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金磚國家外長會上演驚悚一幕:中國外長王毅拍桌怒斥美國關稅霸凌,要求11國聯(lián)手反擊,卻被印度當場拆臺!
巴西被迫發(fā)布“啞巴聲明”,連“美國”倆字都不敢提。

中國苦口婆心對印相勸,難阻莫迪 “一跪到底” 向美低頭,網友:三哥不是跪,是三哥認為機會來了,三哥是想取而代之中國制造業(yè)大國的地位,這正是一個好機會,但三哥沒好好想想,中國如果不給他制造原材料和組件,他啥也不是。

印度成了全場“顯眼包”
明明自己也是美國關稅戰(zhàn)的受害者(2023年被加征52億美元的鋼鋁稅),莫迪政府卻在中國提出譴責美國草案時投下反對票。
這事兒有伏筆:4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剛給印度開出“豁免大禮包”,前提是配合制裁中國光伏產品。
5月10日印度商務部立刻歡呼“美印貿易協(xié)議取得歷史性突破”,轉頭就對中國玻璃纖維加征35%反傾銷稅。

先來說說事情是怎么開始的。其實,印度和中國的關系一直有點“別扭”。作為金磚國家的一員,印度按道理應該和中國站在一邊,共同應對美國的霸權主義。
但現(xiàn)實是,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邊境問題和經濟競爭,讓兩國關系始終不溫不火。特別是近年來,印度在國際關系上表現(xiàn)得像個“騎墻派”,總是試圖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

而美國這次的介入,更是看準了印度的“心病”。對印度來說,經濟發(fā)展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而美國拋出的“降稅”和“資源合作”這些誘餌,無疑戳中了印度的軟肋。再加上美國還承諾出售F35戰(zhàn)機,這對尋求提升軍事能力的印度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最近放話,印度很可能成為首批與美國達成貿易協(xié)議的國家。副總統(tǒng)萬斯剛訪問完印度,雙方談判已經“進展順利”,甚至可能在幾天內敲定協(xié)議。
印度打算拿什么換美國的“優(yōu)待”?答案顯而易見:大訂單。能源方面,印度可能減少從俄羅斯進口石油,轉而買美國的天然氣;武器采購上,印度早就開始淘汰俄制裝備,最近還和法國簽了26架“陣風-M”戰(zhàn)斗機的合同,接下來很可能會從美國買更多武器。

“兄弟別上當”喊了三年,印度偏往火坑跳
中國對印度的操心從沒停過。 2023年印度接手G20輪值主席國,中國第一個舉手支持:“亞洲兄弟該互相幫襯。 ”轉頭卻看見莫迪跑去美國國會演講,捧著拜登送的《圣經》滿臉堆笑。
經濟賬更讓人看不懂。 2024年中印貿易額沖到1362億美元,中國連續(xù)九年穩(wěn)坐印度最大貿易伙伴。 中國手機占印度市場75%,可印度政府轉頭就封了300多款中國APP。 網友吐槽:
“一邊收著中國人的錢,一邊砸中國人的鍋? ”

同盟中的異類
印度在金磚國家里顯得有些“另類”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這次金磚國家外長會議上,印度公開反對譴責美國的關稅霸凌行為,這和中國外長王毅的呼吁形成了鮮明對比,顯得格格不入。
此前,印度也曾悄悄地阻止金磚國家擴大規(guī)模,主要是它擔心自己的話語權被削弱,不想有太多國家來分蛋糕。
更進一步來看,在能源結算方面,印度拒絕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反而選擇尋求美國的戰(zhàn)略石油儲備,這無疑加劇了金磚國家內部的矛盾和分歧。

印度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金磚國家在全球舞臺上的影響力,也讓不少全球南方國家對金磚國家的信任感有所降低。金磚國家內部并非鐵板一塊,各自都有需要考慮的問題。
巴西的大豆出口離不開美國控制的海運保險,南非則擔心激怒美國會影響芯片供應,這些顧慮使得金磚國家難以團結起來對抗美國的壓力。
這種種因素限制了金磚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作用的能力。

短期利益與長遠代價
和美國合作,印度可能很快得到一些好處,比如關稅降低,貿易更方便,還能買到戰(zhàn)略石油儲備。但這些“甜頭”實際上要付出很大代價。
如果印度幫美國制裁中國,可能會丟掉巨大的中國市場。限制中國投資和技術,印度自身經濟發(fā)展和技術進步也會受到影響。
這樣做就相當于為了眼前的小利,犧牲了長遠的發(fā)展機會,需要認真權衡。
更重要的是,印度在國際舞臺上的合作可能遭遇信任問題,西方國家可能會為了自身利益利用印度,這對印度的長期發(fā)展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需要警惕的是,美國經常只是口頭支持,并沒有實際行動。例如,印度爭取成為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努力多次受阻,關鍵技術轉移的進度也很緩慢。
這種情況表明,印度在與西方國家合作時需要更加謹慎,以避免被利用并確保自身利益得到保障。

全球貿易戰(zhàn)下的地緣政治博弈
美國的關稅政策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老百姓不得不花更多的錢購買商品,因為關稅增加了成本。佛羅里達州的漁民和得克薩斯州的光伏公司生意不好做,主要原因是他們失去了中國的市場。
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卻偷偷地撿了便宜。越南和馬來西亞的轉口貿易快速增長,相當于幫中國的產品繞開了美國設置的關稅障礙。

為了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金磚國家也在努力尋找新的解決方法。
俄羅斯和沙特正在更多地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這削弱了美元的主導地位。新開發(fā)銀行向孟加拉國提供貸款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也減少了對西方金融機構的依賴。這些舉動都對美國長期以來的霸權地位構成了挑戰(zhàn)。
美國正在將印度視為對抗中國的重要力量。印度在地緣政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孟買港口同時出現(xiàn)中國油輪和美國軍艦裝卸貨物的情景,形象地展現(xiàn)了復雜的地緣政治競爭態(tài)勢。各國都在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世界局勢也因此更加復雜多變。
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的決策,就像一場復雜的棋局,體現(xiàn)了國家利益和戰(zhàn)略選擇之間的權衡。金磚國家正面臨變革,未來的發(fā)展需要成員國共同努力和維護多邊主義原則。
在全球貿易緊張的局勢下,只有團結協(xié)作才能有效應對挑戰(zhàn)。各國更應加強合作,實現(xiàn)互利共贏,這才是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正確選擇。
金磚國家需要找到新的合作方向,共同為全球經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作出貢獻。

金磚國家內部存在一些分歧,這些裂痕能否被彌合仍然是一個問題。
印度似乎更傾向于追求自身利益,這種“逐利”行為可能會對金磚國家合作產生影響。
在全球局勢動蕩的大背景下,金磚國家如何繼續(xù)代表發(fā)展中國家,為全球南方爭取更多權益,是一個重要的挑戰(zhàn)。它們需要找到新的合作方式,克服內部矛盾,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