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外國人把腳伸進景區(qū)泉水里

馬上五一了,山東濟南墨泉本應是游客放松身心的好去處,卻因兩個外國游客的出格舉動蒙上陰影。

他們旁若無人地在飲用泉水中泡腳,而周邊國人的沉默,更讓人心生五味雜陳。

然而,讓網(wǎng)友徹底憤怒的,是景區(qū)的回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飲用泉洗腳

今年4月26日這一天,天氣熱得像個大火爐,仨老外一邊扇著風,一邊晃晃悠悠地走到了泉邊。

一個滿頭銀絲的老太太,“咣當”一屁股坐在休息池邊上。

年輕女士和一個小男孩,則像兩只歡脫的小鴨子,筆直地奔向泉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個外國人

接下來的一幕,把在場的中國游客都看傻了眼。

只見這倆人利索地把鞋一脫,白花花的腳丫子就伸進了泉水里,開始享受起了“天然足療”。

年輕女士先把腳探入泉中,用腳尖輕輕撥弄著水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男孩試探地把腳伸進泉水里

小男孩則顯得有些膽怯,只是先將一只腳伸進去,像是在試探水溫般輕輕搖晃。

就在這時,小男孩一個沒站穩(wěn),“撲通”一聲栽進了泉水里。

濺起了幾尺高的水花,引得周圍游客紛紛側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男孩掉進水里

小男孩狼狽地從水里爬起來,年輕女士趕緊上去查看,嘴里還念叨著什么。

這倆“洋鴨子”也是心大,在泉邊玩得不亦樂乎,仿佛這泉水就是他們家的私人泳池。

路人們雖然個個都用鄙夷的眼神剜著他們,卻沒一個人敢上前阻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男孩從水里爬上來

更讓人氣不打一處來的是,就在這倆老外洗腳的同時,幾個中國高中生正在泉邊接水喝呢。

一想到這些學生可能喝了老外的洗腳水,我的胃里就一陣翻江倒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濟南學生飲用泉水

這泉水啊,礦物質含量高,口感甘甜,是濟南人的驕傲。

常年恒溫16-18℃,甘甜清冽,連泉眼都透著一股子高貴的氣質。鑄鐵管黑得跟墨汁似的,泉水卻清澈見底。

可現(xiàn)在倒好,變成了洋人的洗腳盆。這反差,這諷刺,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墨泉

這事兒要是發(fā)生在國外,那幫老外早就一擁而上了,非得把這倆中國人教訓一頓不可。

可反過來,在我們自己的地盤上,面對老外的不當行為,卻個個都跟啞巴吃了黃連似的,一句話都不敢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網(wǎng)友評論

中外對比,“禁入”呼聲

這事兒傳到網(wǎng)上,中國網(wǎng)友可坐不住了!有人說,這不就是拿別人的飲用水洗腳嗎?

還有人吐槽,那些喝了泉水的高中生,這不是等于喝了洋人的洗腳水?

更有義憤填膺的網(wǎng)友直言:這要是咱們國人干的,指不定身份證都得被扒出來示眾了!憑啥到洋人這兒就得寬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網(wǎng)友評論

說起這個,大伙兒還真有話要說。

前些年,咱們國人在盧浮宮外頭泡腳,被外媒罵得狗血淋頭,說什么有傷國格,丟盡了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人在盧浮宮門口泡腳

結果后來有網(wǎng)友曬出老外在盧浮宮泡腳的照片,才讓那幫道貌岸然的“高素質人士”閉上了嘴。

對比之下,這回老外在咱們的飲用水源里洗腳,這性質可就嚴重多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外國人自己在盧浮宮門口泡腳

有網(wǎng)友氣得不行,直呼要學洛陽老君山,干脆禁止外國人入內,省得再出幺蛾子。

面對如此過激的民意,景區(qū)的回應卻是那么的敷衍了事。

就一句“是不文明行為,已接到投訴”,連個像樣的處罰都沒有,更別提防范措施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景區(qū)回應

這讓廣大吃瓜群眾很是不滿,紛紛吐槽景區(qū)就是個軟柿子,誰捏誰有理。

不過呢,也有理性的聲音提醒大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網(wǎng)友評論

老外可能真不知道這潭水還兼具“飲用”的功能,對他們苛責太多,似乎也不近人情。

再說了,當時那么多國人在場,愣是沒一個上去阻止,事后才在網(wǎng)上激憤,是不是也有點虛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網(wǎng)友評論

事件反思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個國家的底色。

它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而是融入血液的素養(yǎng),是需要用行動來捍衛(wèi)的底線。

在公共場所,每個人都有義務去維護秩序,制止不文明行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當兩位外國游客在飲用水源地肆意泡腳時,在場的國人卻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墨泉

他們只會拿起手機拍照,在網(wǎng)上吐槽,卻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勇敢地說一聲“不”。

這一幕,生動地詮釋了什么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什么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悲的是,當我們對他人的不當行為熟視無睹時,也正是在縱容污染公共環(huán)境、破壞公共秩序的歪風邪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景區(qū)回應

試想,如果人人都能見義勇為,主動制止,何至于讓不文明行為愈演愈烈?

更讓人心寒的,是一些人骨子里的那股“崇洋媚外”勁兒。

仿佛外國人就高人一等,他們做什么都是對的,都要讓三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游客用瓶子取水喝

殊不知,再“洋”的面孔,也掩蓋不了素質的缺失。

對于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無論是誰,都應該受到譴責和制止。

在規(guī)則面前,沒有國界之分,更沒有膚色之別。

治理不文明行為,光靠景區(qū)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群策群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文明行為

一方面,景區(qū)要健全規(guī)章制度,在顯著位置設置提示牌,加強巡查力度,及時制止和查處違規(guī)行為。

另一方面,游客也要提高自身素質,時刻繃緊文明這根弦,做到不文明行為“不作為、不參與、不縱容”。

只有管理者與游客形成合力,才能讓不文明行為無處遁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景區(qū)表示將增設警示標語

結語

想要讓景區(qū)變得干凈、有序,讓大家玩得舒心,需要我們每個人一起努力。要是看到有人亂扔垃圾、破壞公物,或者做其他不文明的事,別當看熱鬧的旁觀者,勇敢站出來說一說、管一管。只有大家都愿意維護規(guī)矩、愛護環(huán)境,我們的景區(qū)才能一直漂漂亮亮,文明風氣才能越來越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景區(qū)標牌

【參考資料】
1.杭州網(wǎng)-2025.04.29-《外國游客在濟南泉眼旁泡腳 此前剛有中國游客飲用過泉水 景區(qū)回應》
2.映象網(wǎng)-2025.04.29-《外國游客在濟南泉眼旁泡腳?景區(qū):系不文明行為 已接投訴》
3.澎湃新聞-2025.04.30-《外國游客在濟南景區(qū)用泉水洗腳,景區(qū)工作人員:不允許洗腳看到會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