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籠罩,白墻黛瓦,皖南群山環(huán)抱中的瞻淇村寧靜得像一幅畫。只有村里一條主街例外,三三兩兩的游客逐漸在祠堂附近會聚,他們駐足翹首,等待某一時刻的到來——
鑼鼓聲響了,游客沸騰了,6條“大魚”從祠堂魚貫而出、靈動游弋。一嬉,鯉魚擺尾!二嬉,魚騰千里!三嬉,如魚得水!四嬉,魚躍龍門!
紅紅火火的魚燈把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村莊照耀得熠熠生輝,仿佛走進辛棄疾的詞中: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天南海北的游客伸出雙臂撫摸魚燈,“摸摸魚頭,萬事不愁;摸摸魚背,平安富貴;摸摸魚尾,順風順水!”巡游隊伍中的“頭魚”鄭冬蛟不承想,源自宋代的魚燈竟在今時今日給小村莊帶來如此“流量”。魚燈不僅點亮了游人心中美好的期盼,也點亮了瞻淇村逐光前行的希望。
一夜魚龍舞
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瞻淇村,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岸鎮(zhèn),村名取自《詩經(jīng)》“瞻彼淇奧,綠竹猗猗”。“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環(huán)境一直是瞻淇村和周邊村落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掣肘。這里有句老話,“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為了生計,村里人只能遠走他鄉(xiāng)。
春節(jié),是游子們固定的歸期。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八,瞻淇村都要舉行充滿儀式感的嬉魚燈活動。在游子們的心中,魚燈點亮,鑼鼓一響,就是回家。
長4米、高2米、寬1米的“大魚”由魚頭、魚身、魚尾3段連接而成,通常選用兩年至三年的毛竹,經(jīng)破竹絲、扎骨架、貼魚皮等步驟,再繪上祥云、荷花、如意等圖案,寓意吉祥、富貴、平安。從農(nóng)歷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魚皮為紅色,蘊含著紅紅火火、年年有余、國泰民安之盼;農(nóng)歷正月十六至正月十八,紅魚搖身一變,披掛青衣,象征春回大地,風調(diào)雨順,萬物新生。
古時,徽州地區(qū)很多村落都有扎制魚燈的傳統(tǒng),方法大同小異,外形各有千秋。歙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吳炯介紹,瞻淇魚燈的精華之處在“嬉”。4米長的“大魚”由兩位師傅配合舞動,一人舞魚頭,一人舞魚尾,和著鏗鏘的鑼鼓點,踩著靈動的魚步,手中的“大魚”被舞出生命的活力。游過淺灘、側(cè)身而行,這是“魚騰千里”,寓意自強不息、逆流而上;兩魚相遇、糾纏打斗,那是“如魚得水”,體現(xiàn)英勇無畏、剛正不阿……每個動作都有美好寓意?!按篝~”從祠堂游出,游過每條村巷,游向每家每戶,傳遞幸福吉祥。
在鄭冬蛟的記憶中,嬉魚燈的日子是村里最熱鬧的時候?!?0世紀80年代初,村里沒什么娛樂活動,大家都盼著春節(jié)嬉魚燈。那時在家的年輕人多,聚在一起都會參與嬉魚燈?!濒~燈陪伴了無數(shù)瞻淇人的童年?!?0后”小伙汪宇昉說,盡管自己小時候物質(zhì)生活條件已極大改善,魚燈依然是童年最重要的玩具,“每個小朋友都會有一盞屬于自己的小魚燈”。汪宇昉喜歡看村里的老師傅扎制魚燈,常看得出神,雖然沒有刻意學,但10歲時他就能自己制作小魚燈。
魚燈是刻在瞻淇人骨子里的情懷,不過,情懷也難抵環(huán)境變遷。20世紀90年代,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為生計奔忙,沒時間也沒心思操練魚燈,留守的老年人身手不再敏捷,嬉起魚燈心有余而力不足?!安还怍~燈隊湊不齊人,連春節(jié)回家看魚燈的人都少了?!眮聿患案锌嵍砸哺鎰e了家鄉(xiāng),轉(zhuǎn)身“游”進時代的洪流。
豈是池中物
鄭冬蛟當過兵,做過廚師,跑過貨運,后來在寧波找到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在外漂泊的日子,魚燈是遙遠的鄉(xiāng)愁。
2021年,女兒面臨高考,鄭冬蛟決定暫停工作回家陪讀。村里老書記見他在家,主動和他談起村里的發(fā)展。這些年,除了種植茶葉,村里也沒啥像樣的產(chǎn)業(yè),村集體經(jīng)濟缺乏活力。他們想到兩條出路,一是種植青梅,把農(nóng)產(chǎn)品賣出去;二是用魚燈開拓文旅,把游客請進來。
村里需要像鄭冬蛟這樣的年輕人回歸挑大梁、干事業(yè)。競選村干部、組建魚燈隊的邀約,喚醒了鄭冬蛟心底的情懷,但他也猶豫:這次組建魚燈隊,不是為了村里自娛自樂,而是真要搞出點名堂。
這件事困難不小。首先,魚燈的傳承要建立完整的體系。如果是自娛自樂,手上動作和魚步盡可以松散隨意,但要出彩,必須有板有眼,因為不統(tǒng)一就意味著不專業(yè)。在老師傅的指導下把動作重新編排并相對固定下來,是組建魚燈隊的關(guān)鍵一步。鄭冬蛟嘗試用文字記錄每招每式,并把瞻淇魚燈的歷史、寓意梳理出來,“要給游客講故事,他們才會記住瞻淇魚燈”。
其次,魚燈的傳承要依靠穩(wěn)定的隊伍。魚燈隊隊員年齡偏大,40多歲的鄭冬蛟已是當時最年輕的。他特別羨慕潮汕英歌舞這幾年的發(fā)展,大量年輕人以此為職業(yè),把英歌舞舞出了新天地,“年輕人不參與進來,魚燈隊不會有未來。吸納年輕人并把他們留下來,首要的是想辦法保障魚燈隊有穩(wěn)定收益”。
鄭冬蛟對困難有充分的預(yù)判,卻低估了家人的不理解。他在外打工月收入15000元,回家擔任村干部第一年月工資只有1000多元。兩個孩子需要養(yǎng),房子貸款需要還,加在一起每月固定支出就要5000多元?!澳阕屛以趺粗С??”妻子的話直杵心窩。鄭冬蛟有口難言,“過去的同事問我回家干什么去了,我不好意思告訴他們是在忙魚燈,只能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
以為靠一腔熱血就能打開局面,沒想到屢屢碰壁。鄭冬蛟無法傾訴,這是自己選的路。倔脾氣上來的他,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有商演就接,政府搭臺也去,電視臺的節(jié)目努力爭取,看別人直播,他也買來設(shè)備從零學起……嘗試,不斷嘗試,才有可能讓瞻淇魚燈被更多人看見。
從2023年開始,魚燈隊在電視上露臉的機會多了起來。社交平臺上,瞻淇魚燈的視頻不僅得到官方賬號的推廣,粉絲隊伍也越來越龐大,人氣高漲。轉(zhuǎn)機終于來了,2024年立冬那一晚,瞻淇魚燈直播的瀏覽量突破25萬次,鄭冬蛟和隊友們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一下子自信了!”
魚躍海天闊
好事接踵而來。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wù)司指導、中國文化館協(xié)會和抖音直播聯(lián)合發(fā)起的“我要辦村晚”鄉(xiāng)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計劃,邀請全國才藝主播在家鄉(xiāng)舉辦“村晚”并線上直播,鄭冬蛟決定抓住機會。
2024年12月15日一早,瞻淇村村小門口、祠堂的外墻上,都出現(xiàn)了一張大紅紙,寫著“村晚”節(jié)目征集令。村民們熱情很高,最終13個帶有濃郁鄉(xiāng)土特色的節(jié)目入選,魚燈是其中的靈魂。
2025年1月10日,“村晚”開演,2個多小時里,直播間累計270多萬名觀眾。通過網(wǎng)絡(luò),“大魚”游向了更遠的世界,紅火的魚燈勾起了人們對團圓的渴望、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線上的圍觀討論在隨后的春節(jié)假期轉(zhuǎn)化為線下的蜂擁而至?!罢颁看逯挥?000多名村民,從建村以來,就沒見過這么多人?!编嵍院痛迕駛兌济闪耍鲁醵?,村里一下涌入4萬多名游客,本就狹窄的村巷擠得水泄不通,進村的公路也被車流堵死,還有人開了七八百公里卻塞在高速出口下不來。瞬時客流遠超瞻淇村的接待能力,鄭冬蛟和村民們心急又愧疚,他們不停地在社交平臺上給吐槽的網(wǎng)友道歉、解釋,縣里連夜開會,梳理各方面的問題,作出各種應(yīng)急預(yù)案。
農(nóng)歷正月初三,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鄭冬蛟的手機響個不停,都是問他,“今晚還能看到魚燈嗎?”要在往常,活動肯定取消。可那天,鄭冬蛟下定決心,“哪怕下刀子,我們都得演,不然讓這么多遠道而來的游客失望,瞻淇村的口碑就完了”。夜幕降臨,細雨朦朧,鑼鼓聲準時響起,魚燈的光亮灑在游人臉上。隊員們?nèi)頋裢?,這一刻,空氣是冷的,人心是暖的。
瞻淇魚燈真的火了。蛇年春節(jié)前后,“遇見千年魚燈”話題在某社交平臺上的播放量超過2.7億次,瞻淇村迎來游客15萬人次。現(xiàn)在,慕名而來的人依舊源源不斷。魚燈給村民帶來了結(jié)結(jié)實實的紅利。魚燈隊接到的演出多了,隊員們收入也好了一些,最年長的隊員、71歲的汪平安因為魚燈去了很多從未去過的遠方。游客來了,要吃飯、要拍照,其他村民也守著家門口開起小飯館、旅拍店。2024年,在魚燈經(jīng)濟帶動下,瞻淇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超170萬元,比上年增長4倍。
有了人氣的瞻淇村更有活力了。老師傅汪觀海干勁十足,成立了公司,除了軋制售賣魚燈,還開展研學服務(wù),帶著游客一起做魚燈。年輕人開始回歸,10歲就給自己做小魚燈的汪宇昉在主街上開起魚燈店。他做“大魚”,魚燈“出圈”了,很多地方把它作為裝飾布展的道具;也做“小魚”,方便游客們隨身帶走。汪宇昉查閱歷史資料,再結(jié)合年輕人的喜好,嘗試改良魚燈,顏色更鮮艷,造型更靈動,還設(shè)計出冰箱貼、蓋章本等周邊文創(chuàng)?!啊~’是世界各國人民都很喜歡的文化符號,說不定通過我們的努力,哪一天瞻淇魚燈就火到國外了?!钡昀锷庠絹碓胶?,但汪宇昉最有成就感的還是家鄉(xiāng)的魚燈被喜愛、被認可。
瞻淇魚燈的今天,超過了鄭冬蛟的想象。瞻淇村孕育了魚燈,但如果魚燈只是舞臺上的一場表演,就失去了靈魂。最好的辦法是,把嬉魚燈從“節(jié)慶限定”升級為“全年可觸”的文旅場景,把更多游客吸引到村里來。
瞻淇村和外面的企業(yè)談合作,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眼前:游客多了,已有的基礎(chǔ)設(shè)施跟不上,交通、停車、廁所哪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掉鏈子;除了魚燈,村里還需要其他文旅場景豐富游客體驗,這里的老建筑很多,但保護利用情況一般;魚燈IP的保護也是大問題,市場上的仿制品越來越多……
前路漫漫,但無論如何,“大魚”已經(jīng)出游,困難再多,也阻擋不了它乘風破浪的決心,它要游去更寬廣的天地,游進更多人的心里。(本文來源:經(jīng)濟日報 作者:張 雪)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guān)注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id:ourcecn)
來源:經(jīng)濟日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