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朝鮮首次通過官方渠道確認派遣士兵支援俄羅斯軍隊,參與收復庫爾斯克地區(q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美韓烏三方情報評估,去年秋季約有1萬至1.2萬名朝鮮士兵先期抵達俄羅斯,春節(jié)前又增派約3,000人。

這次部署基于2024年6月平壤與莫斯科簽署的《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條約》,條約明確規(guī)定“相互防御及軍事協(xié)作”。

前線報告顯示,朝鮮部隊不僅參與地面突擊,還補給俄軍大量彈藥,其中至少有數(shù)百萬發(fā)來自朝鮮生產的火箭彈與炮彈。

在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下,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僅以“各國交往不針對第三方”為由予以模糊回應,未對具體行動作出評判外交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6月,金正恩與普京在平壤簽署《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條約》,這是兩國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級別最高的軍政合作框架。

條約第4條明確提到“在對方遭受武裝攻擊時,另一方將提供軍事援助”,為此次兵力部署奠定法律基礎軍控協(xié)會。

與此同時,朝鮮還向俄軍輸送了大批火箭炮彈和導彈零部件,幫助克里姆林宮緩解長期彈藥短缺困境。

多位被俘朝鮮官兵透露,他們在部署前僅接受數(shù)周快速訓練,甚至部分士兵只進行過模擬演練就被送往前線。

據(jù)烏克蘭戰(zhàn)地情報,朝鮮部隊多以“風暴縱隊”特種名稱出現(xiàn),承擔夜間突襲與掩護撤退等高危任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防務觀察人士認為,平壤此舉既是對莫斯科的忠誠回饋,也意在向西方釋放“戰(zhàn)略價值”信號,爭取更多經濟與技術支持。

據(jù)俄羅斯國防部通報,參戰(zhàn)朝鮮兵力約1.4萬人,較各方估計略高;其中包括多支特種部隊和炮兵分隊。

朝鮮士兵主要負責清剿殘余防御據(jù)點、構筑戰(zhàn)壕以及前沿哨點的守衛(wèi)工作,極少參加城市巷戰(zhàn)。

烏方情報稱,目前已確認約4,000名朝鮮士兵傷亡,其中陣亡與失蹤者近2,000人,傷情慘重。

多位戰(zhàn)俘講述,朝鮮士兵多次被命令執(zhí)行“白刃沖鋒”,甚至出現(xiàn)因缺乏后送而被迫留在野外的案例,凸顯人道主義危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發(fā)表講話,公開感謝“朝鮮兄弟們的英勇表現(xiàn)”,并承諾在平壤設立“英雄紀念碑”以示紀念。

首爾外交部稱此舉“嚴重違反聯(lián)合國安理會決議”,要求立即撤回所有朝鮮部隊,并警告將升級對平壤制裁。

美國國務卿也在聲明中指責平壤“將無辜士兵作為炮灰投向前線”,并呼吁國際社會團結應對這一新挑戰(zhàn)。

在4月28日例行記者會上,郭嘉昆表示:“關于俄朝雙邊交往,中方多次闡明立場,各國交往不針對第三方”。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

他還強調,解決烏克蘭危機應通過對話途徑,反對任何可能導致沖突進一步升級的單邊行動外交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朝鮮的公開參戰(zhàn),標志著俄烏沖突邁入新階段,也意味著平壤與莫斯科的軍事同盟已超越以往援助層面,對區(qū)域安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此前,在2024年11月份時,美國就已經發(fā)文表示:

我們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朝鮮和俄羅斯之間日益增加的軍事合作,包括朝鮮出口和俄羅斯非法采購朝鮮彈道導彈,以及俄羅斯針對烏克蘭使用這些導彈和彈藥,這種做法違反了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多項決議。朝鮮士兵接受或提供與使用彈道導彈或武器有關的任何培訓或其他援助直接違反了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第1874號和第2270號決議。我們還對俄羅斯違反聯(lián)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向朝鮮轉讓核技術或彈道導彈相關技術的可能性深感關切。我們敦促朝鮮停止向俄羅斯的侵略戰(zhàn)爭提供援助。

甚至于,西方還想要中國一方出面,試圖給朝鮮施壓,影響其對俄烏戰(zhàn)場的參與,但這些西方國家確實有點恬不知恥。

在俄烏戰(zhàn)爭一開始,他們就以“支持烏克蘭捍衛(wèi)其自由、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借口,多次介入其中,并為其提供各種物資、武器等等,這些人又怎能不知道自己是在掩耳盜鈴,用著下三濫的手段呢?

西方總是在宣傳人權,但好像他們總是做出了一些毫無人性的行動,似乎也印證了馬克思當時對資本主義的預言,這些國家始終要走上窮途末路的境地。

韓國半島局勢恐因此升級,日美同盟也可能調整部署,以應對朝鮮“出海作戰(zhàn)”帶來的新威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朝鮮兵力亮相庫爾斯克,不僅是俄烏戰(zhàn)場的“意外變量”,亦是大國博弈的最新注腳。未來,圍繞這一事件的后續(xù)制裁、談判與軍事調整,都將持續(xù)牽動全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