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zhàn)從2018年開打,到2025年已經整整七年了。這場仗最初是特朗普點火,他覺得中國占了美國便宜,貿易逆差太大,于是祭出高關稅大招,想逼中國讓步,順便保護美國自己的產業(yè)。從那時候起,美國對中國商品加了好幾輪關稅,最高的時候有些商品稅率甚至飆到25%以上。中國也沒閑著,針鋒相對地對美國商品加稅,比如大豆、汽車這些美國出口大頭。雙方你來我往,談判談了好多次,但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問題一直沒徹底解決。

到了2025年,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tǒng),中美關系又被推到風口浪尖。他上臺后延續(xù)了之前的強硬路線,繼續(xù)把關稅當武器用。不過,這幾年下來,美國自己也發(fā)現這招不是萬能的。高關稅確實讓中國商品貴了不少,但美國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物價漲了,企業(yè)成本也高了,尤其是那些靠進口中國零部件的中小企業(yè),日子更是緊巴巴。另一方面,中國靠著靈活的策略,比如把出口轉到越南、墨西哥這些國家,硬是頂住了不少壓力。
2025年4月22日,特朗普突然在推特上發(fā)了一條消息,說“145%的稅率確實太高了”。這話一出,大家都懵了,因為145%這數字聽著有點夸張,但明顯是他想表達關稅太離譜的意思。這條推文被解讀成他可能要松口調整對華政策。沒過幾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一個閉門會議上直接放話,說關稅戰(zhàn)這么打下去不是辦法,中美得坐下來談,互相把關稅降一降。這話就像扔了個炸彈,全球市場立馬炸鍋,油價嘩啦啦往下掉,股市倒是蹭蹭往上漲,大家都覺得貿易戰(zhàn)可能要緩和了。
本來,特朗普計劃在2025年春天訪華,跟中國領導人面對面聊聊貿易問題。這次訪問挺受關注的,畢竟中美關系這么僵,能不能緩和全看這回有沒有突破。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中東那邊突然局勢大變,沙特跟伊朗又杠上了,美國得趕緊過去調停。特朗普一看情況不妙,臨時決定改道飛利雅得,訪華的事兒就這么被擱置了。這消息一出,國際社會炸了鍋,有人說這是特朗普外交政策大轉向,也有人覺得他就是隨機應變的老套路。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對高關稅的不滿早就憋不住了。加州這些州直接把聯邦政府告上法庭,說加稅違憲;一堆中小企業(yè)聯合起來控訴政府害得他們虧本;連哈佛大學這種大機構都跳出來,說科研資金被凍結,日子沒法過了。這些壓力一股腦兒砸向特朗普政府,讓他不得不重新想想這關稅政策到底還行不行。
貝森特的表態(tài)算是給了個明確信號。他在摩根大通的一個會議上沒繞彎子,直截了當說關稅戰(zhàn)把美國經濟拖累得不輕,消費者買東西貴了,企業(yè)利潤也被壓得喘不過氣。他喊話中美雙方得趕緊談判,把關稅降下來,給兩邊的經濟喘口氣。這話雖然聽著簡單,但背后是美國政府內部態(tài)度的重大轉變,畢竟之前一直是硬扛到底的架勢。

貝森特這話加上特朗普的推文,全球反應那是相當熱鬧。市場最先嗅到風向,覺得貿易戰(zhàn)要降溫,股市立馬跟打了雞血似的往上漲,油價卻因為大家對經濟預期變樂觀直接跳水。不過,美國國內可沒那么和諧。特朗普的鐵桿粉絲覺得這是向中國服軟,氣得不行;反對派倒是樂見其成,但也酸溜溜地說這是政府扛不住經濟壓力才低頭。
中國這邊反應挺淡定。外交部發(fā)言人說歡迎任何促進對話的舉動,但話里話外透著底線:合作得平等,不能美國想咋樣就咋樣。這幾年,中國靠著轉口貿易和全球供應鏈的調整,硬是沒被高關稅壓垮,反而在稀土出口上卡了美國一把。美國軍工企業(yè)急得直跳腳,五角大樓的稀土庫存都快見底了。
國際上,其他國家也沒閑著。歐盟瞅準機會加速跟中國談電動車合作,日本悄悄加大了對華芯片出口。特朗普之前想拉個“反華聯盟”,但這會兒看下來,盟友們各有各的小算盤,聯盟壓根沒成形。反倒是中國這邊,中國-東盟自貿區(qū)的簽約儀式搞得風風火火,130多個國家派人參加,氣勢一點不輸。

貝森特放話后,中美之間的溝通渠道忙得跟熱線似的。在瑞士、新加坡這些地方,雙方偷偷摸摸開了好幾輪閉門會談,想打破僵局。
對中國來說,這幾年貿易戰(zhàn)的教訓挺寶貴。得繼續(xù)改,往深處改,把門開得更大,自己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提上去,這樣才能不怕外面的風吹草動。跟其他國家的合作也得抓緊,別老盯著美國一個市場,多條腿走路才穩(wěn)當。
對美國來說,貿易戰(zhàn)這事兒得好好復盤。高關稅短期內護了點產業(yè),但長遠看,美國自己的競爭力反倒傷得不輕。得重新想想貿易政策咋弄,既能保住自己,又不會把自己逼到墻角。

特朗普改道這事兒,加上貝森特的直白表態(tài),算是給中美貿易戰(zhàn)畫了個分號。這七年打下來,誰也沒真占到大便宜,反而證明經濟這東西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不是政治口號能隨便扭轉的。全球化是大勢,逆著來只能自己吃苦頭。中美作為全球頭兩號經濟體,斗歸斗,但也得合作,面對全球的麻煩事兒,兩國一起出力,才能讓世界穩(wěn)下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