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長河中徘徊久了,心便開始向往一處寧靜的港灣。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心底勾勒出這樣一幅畫面:老了,回到老家,守著一座院子,讓時光悠悠流淌,讓心靈在這片熟悉而又親切的土地上尋得棲息之所。正如那句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老家的院子,遠離塵世喧囂,自有一番獨特的韻味。

老家的院子,宛如一本古樸的線裝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那斑駁的院墻,像是被歲月的刻刀細細雕琢過,一道道痕跡訴說著往昔的風雨。墻上爬滿的青苔,在潮濕的日子里,綠得發(fā)亮,恰似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所描繪的那般清幽。這些青苔,宛如歲月的綠眸,靜靜凝視著院子里的變遷。推開那扇吱呀作響的木門,仿佛推開了時光的閘門,兒時的歡聲笑語瞬間涌來,讓人不禁感嘆時光的飛逝。

院子里,或許有一棵蒼勁的老樹,它是歲月的見證者。正如詩中所云 “聞道三株樹,崢嶸古至今”,這棵老樹歷經(jīng)風雨,卻依然挺立。春天,新綠的枝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在訴說著新生的喜悅,仿佛在吟唱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夏天,繁茂的樹冠撐起一片清涼的綠蔭,是人們避暑閑聊的好去處,此時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的景象在此刻完美呈現(xiàn);秋天,金黃的樹葉如蝴蝶般飄落,給院子鋪上一層夢幻的地毯,讓人想起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冬天,光禿禿的枝干在寒風中挺立,卻又孕育著來年的希望,仿佛在默默積蓄力量,等待著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的時刻。樹下,一張石桌,幾把石凳,承載著無數(shù)次家庭的團聚,鄰里的寒暄。

在院子里,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清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一地細碎的光影。泡上一杯清茶,坐在院子里,聽鳥兒在枝頭歡唱,看蜜蜂在花叢中忙碌,感受著微風拂面的溫柔,心中的浮躁漸漸被撫平。此時,塵世的紛擾都被隔絕在院墻外,只剩下內(nèi)心的寧靜與平和,恰似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所描繪的心境。午后,躺在搖椅上,曬著太陽,瞇著眼,任思緒飄飛。可以回憶起童年時在院子里的嬉笑玩耍,也可以憧憬著未來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在這片小小的天地里,時光變得悠長而美好。

種花種草,是院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院子的角落,開辟出一方小小的花園,種上自己喜愛的花卉。春日里,種下幾株嬌艷的玫瑰,看著它們從嫩綠的枝芽,慢慢長出花苞,直至綻放出絢麗的花朵,那滿心的歡喜難以言表,正如 “春日遲遲,春景熙熙” 所展現(xiàn)的生機;夏日,栽上幾盆茉莉,潔白的花朵散發(fā)著清幽的香氣,為炎熱的夏日增添一抹清涼,讓人仿若置身于 “一庭之內(nèi),微雨初過,綠蔭蔽日,薰風徐來” 的愜意之中;秋日,菊花傲霜綻放,紅的似火,白的似雪,黃的似金,把院子裝點得五彩斑斕,讓人不禁想起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冬日,墻角的臘梅獨自開放,在冰天雪地中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給寒冷的季節(jié)帶來一絲溫暖,正應了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除了花卉,還可以種上一些蔬菜,嫩綠的青菜、細長的豆角、圓潤的番茄…… 看著它們在自己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等到收獲的季節(jié),品嘗著自己親手種植的新鮮蔬菜,那份滿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院子,不僅是身體的棲息之所,更是心靈的歸處。在這里,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沒有工作的壓力紛擾,有的只是最純粹的生活。鄰里之間,沒有城市里的疏離,大家隔著院墻打招呼,分享著自家的美食,互相幫忙,關(guān)系親密而融洽,正如同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所描繪的和諧場景。偶爾,老友來訪,在院子里擺上一桌酒菜,邊吃邊聊,回憶著往昔的點點滴滴,感嘆著歲月的變遷。那些曾經(jīng)的歡笑與淚水,在此時都化作了最珍貴的回憶。

當夜幕降臨,院子里漸漸安靜下來。坐在院子里,仰望星空,繁星閃爍,仿佛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宇宙的奧秘。耳邊傳來陣陣蟲鳴,交織成一首美妙的夜曲。此時,心中沒有雜念,只有對生活的感恩,對這片老院子的深深眷戀,恰似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所營造的靜謐氛圍。

向往老了回老家守著院子過日子,并非是逃避現(xiàn)實,而是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之后,對生活本真的一種回歸。在那座小小的院子里,有我們的根,有我們的回憶,有我們對生活最質(zhì)樸的熱愛。在院子的時光里,只生歡喜不生愁,讓生命在歲月的溫柔撫摸下,綻放出別樣的光彩。愿我們都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擁有這樣一座院子,在那里,靜享時光,安度余生,讓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悠然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