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中美關系,這幾年真是風起云涌,尤其是貿易戰(zhàn)打得那叫一個熱鬧。從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揮起關稅大棒,到2025年他再次上臺后加碼施壓,這場經濟拉鋸戰(zhàn)牽動了全球的目光。不過,2025年4月,劇情突然反轉:特朗普態(tài)度軟化,釋放出“體面認輸”的信號;中國財長藍佛安緊接著赴美參加G20會議;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更是公開點贊,說中國是“硬核玩家”。
2025年4月,特朗普在白宮新聞發(fā)布廳放話,說美國要跟中國談個“公平協(xié)議”,還說談判“進展順利”。這話一出,外界都炸鍋了——這不就是變相認輸嗎?雖然他嘴上沒說“輸”這個字,但姿態(tài)明顯低了下來,跟之前動不動就揮舞關稅大棒的架勢完全不一樣。
特朗普為啥突然服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國經濟扛不住了。2025年初,貿易戰(zhàn)帶來的副作用在美國全面顯現(xiàn)。供應鏈亂成一鍋粥,通貨膨脹蹭蹭上漲,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美國海關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對華貿易逆差是少了點,但整體經濟沒見起色,反而因為關稅搞得一片狼藉。制造業(yè)PMI跌破了榮枯線,西海岸港口每天光滯留費就得燒掉上百萬美元,企業(yè)沒辦法,只能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硬是漲了0.8個百分點。
更別提美國農民了,大豆價格比貿易戰(zhàn)前跌了18%,那些鐵桿支持特朗普的“紅脖子”都開始嘀咕了。2024年財政赤字率已經飆到5.8%,再這么補貼下去,估計得破6%,這誰受得了?眼看著2026年中期選舉不遠了,特朗普不得不掂量掂量,硬扛下去會不會把選票都丟光。
除了國內壓力,國際上也給特朗普來了個“圍堵”。2025年2月,他一口氣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關稅,對中國商品再加10%。結果呢?加拿大立馬反擊,對1550億加元的美國貨加征25%關稅;墨西哥也撂下狠話,說要“冷血而堅定”地報復。歐盟不甘示弱,對美國摩托車、威士忌這些“象征性”商品加了關稅。日本首相石破茂直接打電話給特朗普,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趕緊表態(tài)要跟日本談談。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也跳出來說,要跟美國把工業(yè)品關稅降到零。

這一圈反制下來,特朗普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擺明了態(tài)度:你關稅我,我就反制你,誰也別想好過。這種局面下,他再硬撐下去,估計美國經濟得先崩潰。
于是,特朗普在4月宣布,對75個沒反制過美國的國家暫停加征關稅,為期90天。這招被外界看成是“體面認輸”——既能安撫國內選民和國際社會,又能給自己留點面子。不過,對中國他還是沒完全松口,4月10日又宣布對中國商品關稅提到125%,想再試試能不能壓住中國??上?,中國不吃這一套,直接把對美商品關稅提到84%,擺明了“你加我也加”的架勢。
就在特朗普“認輸”信號剛放出來沒多久,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在2025年4月中旬飛去美國,參加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這趟訪美可不簡單,外界都盯著看,這會不會是中美貿易戰(zhàn)的一個轉折點。
在G20會議上,藍佛安直截了當?shù)卣f,中國愿意通過平等對話解決貿易問題,但前提是“平等”兩個字。他點明,關稅戰(zhàn)是特朗普挑起來的,中國反制是為了自保,沒別的選擇。他還喊話美國,說想談就得拿出誠意,派人來跟中國好好接觸。
這番話說得不卑不亢,既表明了中國不怕壓力的態(tài)度,也給美國遞了個臺階。其他國家聽了都覺得有道理,會后藍佛安跟記者聊時又補了一句:中國不怕關稅,但歡迎真心談判。這份從容,透著大國自信。

中國在這場貿易戰(zhàn)里的策略很清楚:你不動,我也不動。美國不先邁出一步,中國就穩(wěn)坐釣魚臺。特朗普嘴上嚷嚷著要談,可一直沒啥實際行動,這讓美國的誠意看著有點虛。與此同時,中國也沒閑著,減少對美農產品和原油進口,轉頭跟巴西、加拿大加大合作,還掐了稀土出口的脖子。這些招數(shù)打得美國有點懵,談判的主動權不知不覺就落到了中國這邊。
就在中美關系微妙的時候,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在2025年4月的一個研討會上扔了顆“重磅炸彈”。他說,特朗普低估了中國,中國在未來幾十年都是“硬核玩家”。這話從一個美國外交大佬嘴里說出來,分量可不輕。
坎貝爾分析,特朗普在貿易戰(zhàn)里犯了個大錯,就是沒看清中國的底牌。他以為加點關稅就能把中國壓垮,結果中國硬是頂住了,還越打越穩(wěn)。2024年,中國靠著“內循環(huán)+外循環(huán)”的模式,不但沒被拖垮,經濟還穩(wěn)中有升。對美貿易占比降了,但跟其他國家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這韌性,美國沒料到。
更厲害的是,中國早有準備。從特朗普第一任期開始,中國就知道美國可能會下狠手,所以提前布局。對等反制關稅只是基本操作,減少對美依賴、掐住稀土命脈、拉攏其他貿易伙伴,這些組合拳打得美國措手不及??藏悹栔毖?,特朗普壓根沒算到中國能這么硬。
坎貝爾給中國扣上“硬核玩家”的帽子,可不是隨便說說。他提到,中國在經濟、軍事、外交上的表現(xiàn),已經讓美國不得不正視這個對手。過去那種頤指氣使的調調行不通了,美國得學會跟中國平等相處。他的話不僅是說給特朗普聽,也是給整個美國政策圈提個醒:別再小看中國了。

貿易戰(zhàn)打了這么多年,中國能讓特朗普“體面認輸”,讓坎貝爾“心服口服”,靠的可不是運氣,而是實打實的實力。
中國經濟的韌性,是這場貿易戰(zhàn)的最大底牌??恐鴥韧怆p循環(huán),2024年中國跟巴西、加拿大的貿易額蹭蹭上漲,稀土管制也讓美國科技企業(yè)頭疼不已。新能源、電動車這些領域,中國更是跑在了前面,全球產業(yè)鏈里的話語權越來越重。
經濟之外,中國的戰(zhàn)略眼光也夠硬。軍事上,圍島軍演、南海布局,直接把美國的“小算盤”拍碎;外交上,高層頻頻訪問東南亞,把美國想搞的“包圍圈”撕了個口子。這些動作,穩(wěn)準狠,透著大國的主動性。
藍佛安在G20上的發(fā)言,就是中國外交自信的一個縮影。不卑不亢、據(jù)理力爭,既捍衛(wèi)了自己,又贏得了尊重。面對美國的壓力,中國沒退縮也沒亂了陣腳,這種定力,哪個國家能不服?
2025年4月,特朗普的“體面認輸”、中方財長的美國行、坎貝爾的“心服口服”,這三件事湊一塊兒,像是給中美貿易戰(zhàn)按了個暫停鍵。中國在這場博弈里展現(xiàn)的實力和智慧,不僅讓美國重新掂量自己的對華政策,也讓全世界刮目相看。未來中美關系肯定還有波折,但中國這“硬核玩家”的稱號,算是實至名歸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