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的湖南湘陰,郭家宅院里傳來一聲嬰兒啼哭。這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從小就顯得“不太安分”,私塾先生教《三字經(jīng)》,他偏要問“人之初為何性本善”;長輩講“華夷之辨”,他盯著西洋商船上的三角旗嘀咕:“為何我們的龍旗不是方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岳麓書院讀書時,這個總愛蹲在墻角翻看《海國圖志》的青年,與曾國藩、左宗棠結(jié)為兄弟。

曾國藩練字,他研墨;左宗棠罵洋人,他插嘴:“紅毛的炮艦比咱們的舢板快三倍?!睔獾米笞谔乃ち瞬柰耄骸绑尴桑ü誀c字)早晚要成洋鬼子!”誰也沒想到,這番戲言竟在三十年后一語成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湘軍財神”到“洋務異類”

1852年,太平軍的戰(zhàn)火燒紅了半邊天。

郭嵩燾帶著一箱賬本沖進曾國藩大營:“滌生兄,打仗光靠忠勇不夠,得有錢!”他首創(chuàng)“厘金制”,從商販手里抽稅養(yǎng)兵,硬是把湘軍喂成了虎狼之師??粗谆ɑǖ你y子流水般涌來,曾國藩拍案叫絕:“得筠仙,勝得十萬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這個“財神爺”很快讓所有人頭疼。

他給湘軍買洋槍洋炮,還非要拉著洋教官練兵。某日檢閱,新式火炮“轟隆”一聲炸了膛,碎片擦著曾國藩的官帽飛過。

滿營將領(lǐng)嚇得跪地請罪,郭嵩燾卻蹲在炮管前嘀咕:“英國人的炮膛里有螺旋線……”從此,“崇洋媚外”的帽子再沒離開過他頭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倫敦使館的孤勇者

1876年深秋,上海碼頭飄著細雨。

58歲的郭嵩燾攥著《煙臺條約》,帶著30箱書登上去英國的郵輪。送行人群中,不知誰扔來一副對聯(lián):“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于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彼麖澭鼡炱饘β?lián),苦笑著塞進袖筒,這將成為他未來三年最真實的寫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倫敦,這個穿補服、戴暖帽的老頭成了西洋報紙的“搞笑擔當”。

《泰晤士報》畫著他學用刀叉的窘態(tài),《笨拙》雜志嘲諷他“把議會當茶館”。但沒人知道,他深夜伏案寫下的《使西紀程》正掀起驚濤駭浪:“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今人謂西洋以法治國,乃大謬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刀尖上的外交舞步

在女王接見儀式上,他堅持不行跪拜禮;參觀格林尼治天文臺,他拉著英國學者爭論“地圓說”;甚至敢在酒會上對格萊斯頓首相直言:“貴國在印度征收鴉片稅,實乃飲鴆止渴。”最讓同僚劉錫鴻抓狂的是,他居然帶著使館人員學跳華爾茲,美其名曰“知己知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離經(jīng)叛道”之舉,最終化作劉錫鴻奏折里的“十大罪狀”:“見巴西國王擅自起立”“聽音樂會翻閱節(jié)目單”“學洋人打傘不戴斗笠”……紫禁城里的老學究們氣得胡子亂顫:“郭嵩燾膝蓋軟了!心也黑了!”

破碎的覺醒者

1879年,頂著“漢奸”罵名回國的郭嵩燾,在長沙碼頭看到令人心碎的一幕,鄉(xiāng)親們堵在岸邊,往他船上砸臭雞蛋。

曾經(jīng)題贈“經(jīng)世致用”匾額的岳麓書院,貼滿“誅國賊”的揭帖。更諷刺的是,他主持修建的湘江堤壩救了全城百姓,堤碑上卻不敢刻他的名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晚年隱居“養(yǎng)知書屋”,這個倔老頭依然不改本色。聽說張之洞搞“中體西用”,他冷笑:“牛糞上插牡丹,能開幾天?”得知康有為要變法,又搖頭:“急火煲湯,必焦底?!?/p>

臨終前,他在詩集里寫下:“流傳百代千齡后,定識人間有此人?!蹦E未干,窗外已傳來孩童的童謠:“郭鬼子,賣國賊,死后要下拔舌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遲到的平反

1919年,五四運動的火燒到長沙。一群學生闖進荒草叢生的郭氏舊宅,在殘破的《使西紀程》手稿前肅立鞠躬。

領(lǐng)頭的青年抹著眼淚說:“郭公若晚生五十年,當為吾輩先驅(qū)!”

歷史總愛開殘酷的玩笑,當年那些罵他“漢奸”的人,子孫正擠在赴歐留學的輪船上;他力主修建的鐵路,成了軍閥混戰(zhàn)的工具;他預言“三百年方可革新”的中國,正在血與火中蹣跚前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刊《郭嵩燾全集》。

序言里寫道:“他是第一個用雙腳丈量東西方文明差距的中國人,也是最后一個戴著鐐銬跳舞的士大夫?!?/p>

此刻,湘江濤聲依舊,岳麓山霧散云開,那個孤獨的背影,終于等來了歷史的回響。

參考資料

綜合自《郭嵩燾全集》、湖南省檔案館《湘陰地方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中國外交家評傳》、央視紀錄片《覺醒年代》及多部晚清外交史研究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