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氣憤!嫦娥五號月壤,竟然分享給美國的兩所大學!

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外發(fā)布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國際借用申請結果,同意6個國家的7家機構的申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中包括: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日本大阪大學、巴基斯坦空間和外大氣層研究委員會、英國開放大學、美國布朗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消息一出,不少人氣得直跺腳。

眾所皆知,美國多次阻撓中國航天發(fā)展,甚至頒布“沃爾夫條款”禁止中美航天官方合作。

憑什么中國還要把嫦娥五號月壤分享給他們?

要搞清楚這件事,得先明白,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意味著什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月壤是月球表面由隕石撞擊、太陽風輻射等作用形成的松散粉末狀物質,主要由硅酸鹽礦物、氧化物及微量金屬元素(包含稀土元素)組成。

其中,雖然月壤中的稀土元素以氧化物形式存在,未形成獨立稀土礦床,且無法直接作為稀土礦使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月壤中稀土儲量推測約為地球已探明儲量的200倍,其潛在價值體現(xiàn)在未來資源開發(fā)的可能性和科學研究價值上。

換句話說,月壤不僅是科研寶藏,更是未來深空開發(fā)的重要資源。

而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1731克月壤,尤為珍貴。

可以說是至少填補了全球近半個世紀以來月球采樣任務的空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關鍵的是,不同于美國阿波羅任務帶回的古老月壤,嫦娥五號采集的月壤成分年輕、地質歷史獨特,在科研價值上不可同日而語。

有人可能不解,美國不是頒布沃爾夫條款,禁止中美航天官方合作嗎?

雖然官方合作不行,但是美國科研機構仍可以通過國內立法程序申請,進行“曲線救國”。

此次,中國批準包括受NASA資助的美國高校在內的機構,借用嫦娥五號樣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美方仍需完成國會“國家安全認證”才能接收,實際操作中面臨政治阻力。

若美方不主動突破自身限制,也難以順利獲取樣品。

第二個問題,為啥會同意美國這兩所大學分享月壤?

有一種說法,它們在月壤分析方面是權威。

比如,布朗大學是地球科學傳統(tǒng)強校,目前月球體系所使用的各種礦物的微量元素分配系數(shù),基本都是由布朗大學負責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則擅長通過嫦娥五號月壤分析建立光譜的標準,以便于衛(wèi)星遙感數(shù)據(jù)的分析。

簡單來說,就是分享月壤給他們,可以加速中國對月壤的研究。

但問題又來了,美國真的值得信任嗎?

難道就美國大學權威,中國大學不權威?

月壤都到美國了,還怎么保證科研成果共享?

想想過去,美國航天不帶我們玩,我們舉全國之力去探索太空,享受喜悅的成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你以為他們會大方說我們好嗎,說不定東西到手,便將成果據(jù)為己有?甚至反咬一口,說我們技術來源可疑?

這種事,過去不是沒發(fā)生過。

再者說,美國當年自己不是有幾百公斤月壤嗎?為什么非要拿中國的?難道他們的是假的不成?

還是說,他們想通過分析嫦娥五號樣本,窺探中國探月工程的技術細節(ji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發(fā)明了火藥,而外國發(fā)明了槍;

中國用大刀長矛時,他們卻用火炮打開了國門,搶走了國寶,黃金白銀。

歷史早已告訴我們,帝國主義永遠不會因為你開放了,就變得溫柔善良。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

嫦娥五號月壤國際分享,表面上是科學開放與自信,背后卻是力量博弈。

一方面,展示中國作為大國的科學胸襟和技術自信,向世界證明:“我們不怕你看,怕的是你看不懂?!?/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另一方面,中國也設好了一些規(guī)則留好后手。

比如,明確科研成果的歸屬權,要求合作研究必須共享原始數(shù)據(jù),必須保證樣品的可追溯性與透明使用等等。

正如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所言:“當我們有能力貢獻獨特價值時,科學合作的主動權才能真正握在手中?!?/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