅僅兩個月后,夏明翰便在漢口被捕。在刑訊室里,敵人將竹簽釘入他的十指,用燒紅的烙鐵灼他的背脊,卻始終未能撬開夏明翰的牙關(guān)。

當敵人遞來白紙逼寫自白書時,夏明翰卻借著這難得的筆紙,寫下了三封絕命書,分別給母親、妻子和大姐。

但是不管是哪一封,他都在最后叮囑,一定要守護僅僅6個月大的赤云周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月20日晨,漢口空坪刑場上,夏明翰念著自己的絕命詩,坦然走向了敵人的屠刀。

但是,當時的他心里,想必也會有一絲擔憂:自己已經(jīng)成了敵人的眼中釘,那么鄭家鈞和赤云,真的可以安然無恙嗎?

但是當時,他也只能將剛滿半歲的女兒托付給自己未竟的事業(yè),讓黨組織去保護她。

果然如夏明翰所料,在他被害后,敵人立刻對他的家人展開了搜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黨組織的保護下,鄭家鈞帶著赤云,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逃亡。

她自己化名周氏,給孩子改名為“鄭憶蕓”,輾轉(zhuǎn)長沙、衡陽一帶,靠繡花的手藝維持生計。

鄭家鈞仍然十分倔強,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接受黨組織的救濟。

而夏明翰留給她的遺物,她雖然十分珍惜,但是也不敢拿出來示人,只能是裝在一個破舊的陶罐里,須臾不離身。

當時,革命尚未勝利,黨組織的活動仍然會隨時遭到敵人的打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安全起見,除了給鄭家鈞母女一些必要的幫助之外,地下組織從來不提及她們的真正身份。

時間一長,夏明翰還有妻女在世這件事,就成了一個秘密。

終于在1949年,全國解放了,在長沙生活的鄭家鈞母女,也迎來了新生。

而赤云,也就在那時正式改名為“夏蕓”。不過此時,一個新的煩惱出現(xiàn)了。

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是鄭家鈞始終堅持讓孩子參加學習。夏蕓也不負眾望,成績一直非常優(yōu)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9年的秋天,她考入了武漢大學讀書,但是,昂貴的學費,卻讓母女二人犯了難。

于是,在僅僅讀了半年大學后,夏蕓便不得不遺憾退學。鄭家鈞感到非常內(nèi)疚,于是便帶著女兒,到丈夫的墓前祭掃。

而此時,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李先念聽說了夏蕓的事情,于是便將情況反映給了毛主席,并表示希望給這個烈士遺孤直接安排工作。

但是,毛主席在仔細考慮之后,給李先念發(fā)去復電,讓他把夏蕓送到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讀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的做法有兩個目的,第一自然是解決夏蕓的學習問題,第二則是希望夏蕓可以繼承父親的遺志,扎根于農(nóng)民和土地當中。

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在當時剛剛成立不久,很多學生都是上級直接安排過來的。所以在這里,夏蕓并不突出。

而且,已經(jīng)21歲的她,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倔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只承認自己是烈屬,卻不說自己的父親是誰,甚至連人家詢問她父親是何時去世的,她都不給出明確答案。

每天上課時,她總是穿著非常樸素的衣服,躲在教室角落里默默記著筆記。

而既然她自己不想提,國家的相關(guān)部門,自然也就尊重其意見,替她保密。就這樣,夏蕓自己又把自己活成了“機密”。

只不過有一次,學校上政治課的時候,夏蕓站起來發(fā)言,無意間說起自己的父親是夏明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師和同學這才知道,眼前的這個女孩有著怎樣的過往。雖然夏蕓十分低調(diào),但是在學習上面,她卻從來不放松。

農(nóng)業(yè)學習是非常辛苦的,除了教室里的課業(yè)之外,學生們還要經(jīng)常去田間地頭搞實驗、親自種田。

每到此時,夏蕓總是不愿意和別人一起組隊,但是往往她一個人的成果,就不比其他的團隊差。

1954年,夏蕓畢業(yè)了。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歷史,她是完全有機會留在北京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當校領(lǐng)導和她談這件事的時候,夏蕓卻說了一句:“如果我父親希望我坐機關(guān),那他就不會被砍頭了?!?/strong>

接著她提出申請,要到最艱苦的江西去工作。

這之后,她在那里的大吉山農(nóng)技站扎下了根來,在石頭山上開荒種田,當年就讓那里的礦工吃上了自己種的蔬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85年清明,已經(jīng)77歲的夏蕓,來到了父親的墓前祭掃。

離去時,她特地從墳前取回一抔黃土,撒在了自己的試驗田里。

夏蕓似乎是要以這種方式,告訴自己的父親,他的事業(yè)已經(jīng)有人繼承。夏明翰詩句中的“后來人”,就是千千萬萬像夏蕓一樣的建設(shè)者。

參考資料:
1、夏明翰 - 百度百科
2、【黨史百年·英模事跡】一生正氣垂青史——夏明翰——澎湃新聞2021-04-08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