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剛被授銜為開國上將李聚奎前往重慶地區(qū)視察,過程中遇到一個剃頭匠,看上去十分眼熟,走近一瞧,竟然是自己的老上級——段海洲

海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李聚奎趕忙走上前去,張口便是一聲“司令”,叫得隨行人員都摸不著頭腦。

因為,李聚奎都是上將軍銜,如果眼前這個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剃頭匠是李聚奎將軍的老司令,那么怎么會在重慶街頭理發(fā)呢?

想要解答這個疑問,還要從段海洲的傳奇軍旅生涯說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09年,段海洲出生于河北省安平縣下屬的長屯村,雖然出身農(nóng)村,但是段海洲的家境較為富裕,堪稱是一個小地主。

正因如此,段海洲少年時期并沒有受多少苦,恰恰相反,是在一個相對衣食無憂、安寧富足的環(huán)境下長大,盡管如此,段海洲從小性格里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執(zhí)拗。

十九歲那年,段海洲進入到了北平民國大學讀書,在這里,除了日常的課本知識之外,段海洲還受到了當時的革命風氣的影響。

北平民國大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段海洲,開始主動閱讀一些進步書籍、宣傳冊,并且對共產(chǎn)黨的思想和主張有所了解,更是對井岡山的英雄事跡產(chǎn)生了向往,總而言之,學生時期的段海洲便對共產(chǎn)黨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從結果來看,正是這一時期的影響,才為段海洲后來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投靠八路軍,埋下了思想的基礎。

只不過,由于段海洲從小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以及個人性格的限制,學生時期的段海洲對于共產(chǎn)主義僅停留在了了解層面,并沒有轉化為具體行動上的轉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盡管如此,當時的段海洲仍舊是一個進步青年,并且一心想著要報效國家,但是苦于無門,尤其是當時北洋政府十分腐敗,段海洲極其反感,最終,段海洲決定回到了家鄉(xiāng),年紀輕輕就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實際上,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像段海洲這樣的年輕人并不少見,因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拋家舍業(yè)走上革命道路,尤其是像段海洲這樣的“富家子弟”。

回到家鄉(xiāng)的段海洲,剛好趕上國民黨將領石友三在他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陸軍干部培訓學校,陰差陽錯之下,段海洲進入了這所干部學校。

石友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實際上,這段經(jīng)歷對于段海洲接下來人生的走向十分重要,要知道,當時的段海洲不僅是個大學生,而且是個有志青年,按道理來說,即便不是投身革命,也不至于進入“干部學?!苯邮苎?。

在這所學校里,由于段海洲是為數(shù)不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并且資質也不錯的學生,因此得到了校長石友三的垂青,只不過,由于時局動蕩,再加上石友三的仕途不得意,這所學校沒辦學多久便撤消。

無奈之下,段海洲又回到了老家隱居,這一次,他曾在當?shù)氐囊凰鶎W校任職,但不久之后又賦閑在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直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段海洲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待字閨中”,于是他在政府軍從當?shù)爻烦龊蟛痪茫M織起了義軍,自發(fā)去抗日報國。

段海洲最大的優(yōu)點便是說干就干,也不瞻前顧后,很快,他就組織了六個人,其中有軍官、有教師,隊伍的名字便是“青年抗日義勇團”,團長便是段海洲。

由于這幾個青年的家庭條件都還不錯,因此購買軍備、物資并不困難,主要是拉人,不久之后,這個義勇團的成員就達到了三十多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由于段海洲是團長,因此吃住都由段海洲來安排,之后又開始到處宣傳,想要壯大隊伍,但是效果甚微。

一段時間后,這支自發(fā)組織的義勇團已經(jīng)將近百人,于是,段海洲決定要試試刀鋒,便決定襲擊一個日本小隊,但最終沒有成功。

盡管如此,這支隊伍發(fā)展很快,到了1937年底,已經(jīng)達到了四千人之多,期間還陸續(xù)打了一些小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正是因為段海洲的義勇團有了些名氣,于是地方的軍閥勢力開始想要拉攏他,國民黨方面甚至直接給了他一個番號——軍委會別動總隊第十五支隊。

盡管段海洲并沒有使用這個番號,也正因如此,不少勢力為了吃掉段海洲,甚至對這支義勇軍發(fā)動了攻擊,最終,段海洲決定投靠當時的八路軍徐向前部。

之所以投靠徐向前,是因為段海洲此前就和八路軍有過一定的接觸,再者當時徐向前兵強馬壯,段海洲對“徐向前”這個名字又十分熟悉,所以才作此決定。

徐向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不過,當時段海洲還是年輕氣盛,把這件事想簡單了,首先,他的義勇軍成分較為復雜,想要加入八路軍,還有不少準備工作要做,其次,就是自己本身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實際上,只是想臨時找個大樹靠一靠。

也正因如此,加入八路軍后,段海洲并沒有完全按照八路軍的規(guī)矩辦事,甚至對任何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也就是說,整個人還處于一種輕率、散漫的狀態(tài)。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因如此,當時的段海洲雖然有了個司令的頭銜,但實際上還是把自己當義勇軍的團長,被收編后,更是不斷傳出人員逃亡的情況。

苦于無法解決問題,段海洲便把所有問題都推給了當時徐向前給他派來的政委,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李聚奎,這也是李聚奎多年后在重慶見到段海洲時,親切地稱他為司令的原因。

然而,此后多年里,段海洲仍舊沒有定下性子,后來還離開了八路軍,又轉投了國民政府,但是并沒有和八路軍對著干,而是一心想要趕走日本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不過,像段海洲這種左右橫跳的做派,即便是在國民黨內部也不受歡迎,于是,解放戰(zhàn)爭打響后,段海洲干脆再一次賦閑回家,當起了剃頭匠,度此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