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宋美齡奉蔣介石之命,打算將海軍上將陳紹寬帶去臺灣,陳紹寬拒不赴臺,放話稱:“如果一定要我走,那我就從飛機上跳下去!”

“這可是蔣委員長的意思?!边@話既有威脅也有提醒,似乎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任務。

但是陳紹寬見朱紹良已經(jīng)將話說絕,不留余地,他也沉了臉色說:“蔣委員長非要我上的話,那我只好跳機了,反正我無兒無女一身輕呀?!?/p>

朱紹良聽到這話只能悻悻離去,宋美齡得知后,臉色更是氣得青一陣紅一陣。

這陳紹寬并不算是蔣介石的親信,甚至說兩人曾經(jīng)也“暗潮洶涌”過,可他到底有什么能耐,能讓蔣介石在敗退之時還想著他呢?

這陳紹寬是海軍中的王者,北洋時代他就已經(jīng)在海軍中發(fā)展了,這也正是蔣介石對他多有芥蒂卻又不得不拉攏的一大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9年,他親率第二艦隊參加第二次西征,那個時候,蔣介石親眼看著他神態(tài)自若的坐在駕駛臺里指揮戰(zhàn)斗,即使外面的鐵皮被子彈炮彈打的砰砰作響,他也沒有絲毫懼色。

此戰(zhàn)之后,他立下奇功,很快便成為了海軍部部長,這下,可以說是當上了大官,手握實權(quán)。

這時,他也急切的想要將海軍力量加強,因為那個時候的海軍,基本上是換上了新殼的清政府海軍,可以想象一下,海軍的力量有多落后。

可是發(fā)展海軍不是簡單的,他首先需要大量的軍費,可是自己提出的方案,無一例外,在國民政府那里,連個響兒都沒有。

他只能自己想辦法擠錢出來建造新艦,八年的時間,海軍力量肉眼可見的上升了不少,其中,他的確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蔣介石卻害怕他一人坐大,有意不想讓他統(tǒng)一海軍力量,所以,他的很多提議都沒有引起重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心中當然憋著一口氣,于是,就決定辭職,結(jié)果,這辭剛遞上去,蔣介石就服了軟。

蔣介石不想讓他坐大,但是他的確是自己掌控海軍力量的一把好刀,如果沒了他,海軍就會群龍無首,這樣只能讓場面陷入僵局。

于是也畫出了“15年內(nèi)建60萬噸艦艇”的大餅,不管是不是真的,只看蔣介石真摯的眼神,就足以讓他動容。

隨后,他官復原職,蔣介石看他是個硬茬子,所以,就想要將人拉攏成自己的親信。

可惜,他不是陳誠,即使是給他介紹譚延闿的女兒,他也不為所動。

他心中自有自己的原則,不會明著和蔣介石作對,但是卻不會輕易違背自己的意愿。

那時候蔣介石想要發(fā)展電雷,歐陽格便是他的得力手下,被安排負責培養(yǎng)相關(guān)人才。

但此人曾在陳紹寬被授予“一等勛章”的時候大喊“受之有愧”,而與陳紹寬產(chǎn)生隔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之后,此人更是多次給陳紹寬使絆子,陳紹寬自然也不慣著,他不管此人身后站著的是誰,直接將其貪污、謊報軍情等一系列惡行說了出來。

蔣介石也因此被架在火上,面對眾怒,即使他有心包庇,也無可奈何,只能將人槍決。

到了內(nèi)戰(zhàn)的時候,他痛心疾首,決心不再參加,蔣介石讓他堵截解放軍,他直接南下,躲得遠遠的,問了就是“修整軍艦”。

這次事件之后,海軍總部被撤,他無官可當,心境悠然,直接就回家養(yǎng)老了。

蔣介石反應過來的時候,想要挽回,他也開始了“東躲西藏”,又換個地方隱居,不管誰來說好話都不好使。

這時他惡意清晰的看到,國民黨的敗勢已定,他不愿趟這趟渾水,可是蔣介石就是認準了他不肯罷休。

蔣介石想自己敗退臺灣不一定能守住,得留張底牌,于是,派人聲勢浩大的去請,給足面子。

誰知,他以自己年老為由拒絕,最后甚至稱要“跳機”,這才躲過了最后一截。

建國后,他也表示自己愿意為國家出力,也曾擔任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長,一直勤儉節(jié)約,為國家建設(shè)盡心盡力。

參考信源:——《蔣介石的十二上將》蔣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