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印度總理莫迪的一通緊急電話,直接把普京給“鴿”了!原本計劃參加5月9日俄羅斯勝利日閱兵的莫迪,突然宣布取消行程,改派國防部長代勞。消息一出,國際社會立馬嗅到了火藥味——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老冤家,怕是要在克什米爾徹底撕破臉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莫迪為啥臨時“鴿”了普京?克什米爾恐襲成導火索

其實莫迪這次放普京鴿子,早有端倪。俄方老早就遞了邀請函,但印度一直支支吾吾沒給準信,擺明了在觀望局勢。畢竟印度這些年在外交上可是出了名的“墻頭草”,一邊買俄羅斯的軍火,一邊又和美國搞“四國聯(lián)盟”,兩頭都想占便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4月22日的一場恐襲,讓莫迪徹底沒心思“端水”了。當天,印控克什米爾的帕哈爾加姆市發(fā)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26人死亡,死者幾乎全是印度人。莫迪當時正在沙特訪問,接到消息后立刻打道回府,轉頭就把鍋扣到巴基斯坦頭上,宣稱是巴方支持的恐怖分子所為。

莫迪回國后的操作堪稱“三板斧”:

1. 斷水——直接暫停執(zhí)行《印度河用水條約》,掐斷巴基斯坦80%的農業(yè)灌溉水源,這可是1960年簽約以來的頭一遭!巴方急得跳腳,直呼“這和宣戰(zhàn)沒區(qū)別”。

2. 屯兵——往克什米爾邊境瘋狂增兵,連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都開到阿拉伯海秀肌肉,結果被巴方用殲-10C和“航母殺手”導彈嚇得縮回基地,被網(wǎng)友嘲諷“紙老虎”。

3. 開火——4月25日凌晨,印巴在克什米爾利帕山谷交火,雙方迫擊炮對轟,哨所被炸,連無人機都被擊落。到了29日,沖突直接升級,印度“陣風”戰(zhàn)機升空巡邏,卻被巴軍殲-10C用雷達鎖定,最后掉頭就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莫迪“放手一搏”,印度真能占到便宜?

眼看局勢失控,莫迪干脆召開軍方高層會議,放話“軍隊可以自由選擇時間、地點和方式反擊”。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們隨便打,我兜著!**

但印度這波“豪橫”背后,藏著不少隱患:

后勤拉胯:印軍“陣風”戰(zhàn)機號稱先進,結果空戰(zhàn)中被巴軍殲-10C的雷達和導彈壓制,連預警機支援都沒有,被逼得落荒而逃。自家航母“維克蘭特號”更是個笑話,艦載機米格-29K故障率高達40%,實戰(zhàn)中怕是連起飛都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際站隊尷尬:印度本想拉俄羅斯撐腰,結果普京轉頭就和巴基斯坦搞聯(lián)合軍演,派了70名特種兵去巴方“交流經(jīng)驗”,擺明給莫迪上眼藥。美國嘴上喊“支持印度反恐”,實際只想著賣軍火薅羊毛。

核威懾陰影:巴基斯坦早就放話,如果被逼急了,不排除用“沙欣-3”戰(zhàn)術核導彈打擊印度河上游水壩。一旦開打,新德里分分鐘變廢墟,莫迪這“強人”人設怕是要崩。

三、普京的“烏克蘭教訓”,莫迪能聽懂嗎?

莫迪這次死磕巴基斯坦,表面看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印度經(jīng)濟增速跌破6%,年輕人失業(yè)率超30%,農民抗議就沒停過。但玩火容易滅火難,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慘痛教訓就擺在眼前:體量大≠能打贏,持久戰(zhàn)拖垮的可是自己。

更諷刺的是,莫迪之前還公開批評普京“打烏克蘭是錯誤”,如今自己卻一頭扎進克什米爾的泥潭。有網(wǎng)友調侃:“莫迪老仙這是要現(xiàn)場演繹‘真香定律’?”

四、南亞和平,還能有戲嗎?

眼下印巴雙方空軍全面戒備,邊境部隊子彈上膛,連聯(lián)合國秘書長都急得喊話:“這是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后最危險的時刻!” 但打起來容易收場難,尤其是兩個擁核國家,一旦擦槍走火,后果不堪設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別忘了,印度河的水不會分國界,核戰(zhàn)爭的灰燼下更沒有贏家。莫迪若是聰明,就該學學中國和巴基斯坦的經(jīng)濟合作——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卡車還在喀喇昆侖公路上跑著,瓜達爾港的貨輪照樣進出,這才是真正“用發(fā)展代替仇恨”的智慧。

結語

莫迪的“強人劇本”演得再嗨,也改變不了克什米爾是塊燙手山芋的事實。與其賭上國運硬剛,不如早點回到談判桌。畢竟,老百姓想要的不是戰(zhàn)爭英雄,而是能吃飽飯、有工作的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