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間,“深圳市振興陜西促進會”官方微信賬號發(fā)布訃告——中國共產(chǎn)黨員、退休干部、深圳市振興陜西促進會首任會長、終身榮譽會長、國務(wù)院原副總理吳桂賢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5年4月25日5時58分,在深圳醫(yī)院不幸逝世,享年87歲。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25年5月1日上午8時30分,在深圳殯儀館大禮堂舉行。
據(jù)了解,吳桂賢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女工、全國聞名的勞動模范,她的人生歷程,猶如一部波瀾壯闊的時代傳奇。吳桂賢從未料想過,在 “文革” 這段云譎波詭的政治局勢中,自己竟會被時代浪潮推上權(quán)力高層。
1975年,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她被任命為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國務(wù)院副總理,年僅37歲。這個來自西北棉紡廠的普通女工,就此肩負起特殊歷史時期賦予的重任,在風起云涌的政治舞臺上,書寫著一段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生篇章。

▲吳桂賢
第一代紡織女工
1938年,吳桂賢出生在河南鞏義縣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9人,她是老大。吳桂賢小時候,全家逃荒到了陜西咸陽,父親有點文化,在一家糧店做記賬先生,母親在家操持家務(wù)。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很緊,吳桂賢曾回憶說,小時候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菜是什么味兒,整年都是吃野菜,從她記事起,就天天出去撿煤核兒貼補家用。
1951年,西北國棉一廠招女工,13歲的吳桂賢馬上報了名。當時招工規(guī)定年齡最小不得小于16歲,吳桂賢也謊稱自己已經(jīng)16歲了,在稱體重的時候,她又事先在兜里放了一些石頭才勉強通過。但身體嬌小的個頭,人家哪里肯信,但招工負責人還是被眼前這個堅強又倔強的女孩打動了,破例招了一名“童工”。從此,吳桂賢穿上了白圍兜,戴上了白帽子,成了西北國棉一廠第一批工人。
14歲的吳桂賢站在鄭州國棉三廠的大門前,青澀的面龐被晨光鍍上一層金邊。轟鳴的紡織車間里,這個河南農(nóng)村姑娘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勤奮,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保養(yǎng)機器,操作臺前總是掛著她用碎布縫制的“節(jié)約袋”,哪怕一顆螺絲釘都要仔細回收。正是這種刻入骨髓的工匠精神,讓她在1958年創(chuàng)造出“萬錠不斷頭”的全國紀錄。

▲吳桂賢
在紡織女工群體中,吳桂賢像一團跳動的火苗。她帶領(lǐng)“趙夢桃小組”將接頭速度從每分鐘40次提升到60次,用自制的竹片代替進口鋼片節(jié)約外匯,在車間角落開辟“流動課堂”傳授技術(shù)。
吳桂賢自1958年以來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廠級標兵,多次被評為三好學(xué)員、優(yōu)秀學(xué)員。1964年、1966年連續(xù)兩次被評選去北京參加國慶觀禮;1965年吳桂賢以個人和趙夢桃小組代表的名義,出席西北公交戰(zhàn)線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并被評為全國紡織系統(tǒng)先進典型。
吳桂賢吃苦耐勞,心地善良,待人熱誠厚道,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當她的照片第一次登上《人民日報》時,這位扎著粗辮子的勞模還不知道,命運即將為她打開一扇更宏大的門。
新中國第一位女副總理
1964年,吳桂賢作為紡織工人的代表參加了國慶觀禮,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
1966年,“文革”爆發(fā),一些老干部一夜之間成了“三反分子”,吳桂賢感到很不理解。她到北京學(xué)習時,總是把毛主席、周總理的講話認真記在筆記本上?;氐絾挝缓?,她努力按照黨中央的政策辦事,制止“造反派”的一些過激行為。
1968年,吳桂賢畢業(yè)于西北大學(xué)。此時,“文革”的斗批改告一段落,各地開始成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吳桂賢作為“老中青”三結(jié)合的青年干部,在黨的“九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70年,她被任命為西北國棉一廠黨委副書記,次年又當選中共陜西省委委員、省委副書記。1973年,在黨的“十大”上,她再次被選為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
1974年9月,吳桂賢作為工人階級的代表,陳永貴作為農(nóng)民的代表,他們一起參加了中央的一個會議。會議結(jié)束后,毛澤東批示:陳永貴、吳桂賢兩同志留下參與政治局工作。吳桂賢就這樣留在了北京。
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吳桂賢的工作實行“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時間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時間回原單位勞動,三分之一時間到各地調(diào)查研究。到中央工作的這幾年,吳桂賢的工作關(guān)系始終在西北國棉一廠,她的工資也一直沒變,每個月67.2元。
當時政治局每次開會,吳桂賢都覺得自己資歷最淺,感到非常拘束。大家討論問題時,吳桂賢也都是只聽不發(fā)言,會議結(jié)束時,主持人問大家還有什么意見,吳桂賢就大聲說:“沒意見!”
1975年初,毛澤東為了培養(yǎng)革命接班人,提出要從工農(nóng)兵中選拔干部。當時需要從工人中選拔一名副總理,而且要女性。周恩來提出從西北的工人勞模中選拔一人,最終選中了吳桂賢。

▲吳桂賢
這位來自陜西咸陽國棉一廠的紡織女工吳桂賢,以37歲的年紀創(chuàng)造了新中國政治史上的兩個“第一”:第一位女性副總理,最年輕的副總理。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跨越,不僅是個人的傳奇,更折射出那個特殊年代中國政治生態(tài)的獨特光芒。
1975年的中南海西花廳,吳桂賢的辦公室始終亮著燈。這位副總理保持著紡織女工的習慣:早晨五點起床批閱文件,公文包里永遠裝著筆記本,遇到不懂的經(jīng)濟術(shù)語就向秘書請教。在討論引進化纖設(shè)備的會議上,她掏出珍藏的棉紗樣本:“每噸國產(chǎn)棉花要消耗20立方米水,進口設(shè)備必須考慮節(jié)水指標。”
特殊年代的特殊政治安排,讓這位“工農(nóng)兵代表”獲得了參與國家治理的機會。她推動輕工業(yè)部建立“工人智囊團”,把紡織廠的“諸葛亮會”經(jīng)驗移植到政策制定中;在考察上海紡織廠時,她脫下皮鞋換上工裝,鉆進車間和女工們探討設(shè)備改造方案。這種獨特的執(zhí)政風格,猶如一股清流注入廟堂。
1977年,在黨的“十一”大上,吳桂賢繼續(xù)當選為中央委員。這年9月,她向中央申請辭去副總理的職務(wù),要求回陜西基層工作,最終得到了批準。中央組織部作出批示:“吳桂賢同志回陜西工作,中央已經(jīng)同意??梢园才女敶蟪鞘械母笔虚L或大型國有企業(yè)的副廠長。”
1977年秋,吳桂賢悄然回到咸陽國棉一廠。她沒有選擇留在北京,而是重新戴上白色工作帽,在熟悉的紡織機前繼續(xù)著中斷的工號。1978年,她任西北國棉一廠黨委副書記。1981年6月起,任廠黨委副書記、廠工會主席。1988年,她南下創(chuàng)業(yè),任深圳外貿(mào)集團公司與港人合辦的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
1998年,60歲的吳桂賢正式退休,中共中央組織部專門下發(fā)文件,讓她退休后享受正廳級待遇。
2019年,83歲的她仍保持著每天讀書看報的習慣,書架上那本翻舊的《中國紡織史》扉頁寫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當記者問及這段經(jīng)歷時,她曾撫摸著機臺上的紗錠:“治國和接線頭其實是一個道理,都得實實在在。”
【資料來源:深圳市振興陜西促進會、中紅網(wǎng)、吳桂賢遺體告別儀式小組、吳氏同盟網(wǎng)等】
撰文:李影
視覺:王學(xué)民
統(tǒng)籌:李秀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