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熒幕到魚攤!《人民的名義》劉生扮演者李飛現(xiàn)狀引熱議:為何淪落至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曾在《人民的名義》中飾演神秘掮客劉生的演員李飛,近日因一段賣魚視頻登上熱搜。畫面中,他身著雨靴、袖套,熟練地刮鱗、掏內(nèi)臟,與母親在街邊擺攤賣魚,完全褪去明星光環(huán)。據(jù)其抖音賬號顯示,這條視頻獲贊超200萬],網(wǎng)友熱議:“從熒幕硬漢到魚販,人生如戲!”
李飛的演藝生涯始于軍旅劇,曾參演《狙擊生死線》《我是特種兵》等作品,塑造多個硬漢角色]。2017年憑《人民的名義》中劉生一角嶄露頭角,該角色以港式普通話和政治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近年軍旅題材熱度下滑,李飛的戲路受限,片約從年五部銳減至一兩部,甚至一度無戲可拍]。行業(yè)寒冬下,他坦言:“市場對硬漢標簽的審美疲勞,轉型嘗試反響平平?!盷
賣魚背后,是母子倆的溫情博弈。69歲的母親每月有3000元退休金,卻堅持凌晨四點進貨擺攤,目標“賣魚到80歲,給兒子攢100萬”]。李飛曾多次勸阻,甚至扔掉母親的秤和魚盆,但最終選擇陪伴:“她停下來反而郁郁寡歡,不如一起干活?!盷如今,母子攤位日均利潤僅百元,但李飛認為:“漂泊20年,陪母親的日子比鏡頭前更真實?!盷
這場“淪落”爭議,實則折射行業(yè)與個體的雙重困境。李飛并非個例,演員劉金也曾自曝8個月無戲可拍,靠撿廢品、送外賣維持生計]。當光鮮褪去,職業(yè)選擇與親情陪伴如何平衡?或許正如網(wǎng)友所言:“能放下身段陪家人,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功?”你如何看待明星轉行謀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