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神舟19號載人飛行任務將王浩澤,宋令東,蔡旭哲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時至今日三人在太空已經半年之久。
原定于2025年4月29日,神舟19號就能回到東風著陸場,然而在大家等待航天員凱旋的時候,卻遲遲沒有看到實況轉播以及返回的畫面和通告。
神舟19號上演驚險48小時,太空歸途突遭攔路虎,蘭州飛行情報局29號發(fā)布最新通告,返回時間被推遲,究竟神舟19號推遲的原因是什么?此次返航將采取什么方案?

神舟19號的三位航天員,其中王浩澤是我國首位女性航天飛行工程師,她與宋令東都是首次執(zhí)行飛行任務。
此次飛行中的亮點,包括但不限于飛船裝載體積和質量達到歷史新高,將果蠅帶上太空研究,太空適應性及人類遺傳疾病。
2024年12月19日,宋令東和蔡旭哲進行長達9個小時的出艙活動,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時長記錄,三人在太空完美的任務執(zhí)行,展現(xiàn)了中國航天員的專業(yè)能力以及中國航天在該領域的技術進步。

終于到了返程的日子,中國航天通過多年的領域,實現(xiàn)了在黑障區(qū)的突破,當飛船進入大氣層,因為急速的升溫,飛船周圍的等離子體會形成信號黑洞,因為在這段時間飛船內的人員和地面指揮中心沒有辦法溝通,這讓雙方都感到無比焦慮。
而這次神舟19號返回,中國航天采用光學加雷達的策略,保證在黑洞區(qū)域也能實現(xiàn)跟蹤。
除此之外,這次神舟19號載人飛船的返程時間達到了歷史以來最快的速度,2021年神舟飛船返回陸地花費了近24個小時,繞著地球飛了十幾圈,而2024年神19采取的方案,只需要50多分鐘。

方案的名字簡單直接“五圈快速返回”,通過精準的計算地球與空間站之間的相對運動,進行軌道優(yōu)化,提高發(fā)動機的比沖,精準測量好每一個要轉彎的地方。
然而就在全體觀眾興高采烈的等待神舟19號三位航天員著陸的時候,遲遲沒有見到實況轉播,甚至連陸地的采訪記者直播都沒有看到。

因為遲遲沒有媒體的解釋,不少網(wǎng)友開始擔心,會不會因為這次返回陸地花費的時間短出現(xiàn)了什么意外?航天員是不是在返程途中遭遇了什么突發(fā)情況?還是說返回艙出現(xiàn)技術異常?
種種猜想開始在網(wǎng)絡上蔓延,從太空返回到陸地本就是一個不容易的事情,航天員在太空中待了半年,心里承受的壓力也是極大,就在所有人擔心的時候,蘭州飛行情報局發(fā)布最新通告,那么延遲返程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艘載人飛船想要回到陸地,這個關鍵節(jié)點時間不是想定在什么時候,就定在什么時候,這取決于飛船返回窗口的匹配程度。
必須要保證載人飛船飛行的軌道,要在著陸上空附近,這需要進行精準的計算,飛行肯定落在中國境內,而如果這個時候假設飛船飛到了其他國家的上空,那就無法啟動返回程序。
此次神舟19號的著陸場在內蒙古阿拉善盟東風著陸場,而神19號遲遲沒有返回的原因,正是因為內蒙古遭受著較強西北氣流的影響。

況且在內蒙古那邊,因為處于沙漠邊緣,強大的氣流導致地面風沙活躍,風太大了,氣候條件沒有達到返航標準,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強行返回會十分危險,氣象局監(jiān)測在29號下午,東風著陸場的陣風最高達到了8級。
如果強行返回,大風會干擾雷達信號,影響對返回艙的實時追蹤,而飛行員在太空半年一直處于失重狀態(tài),返回到陸地,因為大風的翻滾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

而且返回艙在大氣層打開降落傘,如果因為大風的問題導致降落傘被撕裂或者降落傘位置沒有按照預定軌跡產生偏移,那么返回艙就不會在指定位點著陸,方向和速度都很難控制。
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必須找一個更加保險的時間,保證飛船順利返回。
于是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和內蒙古自治區(qū)氣象局組建了一個團隊,從神舟19號進入返回軌道的時候,每1小時預報一次天氣情況,運用最先進的氣象監(jiān)測設備以及調取近30年的氣象數(shù)據(jù),以實現(xiàn)不管返回艙到了哪兒都能精準找到。

那么不少網(wǎng)友好奇,神舟19號到底會什么時候返回呢?
蘭州飛行情報局發(fā)布通告,神舟19號將于4月30日12:49至13時19分返回東風著陸場,這個通告給了在天上三位航天員一顆定心丸,也給了等待神舟19號返回的觀眾一顆定心丸。
推遲時間將近一天,自然條件的惡劣是人為不能控制的,我們只能在惡劣條件當中尋找合適的時機,中國航天將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航天員送上太空執(zhí)行任務,在返回過程中沒有過失手,相信這一次在中國航天的努力下,三位航天員依舊會成功著陸。

在神舟19號三位航天員還沒有返航的時候,神舟20號的三位航天員肩負使命,于4月24日開啟為期6個月的空間站駐留任務,他們分別是王杰,陳忠瑞以及指令長陳東。
神舟20號中國空間站正在邁向國際平臺,搭載了瑞士等國家的科學載荷,同時神19和神20要完成太空會師,實現(xiàn)首次滾動備份輪換。
神舟20號的航天員穿著的是新一代艙外服,耐輻射性能提升了40%。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順利登天,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自古以來中國都希望共同發(fā)展,航天領域的科技成果在更好的造福人類,而我們對于航空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向中國航天致敬,向航天員致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