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克林頓夫妻攜手亮相愛爾蘭慶典。昔日叱咤政壇的夫妻,如今活成了鮮明“對照組”:79歲的比爾·克林頓面黃肌瘦,步履蹣跚,手抖如篩糠;78歲的希拉里卻腳踩小高跟,裙擺飛揚,中氣十足。

這場橫跨半個世紀的政治婚姻,從華盛頓走到紐約,又從白宮走到養(yǎng)老生活。他們不是簡單的夫妻,他們是一對曾塑造美國政治版圖的代言人。如今,這對政壇金字塔頂端的男女,分別代表著不同的人生結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搭檔,老不一樣

1992年11月3日,比爾·克林頓在阿肯色州小石城當選美國第42任總統(tǒng),那年他僅46歲,是戰(zhàn)后最年輕的總統(tǒng)之一。彼時的希拉里作為第一夫人,智商與政治手腕并存,在“希拉里醫(yī)療改革計劃”中鋒芒畢露。

但到了2024年春天,紐約州愛爾蘭社區(qū)舉行年度慶典活動,這對曾被視為“美國政治夫妻典范”的組合再度亮相,卻讓人不忍直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克林頓全程被攙扶、手部顫抖,步履虛浮。根據(jù)《紐約時報》公開攝影畫面可見,其臉色蠟黃,雙頰明顯凹陷,身形瘦削,整體體態(tài)與其2000年卸任時期判若兩人。

美國醫(yī)療界曾多次報道克林頓健康狀況不佳,其在2004年、2010年、2015年分別接受過冠狀動脈旁路手術、支架植入與心臟震顫治療,顯示其長期患有心臟病,且恢復情況并不理想。

尤其在2021年10月,克林頓因泌尿系統(tǒng)感染住進加州大學歐文醫(yī)學中心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五天后才出院。美國國內(nèi)輿論指出,他如今公開亮相極少,身體狀況已經(jīng)不適合參與任何大型事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比之下,希拉里卻展示了近乎“逆生長”的狀態(tài)。她穿著紫紅色羊絨長裙、黑色高跟,妝容精致,面帶微笑地接受當?shù)孛襟w采訪。

希拉里自2016年敗選后依舊活躍于各類公共議程,2023年秋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以名譽講席教授身份授課,連續(xù)十幾場演講內(nèi)容流暢,思維清晰。

她的健康狀況并無嚴重公開記錄,2016年大選時曾出現(xiàn)輕微肺炎癥狀,但此后每年均通過了白宮體檢標準,血壓、心率、視力等指標良好。

這對年近八旬的政壇夫妻,身體狀態(tài)的巨大反差,既是生活方式差異的映射,也是美國政壇壓力反噬的實證案例。長期的公共輿論攻擊、丑聞纏身以及個人健康管理缺失,使得克林頓身心皆老,而希拉里在權力場中依舊保持清醒、穩(wěn)定與控制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別拉鏈了,形象掉光了

1995年,時任總統(tǒng)克林頓在白宮與22歲的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展開了為期五個月的秘密關系,次年萊溫斯基被調(diào)職至國防部,開始與同事琳達·崔普密切往來。

1997年底至1998年1月,崔普將萊溫斯基泄露的通話錄音交予特別檢察官肯尼斯·史達,由此引爆了轟動全美的“拉鏈門”事件。

在國會聽證會上,克林頓最初以一句“我沒有與那個女人發(fā)生性關系”作出堅決否認。然而隨著萊溫斯基提交的DNA證據(jù)與錄音帶公開,1998年8月17日克林頓不得不向全國發(fā)表電視講話承認與其存在“不正當關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眾議院于當年12月19日通過兩項彈劾條款,指控其偽證與妨礙司法公正。盡管1999年2月參議院否決彈劾,但這場政治風暴徹底改變了他在公眾心中的形象。

更嚴重的是,這場丑聞對克林頓后續(xù)公共參與造成實質(zhì)性損害。根據(jù)蓋洛普民調(diào)數(shù)據(jù)顯示,1998年事件曝光前其個人好感度為65%,但至1999年下降至38%,跌幅為其執(zhí)政期間最大。

《華盛頓郵報》曾在2003年分析稱,克林頓即便卸任后籌辦克林頓基金會,依然未能恢復昔日信譽,其演講場合顯著減少,核心活動多轉至幕后。

相較之下,希拉里成為這場危機中的“逆勢贏家”。她不僅選擇原諒克林頓,而且主動承擔起政治“家屬”的公共角色,頻繁出席女性議題相關活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0年當選紐約州參議員,并于2008年、2016年兩次競選美國總統(tǒng),雖未最終勝出,但始終處于民主黨核心圈層。希拉里的政治判斷與情緒管理,使得她不但未受“拉鏈門”連累,反而在長線政治博弈中穩(wěn)步前行。

這場丑聞的實質(zhì)影響不僅在于克林頓個人聲譽崩塌,更在于美國公眾對政治家的信任結構發(fā)生動搖。根據(jù)皮尤研究中心2001年數(shù)據(jù),美國人對總統(tǒng)“可信度”指標首次跌破50%,形成長期后遺癥。

與之并行,希拉里以“政治女人”的身份獲得部分選民的信任,2013年被ABC新聞臺評選為“最受歡迎的美國女性政治人物”。

這場風波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而是美國政壇長期存在的“權力濫用—丑聞曝光—公眾失望”結構的縮影。從此之后,克林頓再未恢復總統(tǒng)時期的影響力,形同政治幽靈;希拉里則借由公共議題重構自身品牌,從“總統(tǒng)夫人”向“獨立女性政治家”過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個掉線了,一個升職了

1971年秋,耶魯大學法學院新生報道那天,希拉里·羅德姆與比爾·克林頓在圖書館被共同的朋友介紹認識,當時她已經(jīng)在學術圈內(nèi)小有名氣,因其對法律倫理問題的深入研究獲得導師青睞。而克林頓剛從牛津大學以羅茲獎學金歸來,雄心勃勃想要回阿肯色州競選公職。

兩人的關系最初是學術合作,后逐漸演變?yōu)閼偃岁P系。1975年10月11日,兩人在阿肯色州費耶特維爾結婚,婚后搬至小石城。

1980年,比爾成為阿肯色州歷史上最年輕的州長,希拉里則任職羅斯律所合伙人,同時參與兒童法律改革工作。自此,二人形成權力協(xié)作關系,共同攀登政治巔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從1993年起,差異開始顯現(xiàn)。希拉里試圖以第一夫人身份參與醫(yī)療改革,但因政治阻力過大被迫擱置。

2001年,她選擇離開白宮,獨立競選紐約州參議員成功當選,此后15年保持在聯(lián)邦核心議程中。相比之下,克林頓在“拉鏈門”后逐漸退出政治前線,轉向慈善與寫作。

2016年11月8日美國總統(tǒng)大選,希拉里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獲得6578萬張普選票,雖最終敗于特朗普,但其個人影響力在選民中仍具象征意義。此后她選擇轉型為演講者與學術顧問,2023年在耶魯大學法學院開設“女性與權力的法律挑戰(zhàn)”課程,以學術方式持續(xù)影響政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爾的后半生以克林頓基金會為主,但因透明度問題遭多方質(zhì)疑。

2015年,該基金會被《華爾街日報》調(diào)查顯示接受過超過1億美元的海外捐款,部分款項來自與希拉里國務卿任內(nèi)相關利益方,引發(fā)“權力交易”疑慮。盡管兩人始終共同出席活動,但比爾早已淡出主流政治。

這對夫妻的命運背離,并非一夕之間決定。早在法學院時期,希拉里的政治信念已遠比比爾堅定。

她的職業(yè)路徑始終圍繞制度改革、性別議題與法律正義展開,而克林頓更依賴舞臺魅力與情緒鼓動。一個構建權力體系,一個靠輿論造勢。等到了晚年,系統(tǒng)還在運行,但喉嚨已經(jīng)沙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一人被生活壓成影子,一人依舊主導敘事??肆诸D夫婦晚年的現(xiàn)狀,是一場橫跨五十年的制度博弈與個體意志之間的終局展示。他們活成了美國政壇的一個答案,也是一面鏡子。

參考資料

拉鏈門-百度百科

克林頓夫婦為何一個當上了總統(tǒng),而另一個沒有?-澎湃-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