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槍就抵在你的腦袋上,你有什么話想說的?”
“至此我已無話可說?!?/p>
“哼,開槍!”
“毛主席萬歲……”
他倒在血泊之中,死之前仍然高喊毛主席萬歲。
這位被槍斃的是何人?又有著怎樣波瀾壯闊的一生?

死前還在高喊毛主席萬歲的男子名叫黃樵松,是一名國民黨將軍,也是一位英勇的革命戰(zhàn)士,也是因起義而犧牲。
黃樵松將軍的一生貫穿了一個點,那就是抗日,從黃樵松開始進入到部隊中,就開始了與日軍作斗爭。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當時黃樵松還只是一個旅長,就算如此,黃樵松還是毅然決然地領著自己的部隊北上抗日
在北上之前,黃樵松還給自己的妻子寫了一封家書:
此次揮師北上,將與日寇決一死戰(zhàn)!他不死,我便亡,最后關頭便是今日。

1937年10月,黃樵松抵達娘子關,當時日軍正好也抵達娘子關,于是黃樵松便開始著手抵抗日軍的進攻。
日軍剛開始的進攻非常猛烈,黃樵松一時之間壓力倍增,黃樵松心中已經(jīng)是視死如歸,直接率領部隊奮起反抗。
日軍的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都被黃樵松抵抗了下來,雙方打了整整兩天,黃樵松也在這兩天中多次與日軍戰(zhàn)斗到肉搏。
最后黃樵松擊斃了日軍的一個大隊長以及一個少佐,殲敵300多人。

雖然黃樵松英勇殺敵,最后整個娘子關戰(zhàn)役還是潰敗,究其原因還是日軍的軍事裝備遠超守軍。
此戰(zhàn)之后,黃樵松因軍功,從旅長升到了27師師長,隨后便奉命前往參加了臺兒莊戰(zhàn)役
臺兒莊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次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的目的就是要守住臺兒莊,臺兒莊要是丟了,徐州就危險了。
黃樵松率領部隊先行一步,星夜兼程徒步趕到了臺兒莊的附近,隨后在棗莊、孫莊一帶開始與日軍交戰(zhàn)。

隨后日軍撤退,集結力量再一次沖進臺兒莊內(nèi)部,黃樵松也是身先士卒,帶領著部隊直接頂?shù)?strong>前線作戰(zhàn)。
黃樵松直接挑出來250名敢死隊,從臺兒莊的東北角攻入,目的就是臺兒莊的東門,隨后便向著西北方向攻去。
隨后日軍集結火炮,直接朝著臺兒莊內(nèi)部東南方向進行火力覆蓋,黃樵松只能撤出臺兒莊,靜觀其變。
隨后,中國軍隊全部集結,向臺兒莊發(fā)起了全線進攻,最后將日軍趕出臺兒莊,史稱臺兒莊大捷。

在臺兒莊戰(zhàn)役中,黃樵松奮勇殺敵,每次沖鋒都在一線,都是身先士卒,自己所在的部隊原來是師,戰(zhàn)后部隊只能到一個旅。
隨后,黃樵松又率領一支再次編成師的隊伍掩護友軍撤退,這一次黃樵松率領部隊堅守在陣地之上。
在日軍的炮火與飛機的轟炸之下,雖然孤軍,但是一步不退,就是為了能夠為友軍爭取撤退的時間。
等到友軍全部撤退之后,黃樵松才率領部隊開始突圍,在突圍的路上也被日軍伏擊,最后成功撤出,此次戰(zhàn)役直接使得全師減員過半

隨后黃樵松在湖北休整的時候,積極開始招募一些有志之士到隊伍中去,隨后便整合隊伍前往參加了武漢會戰(zhàn)
武漢會戰(zhàn)中,黃樵松鎮(zhèn)守的地方就是大別山,尤其是商麻公路上的鴉雀尖,那是一個戰(zhàn)略制高點。
黃樵松鎮(zhèn)守的便是鴉雀尖,黃樵松親自上陣指揮防守鴉雀尖,甚至將指揮所也搬到了山頭上。
當時這一場保衛(wèi)戰(zhàn)役可謂是血流成河,黃樵松部隊沒有支援,只有自己以及身邊的戰(zhàn)友。

當時的情況就是,士兵死了那就排長頂上,排長死了那就是連
長上,連長犧牲那就營長拿命去填。
在此期間,士兵就沒有休息的時候,日軍不分晝夜地進行進攻,陣地也易手了多次,最后還是在黃樵松的手中。
黃樵松和日軍這一打就是一個多月,讓日軍在這寸步難行,直到武漢撤守,黃樵松也是率領殘部退回南陽休整。
隨后,黃樵松迎來了他最壯烈,最危險地守衛(wèi)南陽

當時日軍直接集結了五個師團,有著七萬多人,戰(zhàn)車也有著一百多輛,兵分三路向著南陽進攻。
當時黃樵松面對日軍的大舉進攻絲毫不怕,吩咐盡快修整城內(nèi)外的防御工事,開始囤積糧草彈藥。
黃樵松甚至當場給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這充分表明了黃樵松心里所想:抬棺死戰(zhàn),不死不休
戰(zhàn)斗開始之后,日軍集中火力進攻,黃樵松一步不退,面對日軍的進攻,一次又一次地將日軍打退。

不僅僅是正面戰(zhàn)場,日軍還從東關、北關進行進攻,當時在馬武冢、臥龍崗、元妙觀守衛(wèi)的有三個排。
這三個排死戰(zhàn)不退,當時整個南陽都在打仗,沒人支援,子彈打光了就肉搏,硬生生殲敵近千人,最后全部壯烈殉國。
日軍連續(xù)進攻了七個晝夜,但黃樵松的陣地依然是沒有拿下,甚至連前進一步都做不到。
隨后,黃樵松接到了命令,要求黃樵松撤出南陽,隨后在夜晚,黃樵松帶領著士兵身穿棉衣渡過白河。

當時黃樵松離開南陽時作詩一首:
別矣南陽城,回顧復回顧,紅杏暗送香,白水牽衣訴。
隨后被蔣介石叫到洛陽開會,在此,黃樵松認識了朱德、彭德懷、賀龍等人,他們之間相談甚歡。
1942年,中原遭受大旱災,黃樵松率領部隊駐守在南陽城,也親眼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易子而食、餓殍遍野。
黃樵松直接發(fā)布命令,所有的官兵,全部每個人每一天都要省下來二兩的糧食,黃樵松自己也不例外,這些糧食都是救濟災民。

黃樵松當時還直接拿出自己的三分之一的工資來幫助災民,南陽的老百姓 紛紛稱呼黃樵松為“黃青天”。
隨后蔣介石發(fā)動內(nèi)戰(zhàn),黃樵松已經(jīng)厭倦了戰(zhàn)爭,而且對于蔣介石也不是很看好,反而更看好中國共產(chǎn)黨。
黃樵松向蔣介石請辭,但蔣介石強行讓黃樵松前往太原與中國共產(chǎn)黨交戰(zhàn)。
黃樵松便當機立斷,在太原發(fā)起起義,但被戴炳南告密,導致起義計劃失敗,黃樵松被送到南京槍斃。

隨后太原解放,戴炳南被處決,1950年黃樵松被追認革命烈士,1979年黃樵松骨灰遷入太原雙塔烈士陵園。
縱觀黃樵松一生,始終在抗日第一線,手下的部隊多次被打殘,但每一次都將以全力來對付日軍。
抗日結束之后,黃樵松也是心向中國共產(chǎn)黨,于太原起義被叛徒告密是最可惜的事情,黃樵松將軍一生無愧于任何人。
消息來源:
【史鑒】抗日名將黃樵松的故事——開封廉政網(wǎng) 2019-04-12 11:03
探訪黃樵松起義接洽地舊址:為真理而死的“悲壯烈士”——中國新聞網(wǎng)2021年02月06日
戎馬一生赴大義——黃樵松——江蘇黨史工辦 江蘇黨史 2023年06月12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