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點擊上方藍字“核電那些事”→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就能快速找到我啦。請一定要給我一個星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次性核準了5個核電項目共10臺新機組,總投資規(guī)模超2000億元。

這是自2022年以來,中國連續(xù)第四年每年核準10臺及以上核電機組,且此次審批在技術路線、投資規(guī)模和政策信號上均釋放出超預期的戰(zhàn)略意圖。

對比歷史節(jié)奏,2019-2021年:年均核準5臺;2022-2024年:年均10臺;而年均10臺往往是2次國常會核準的累計計算。2025年僅4月即一次性核準10臺,釋放超預期信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次核準的具體項目和堆型分別如下:

中廣核防城港三期(5、6號機組)華龍一號

中廣核臺山二期(3、4號機組)華龍一號

中核三門三期(5、6號機組)華龍一號

國電投海陽三期(5、6號機組)CAP1000

華能霞浦一期(1、2號機組)華龍一號

中廣核成為本次審批中的最大受益方,共有4臺機組獲批。而華能的霞浦基地獲批,也標志著華能核電三大核電基地的全面動工。

值得關注的還有以下幾點

1. 10臺機組中,8臺華龍一號

這標志著中國核電技術已從“引進消化”轉向“自主輸出”階段。

國產(chǎn)化率突破關鍵閾值,華龍一號設備國產(chǎn)化率超90%,關鍵主設備實現(xiàn)100%自主可控。2024年國內核電主設備交付量達114臺套,較上年翻倍。

毫無疑問的是,規(guī)模化建設的華龍一號將是中國核電第三春的主力軍。

隨著四代高溫氣冷堆(石島灣示范工程)和國和一號(CAP1400)的商運,中國成為全球唯一掌握三代到四代完整技術體系的國家。此次CAP1000項目的核準,既是技術過渡期的務實選擇,也為后續(xù)更大功率機組鋪路。

2. 5個核電基地,都是老廠址

本次核準還有個特點,都是在現(xiàn)有開發(fā)廠址的擴建工程(華能霞浦和中核霞浦其實共用了一個成熟廠址)

一方面對于老基地擴建是一個黃金窗口。

而更重要的是則是:新廠址儲備不足將成為制約核電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接下來,新廠址的開發(fā),將成為各核電集團發(fā)展的重中之重。

據(jù)公開信息整理,大連莊河、廣西玉林等新廠址,預期會成為下一輪的主角。

3. 為何一次性10臺,而不逐步釋放

大環(huán)境上:世界格局使然,內循環(huán)需要獨立可靠的能源供給作為基礎。

拉動經(jīng)濟而言:核電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手段。單臺核電機組投資約200億元,涉及5400余家上下游企業(yè)。以2024年核電工程投資完成額1469億元、同比增長55%計算,此次2000億投資將拉動裝備制造、工程建設、材料研發(fā)等全產(chǎn)業(yè)鏈增長,形成“投資-就業(yè)-技術迭代”的良性循環(huán)。

國際趨勢而言:全球能源危機與AI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核電的“復興”已成國際共識。

2023年COP28氣候大會上,31國簽署《三倍核能宣言》,承諾2050年前將全球核能裝機增至三倍。中國此次大規(guī)模核準,正是對這一趨勢的主動回應:中國需通過規(guī)?;ㄔO搶占技術標準主導權。

AI算力需求激增是一個很重要的短期驅動因素:國際科技巨頭紛紛選擇核電來作為數(shù)據(jù)中心的穩(wěn)定電力供給。中國作為AI時代的競爭者,AI背后PK的更多是電力。

期待今年是否會有第二批的核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酒也是核技術哦

以后買輻照酒,找核趣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