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式簽令,中國明確表態(tài),外媒:事情鬧大了

特朗普的一紙行政令,不僅攪動了太平洋的深海礦藏,更在國際社會掀起了驚濤駭浪。

北京時間4月25日,美國白宮突然宣布批準海底采礦計劃,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用“任何國家都不應該繞開國際海底管理局和國際法”強硬回擊,外媒集體用“事情鬧大了”來形容這場牽動全球神經的博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場看似關于礦產開發(fā)的較量,實則暴露了單邊主義與多邊機制的激烈碰撞,更把人類如何對待“地球最后邊疆”的難題推到了聚光燈下。

當特朗普的簽字筆落在《海底礦產資源開發(fā)促進令》的那一刻,太平洋底沉睡億萬年的多金屬結核就成了國際政治的“風暴眼”。

這份厚達32頁的行政令里,最扎眼的是美國單方面宣布對克拉里昂-克利珀頓斷裂帶(CCZ)的“優(yōu)先開發(fā)權”——這個位于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間的深海平原,蘊藏的鎳、鈷、錳等稀有金屬足夠全球用上百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白宮算盤打得精,一邊喊著“不能讓官僚主義耽誤美國發(fā)財”,一邊給自家企業(yè)開綠燈,連勘探帶開采的許可證審批流程直接砍半。

這種吃相難看的操作,活脫脫把國際公海當成了自家后院。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在記者會上三拍桌子懟回去的姿態(tài),讓外媒直呼“太平洋海底爭奪戰(zhàn)進入白白熱化”。

他搬出《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37條當“尚方寶劍”,句句戳中美國軟肋——國際海底區(qū)域是“全人類共同繼承財產”,哪輪得到某個國家搞“先占先得”?這話可不是空喊口號,中國前一天剛向國際海底管理局提交了第6份勘探計劃,規(guī)規(guī)矩矩按“平行開發(fā)制”辦事,還特意留出20%礦區(qū)給發(fā)展中國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兩相對比,美國這種既要當國際法“逃課生”、又想搶海底“大蛋糕”的做派,活像考場里作弊還被逮個正著的學生。

外媒鏡頭下的博弈現(xiàn)場堪比好萊塢大片。

《華爾街日報》挖出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機密文件,顯示太平洋礦產估值三年暴漲2.6倍,從3000億飆到8000億美元,難怪特朗普急吼吼要動手。

深究這場風波,本質是舊霸權思維撞上新時代規(guī)則。

美國玩的是“國內法大于天”的老把戲,想著趁國際海底管理局的《深海采礦規(guī)章》還沒落地,趕緊搶跑占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在47國聯(lián)署要求開緊急會議,分明是給單邊主義敲響喪鐘——當全球3/4國家都站到多邊陣營時,美國再想搞“一言堂”可就難了。

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看,深海開發(fā)就像把雙刃劍。

用好了是造福全人類的寶藏庫,玩砸了就是生態(tài)滅絕的導火索。

特朗普政府眼里只盯著那8000億美元的礦產,卻選擇性失明——海底結核礦的形成要1500萬年,而破壞它可能只需要15分鐘。

當美國企業(yè)的“巨型真空吸塵器”準備伸向海底時,我們真該問問:這究竟是為子孫存錢,還是給后代埋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場由特朗普掀起的深海風暴,最終演變成21世紀全球治理的試金石。

中方的強硬表態(tài)不只是維護國際法,更是守護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底線。

外媒說“事情鬧大了”確實沒錯,但換個角度看,這場風波未嘗不是件好事——它把深海治理這個冷門議題炒成全球熱搜,逼著所有人認真思考:在科技能觸及萬米深海的今天,人類有沒有智慧找到開發(fā)與保護的平衡點?答案,或許就藏在多邊合作的鑰匙里。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