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結婚率和生育率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進入熊市。
困局之下,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發(fā)錢獎勵結婚的政策。比較引人矚目的是廣州白云區(qū)南嶺村的“初婚獎勵”和“生育補助”方案。根據規(guī)定,只要是本村戶籍股東成員,結婚最高可申領4萬元;合法生育一孩獎勵1萬元、二孩獎勵2萬元、三孩獎勵3萬元。也就是說,符合條件的夫妻“結婚+生娃”,最高可得10萬元獎金。
官方的初心或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然而,這種發(fā)錢獎勵結婚的方式,真能起到預期效果嗎?
作為一名法律從業(yè)者,這些年我辦理過數不清的婚姻家事案件,從我的經驗來看,這種發(fā)錢政策帶來的只能是刷單一樣的“短期刺激”效應。
針對疲軟的婚育市場,發(fā)錢的刺激效果一定會有一點,但如果想從根本上扭轉局面,那是絕無可能。
這就好比股票市場的拯救熊市,主管部門可以真金白銀地往股市里砸錢強拉,但最終還是“刷單效應”。真正要改變局面,靠的是股民對股市的信心提振。如果沒有信心,上什么手段都沒用,因為市場發(fā)展受自然規(guī)律支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同理,想結婚生育的人,沒有獎金也攔不住他;不想結婚生育的人,獎金翻倍也是心如止水。
為什么現在的人不想結婚生育?
首先是結婚生育成本的日益增長和婚姻關系越來越不穩(wěn)定的矛盾。
在當今社會,結婚和生育的成本越來越高,從婚禮的籌備到孩子的養(yǎng)育,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幾萬元甚至十萬元的獎金,不過是泥牛入海,浪花都不見一朵。
可是如此之高的成本,能換來穩(wěn)定的婚姻嗎?讓人失望的是,結果恰恰相反。無數人精神空虛,但面臨的誘惑又太大,出軌和婚外情頻發(fā),背叛行為層出不窮,導致離婚率暴漲。而一旦面臨離婚,結婚生育的巨大成本瞬間淪為即將沉沒的“泰坦尼克號”,讓人無所適從、欲哭無淚。
其次是婚姻質量的逐步下降與行政及法律服務滯后之間的矛盾。
當前,婚姻關系的穩(wěn)定性受到諸多因素的沖擊,婚姻質量面臨嚴峻挑戰(zhàn),而現有的行政與法律服務在應對這些問題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難以滿足婚姻當事人的實際需求,這種矛盾亟待解決。如果遲遲不解決,就會導致恐婚。
女性恐婚的一大來源是對婚后家暴的擔憂。雖然管理部門針對家暴治理出臺了相關法規(guī),甚至被家暴的家庭成員可以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但在現實中執(zhí)行起來仍存在滯后性。畢竟一旦關起門來過日子,純情少年突然黑化成惡龍,被襲擊了就算報警,警察也不可能像奧特曼一樣飛過來救你。這兩年,四川成都的一起離婚案令人痛心:女子兩年內被家暴16次,最終被打成終身殘疾,需終身掛糞袋存活,用這樣的代價才成功換取了離婚,而施暴者最終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賠償的錢還不夠醫(yī)藥費。在這樣的現實影響下,女性產生恐婚心理是很正常的。
男性恐婚的一大來源是結婚成本過高,實際收益太低。從傳統(tǒng)意義上講,結婚的成本主要由男方家庭承擔。加上現在很多地區(qū)的男女性別比例失衡,導致彩禮市場水漲船高。但是高彩禮換來的對象并非如人所愿,“騙婚”案例層出不窮,大齡男青年被當成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最后,男女性別對立情緒的加劇,導致大量人群對婚姻失去信心。
這種對立不僅體現在經濟層面,還體現在家庭角色、婚姻觀念等諸多方面,使得一些人對婚姻望而卻步。

例如這兩年的山西“訂婚強奸案”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一事件充分體現出男女觀念的嚴重分裂和不可調和。
在這一事件中,部分男性認為彩禮也給了,雙方也訂婚了,男性憑什么不能享有“性權利”?
而女性則認為,即使結婚了女方也有“性拒絕”的權利,更何況訂婚不能等同于婚姻。
雙方觀念上的撕裂和對立,不僅讓很多男性對結婚產生了畏懼心理,也讓很多女性看清了男性的真實心理內幕,對婚姻的安全感和自主權感到擔憂,從而不敢步入婚姻。
綜上所述,結婚和生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僅僅依靠經濟獎勵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然而,這種獎勵政策確實傳遞出一種積極的信號。就憑廣州白云區(qū)南嶺村結婚生育能發(fā)十萬塊,我們已切實感受到社會對婚姻和生育的支持和鼓勵。從長遠來看,這有助于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希望大家積極看待婚姻和生育,男女之間消除對立,互相理解,攜手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