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廁所的馬桶上,總是會忍不住開始思考。
而坐在男朋友家里的馬桶上,思考的就會是我和他的關系。
這樣的時刻,常常發(fā)生在周一的早上,他已經去上班了,而我剛剛起床。我們是周末才會見面的情侶,于是,戀愛感和休息感混淆在一起。
忍不住想,戀愛是我的休息方式。只是,這種休息能持續(xù)多久呢?
在看日劇《A Table 休閑的假日》時,里面那對夫妻的相處,也讓我產生「好的關系可以令人獲得休息」的感覺。
A Table 的主角是一對中年夫妻小純和義男,沒有孩子,住在吉祥寺,房子是去國外的親戚很便宜地租給了他們,唯一的條件是如果親戚一家回國,就要立刻歸還。
聽起來,好有危機感,可是他們卻擁有把日子過得悠閑的能力。從第一季《跟著古代食譜學做菜》,到這一季《休閑的假日》,每一集都在認真地做一頓飯,去一個地方散步,進行一些讓人很想截圖的對話。
以一種忘掉危機感的方式去生活,是現(xiàn)在很多人在關系中都沒有的能力。
而我如此喜歡這部日劇,大概是因為,我也很想學著忘掉危機感地去投入一段關系,只思考那些和人有關的問題。

比如,關系里什么樣的瞬間,會讓你覺得真是談對了人呢?
兩個人在廚房備菜,義男一邊磨蘿卜泥,一邊嘀咕自己從小時候就被奶奶和媽媽叫去磨蘿卜泥,到現(xiàn)在還是在磨蘿卜泥。
小純問:「那你磨蘿卜泥有多少年經驗了呢。」
義男答:「有 35 年了。」
小純若有所思地說:「是嘛,你也太厲害了?!?/p>
有一天,義男翻出來一個從沒用過的蒸鍋,兩個人決定做蒸菜。準備食材的時候,義男把雞蛋液舀起來,慢慢傾倒入一個容器中,他一邊說,「我一直想做這個動作,就像做布丁一樣。這個步驟一直很想嘗試?!?/p>
小純問:「從上輩子就開始想嗎?」
義男答:「這輩子才開始想的?!?/p>
兩個人站在桌子的兩邊,手上的動作沒有停下,對話卻俏皮地在空氣中彈跳,于是空氣也變得活潑。
準備好后,小純將整鍋放到爐子上,開火,接著將鍋蓋遞給義男,做了一個請的動作。像機器人合體一樣,義男小心地將蓋子合上。
兩個人對視一眼,對著鍋鼓掌,慶祝完成這個小小的儀式。
不知道劇中的主角會否在這時候感覺到他們談對了人,但我替他們有了這樣的感受。
戀愛里的玩笑話,需要對方接中才能奏效。而一些莫名其妙的儀式感,也需要對方有同等重視的意愿才能進行。
談對戀愛是一種瞬時的幸運感受,有的戀愛里,只會出現(xiàn)一次,有的戀愛里,會不斷累積這種幸運。

小純的阿姨形容他們夫妻倆的相似之處 —— 不僅局限于表面的快樂,還很喜歡略有深度的事情,并且,為人都考慮周到,是那種不會讓別人察覺到你在為他們著想的性格。
但也正是這種「考慮周到」的特質,我其實為他們小小地緊張過。
義男在公司成為了中層人員,夾在領導和底層之間,不知道該如何溝通。每天上班,會數(shù)著嘆氣的次數(shù)。
煩惱常常以自白的形式出現(xiàn),他一個人沿著河邊散步,看一對路過的老夫婦在唱歌。
而回到家里見到小純,他什么也沒說。小純呢,她感覺到了義男的不開心,在和侄女出門時被問到義男怎么沒來時,只是說,他需要一個人充電的時間。
后來,在飯桌上吃著飯,小純輕聲地問:「工作上,最近遇到什么事情了嗎?」
對視,停頓,沉默一小下,義男才慢慢開口說了工作上的煩惱。小純傾聽著,偶爾點頭。
義男講完一小段后,忍不住說:「不好意思,變成發(fā)牢騷了?!剐〖儞u搖頭,繼續(xù)做出傾聽的表情。
在這種時候,我既理解傾訴者的身份,擔心會把負面情緒帶給對方,又為傾聽者而緊張,到底要怎么樣可以接住對方。
但小純沒有說出什么安慰或建議的話,只是聽著義男講完,最后義男自己總結:「果然,還是做不到四十而不惑呀?!?/p>
這是白天兩個人去游船時提到的一句話。
小純笑了出來,拿起桌子上的酒,給對方的杯子又倒了一些。
這段對話,就到這里結束了。

我想起自己和伴侶的一個瞬間,也是他默默地傾聽我的悲傷,末了我說:「你現(xiàn)在一定很緊張要怎么接我話吧?!?/p>
他忍不住笑出來,說你人還挺好的,這時候了還替我想要怎么接你話。
人真能完全安慰到另一個人嗎?我其實很懷疑這件事。
劇里,小純在這段交談結束后,一邊擦著杯子一邊想,一年前自己的工作變動時,也遇到了和義男相似的事情,但她的處境,是和現(xiàn)在的他完全相反的。
或許正因為如此,她才只做一雙耳朵,保持最基礎的傾聽。伴侶也不一定是智者,能給出精妙的解法,能接受對方有做不到的事情,接受自己有無法幫到對方的時刻,我想這也是很重要的。
后來,小純和朋友去看植物,說起仙人掌,只要跟它說說話,它就會茁壯成長,還能開出很多花。
朋友說:「據(jù)說植物會與人類的情感產生共鳴,甚至還會感受到恐懼和驚嚇?!闺m然植物本身說不了話,但卻能察覺到人類的情緒。
人和人的關系,也可以有一種是像植物這樣的,只要能夠領會他人的想法,給出情感反應就可以了。

第一季,小純的姨媽就提到過一句話:「愛人這件事,是需要努力和智力的?!?/p>
而從第一季到第二季,也常常會有一些微妙的部份,展現(xiàn)著小純和義男在關系里的智力。
比如洗衣服時,兩個人對衣服是否干了的標準不一樣,剛開始,義男還會爭辯幾句,為此還吵過架。
但后來意識到,判斷事情的標準因人而異,義男選擇盡量迎合小純的標準。因為他知道,「小純也一定在某些事情上遷就著我?!?/p>
我想到了第一季開頭時,小純就提到過,她認為做料理可以用最簡單的材料。但義男剛開始學做菜,就買來許多高檔調料。
接納這些貴貴但卻沒用過幾次的調料,也許是小純的遷就之處吧。
在關系里,提到忍讓與遷就,都好像會變得很痛苦。但我卻相信,這里面能用智力,達到某種微妙的平衡。
而前提也當然是,不能時時刻刻拿著尺子去度量它的公平。

看這部日劇,會讓我有一種浸泡在最合適溫度的水中的感覺,平靜的,溫和的,但又被某種豐富的情感包裹著。
這也是我認為,一段理想的關系會帶給人的感受。
但現(xiàn)實是波動著的,于是,關系只能在一些片段中是理想的。它會在什么時候因現(xiàn)實的振動而破裂,還是,能找到與現(xiàn)實振動相似的頻率,從而保護好那些理想之處呢?
答案,只在經營關系的人手中吧。
結尾我仍然不愿去討論危機出現(xiàn)的可能,反而想分享,義男和小純在家里的一段對話。
日本的百科辭典,是按照 50 音的順序分成多卷的,第一卷叫 A-lta,第二卷叫 ichi-oe …… 依次排列。
義男坐在沙發(fā)上,念出了第一卷的名字,小純一邊在玩鉤針,念出了第二卷,像 ABCD 一樣,兩個人輪流接了下去。
義男突然說:「如果今后發(fā)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導致我們兩個人分開走散了,那么,為了在一片漆黑中認出彼此,我們把這個當作暗號吧?!?/p>
小純回答他:「好?!?/p>
突然覺得,也許他們的關系,不是擁有忘掉危機感的能力,只是擁有在危機中仍要認出彼此的決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