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

“畢業(yè)后,你還參加同學聚會嗎?”

底下的留言區(qū),眾說紛紜。

有人說:

“參加。學生時代大家一起上課、一起玩鬧,如今聚在一起敘友誼,談感情,是件很美好的事兒?!?/p>

有人說:

“有常聯(lián)系的玩伴就參加,否則就不參加。畢竟那些不常聯(lián)系的人,放以前不熟,放現(xiàn)在都想不起名字,見面多尷尬。”

有人說:

“不參加。步入社會后,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變化,與其去了讓自己不自在,不如讓回憶停留在最好的時候?!?/p>

同樣一場聚會,在不同人眼中竟有如此大的差別。

不由得感慨:歲月迎來送往,到底是改變了多數(shù)人的心境。

看過網(wǎng)上一則投票:

畢業(yè)后,50.8%的人,都選擇不再參加同學聚會

41.6%的人,只和關(guān)系好的人聚會;

而剩下的那不到8%的人,只是偶爾聚會罷了。

為什么大家對同學聚會的看法截然不同?

因為對成年人來說,同學聚會并不僅是簡單的重逢敘舊,它更像個多棱鏡,折射出現(xiàn)實里的人情冷暖、利益權(quán)衡。

同學聚會時,以下3類人幾乎隨叫隨到,但也有3類人根本“請不動”,看看你是哪一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顧念舊情型

電視劇《故鄉(xiāng),別來無恙》里,有個暖心片段。

張沛、謝陽、茍丹丹等人,是高中最要好的朋友,畢業(yè)多年后,一起參加同學聚會。

雖然步入社會多年,幾個人都歷經(jīng)滄桑,有的事業(yè)不順,有的落下殘疾,有的成為單親媽媽……

但相聚的那一刻,大家都仿佛卸下了滿身風霜,重新回到高中時代。

幾個人圍坐一桌,聊過往聊近況,相談甚歡。

吃完飯后,還像高中一樣列成方隊,跳廣播體操。

歡樂的場景,讓人覺得無比治愈。

最好的同學情誼,大概就是如此吧。

不在乎身份地位,也無所謂賺錢多少,僅僅一次小聚,就能讓曾經(jīng)赤誠溫熱的少年心,再度復蘇。

難怪總有人,無論自己有多忙,都要抽時間參加同學聚會。

在他們的心里,老同學的情誼無比珍貴,所以他們總能在相聚時的歡聲笑語里,重返無憂無慮的青春時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功利務實型

相比第一類人而言,這一類人參加聚會的目的,就現(xiàn)實許多。

他們是來找資源、謀出路的。

在這類人看來,昔日同學就是自己的人脈,聚會就是拓展資源的交際場。

所以在聚會上,也經(jīng)常能看到他們游走席間、左右逢源的身影。

你永遠不知道,簡單寒暄過后,他們會不會話鋒一轉(zhuǎn),打探你的工作近況;

也無法預料,酒過三巡后,他們會不會提出不情之請,讓你幫一把。

正如錢鐘書說的:

講交情,揩面子,東借西挪,目的不在朋友本身,只是把友誼作為可利用的工具。

時過境遷,昔日的純真情誼,早已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利益的紐帶。

雖然讓人唏噓,但也不得不承認,逐利而行,因利而動,是成人社交里殘酷的真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熱衷炫耀型

電視劇《凡人歌》里,沈琳為了在同學會上一展風頭,打扮得滿身貴氣,還開了老公的豪車。

沒想到她剛?cè)雸?,就碰到了自己的大學死對頭。

得知對方至今未婚,沈琳便開始得意地炫耀起自己婚姻美滿,兒女雙全。

卻被死對頭反將一軍,嘲諷她凡事靠老公,不如自己靠雙手打拼,如今事業(yè)有成。

兩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執(zhí)起來,讓人看了尷尬不已。

其實何止劇中,現(xiàn)實里的同學聚會,也不乏攀比炫耀的場景:

有人三兩句不離高薪和房車,有人有意無意展示名包名表,有人暗戳戳秀恩愛、曬小孩……

以為這樣能贏得眾人羨慕,殊不知過度的炫耀,不僅招人嫌,也丟了自己的氣度。

同學聚會的本意,是聯(lián)絡感情,而非一爭高下。

當炫耀成了主旋律,再溫馨的重聚,也成了庸俗的競技場,掃興又無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生活忙碌型

梁文道有句心酸的話:

成年人在扇動翅膀時,兩邊羽翼上還掛著重重的秤砣。

人到中年,大部分人都在工作與家庭的夾縫中奔忙,也再難抽出時間,參加各種聚會。

他們要么工作繁忙,被連軸轉(zhuǎn)的日程、重如山的任務壓得透不過氣;

要么家里事情多,又要照顧年弱體邁的老人,又要操心正處學業(yè)關(guān)鍵期的孩子。

對他們來說,每天的生活都忙得像陀螺,哪里還有時間,去參加同學聚會呢?

成年后最大的清醒,就是學會做優(yōu)先排序。

家人的安康、事業(yè)的安穩(wěn)、自我的成就……哪一項不比交際應酬更重要?

認清生活的主次,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才能不負生活,不負自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職業(yè)敏感型

劉墉《我不是教你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高管參加同學聚會,結(jié)果老同學找各種機會,給他塞昂貴的禮物。

他幾番推辭不收,老同學就把禮物送給他的妻子和兒子。

老同學為什么如此大獻殷勤?

原來,他手里有一筆生意,想從這位高管手里要審批權(quán)。

高管得知后,慎之又慎,從此再也不輕易參加同學聚會了。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示好,所有反常的行為,背后都有利益的考量。

面對老同學的不情之請,于公,答應明顯不妥;于私,拒絕又傷了和氣。

與其讓自己陷入騎虎難下的處境,不如一開始就不參加聚會,斷絕被人情綁架的可能。

這是看透世事后的自保,也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享受獨處型

知名主播董宇輝曾說,自己從小沒有什么朋友,也不愛參加同學聚會。

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都鮮少在聚會上談論有深度的內(nèi)容,不是喝酒吹噓,就是閑聊沒營養(yǎng)的話題。

他寧愿回去看書,都不愿意浪費時間在這些無意義社交上。

董宇輝說:

我的快樂就是遠離人群,越遠離人群越快樂。

對于喜歡安靜的人而言,獨處不是孤僻,反而是種享受。

沒有觥籌交錯的喧鬧,沒有虛與委蛇的疲憊,只是一個人靜靜呆著,讀書、品茗、聽歌、養(yǎng)花……

不知不覺間,能量得到恢復,思緒也得到舒展,自己也能卸下浮躁,收獲靈魂的豐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給大家分享兩個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著名主持人尼格買提和經(jīng)紀人楊天真。

很多人不知道,這兩個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是大學同學,畢業(yè)十幾年,依然保持著不錯的關(guān)系。

尼格買提出新書,楊天真幫他宣傳;

尼格買提得知楊天真參加同學聚會,也會不遠千里趕過去,和老朋友見見面。

一次聚會后,尼格買提還在社交平臺有感而發(fā):

美好的友誼,奇妙的人生,謝謝母校給了我們一生的交集。

這樣真摯的同學情誼,讓人羨慕不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第二個故事里的同學情,就讓人唏噓很多。

讀者@胡狼曾在后臺留言說,自己有次參加校友會,遇到了高中玩得最鐵的哥們老李。

兩人相談甚歡,胡狼也在交談中了解到,老李如今在知名企業(yè)當領(lǐng)導,待遇不錯,人脈也廣。

想到自己公司業(yè)績逐年下滑,隨時有倒閉的風險,胡狼就讓老李幫忙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

老李聞言,信誓旦旦地拍著胸脯保證:

沒問題!我這邊資源多的是。你等我消息,一有合適的我就告訴你。

胡狼感動得不行,臨走時千言萬謝,還給老李塞了紅包。

可接下來的幾個月,老李就像消失了一樣,始終沒有給他任何回應。

胡狼實在忍不住,給老李發(fā)了一條信息,問他有沒有幫留意工作的事情。

可老李隔了好幾天沒回復,胡狼只能再次發(fā)消息問,工作有沒有找落。

結(jié)果過了大半天,老李才回復說:

“哎呀,最近太忙了,等我有空了,再幫你找吧。”

看到這句話,胡狼的心情瞬間墜入了冰窟窿。

原以為是雪中送炭的情誼,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許的承諾。

你對曾經(jīng)的友情有多期望,結(jié)果就會有多失望。

同學聚會,交情往往只是外表,價值匹配才是最核心的紐帶。

沒有利益的聯(lián)結(jié),以前再投緣的關(guān)系,也會走向分崩離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心理學上,科學家們把社交劃分成兩種,一種是“共情社交”,一種是“功利社交”。

其中,共情社交建立在興趣相似、彼此聊得來的基礎(chǔ)上;

而功利社交,往往有摻雜了一定的功利目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分給共情社交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摻雜一定目的性的功利社交。

這也難怪,很多人會覺得年少時談得來的同學,會在多年聚會后話不投機了。

成年人的友情,往往是很現(xiàn)實的。

長久的關(guān)系,往往都建立在彼此圈層、地位對等的基礎(chǔ)上。

勢能對等則合,差距懸殊則分。

當彼此不再是“同路人”,曾經(jīng)的情誼也會在時光侵蝕下,留下一地斑駁狼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誠然,我們不否認,還是有人參加同學聚會,是真心誠意,想和久別的朋友見上一面的。

只是少年重情,中年重利,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交友觀念也會發(fā)生變化。

當你發(fā)現(xiàn)昔日的同窗情誼,不再如當初一般純粹,甚至讓自己感到負擔和不適。

及時從中抽身,把精力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才是明智之舉。

1.主動社交降級

倫敦大學有一項調(diào)研結(jié)果:

35歲后,人際關(guān)系每減少10%,生活滿意度就會提升17%。

可見有時候,朋友太雜,圈子太廣,未必是件好事。

與其和一群人口是心非地攀交情,不如同明月清風閑坐,和二三知己閑聊,做一些真正感到滋養(yǎng)的事。

把圈子縮小,才能把真心放大,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到自在清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努力自我增值

成年人的世界,往往是憑能力說話的。

多一分實力,就多一份底氣;多一項本事,就多一條后路。

與其花時間混圈子,不如多讀書、學技能,努力提升自我的價值。

當你強大起來,整個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

很喜歡作家雪小禪說的:

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兩知己、一杯淺茶,把生活活成想要的樣子。

年歲越長越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熱鬧場合都值得奔赴。

精簡無效社交,才能為值得的人騰出空間;

舍棄冗雜關(guān)系,才能為自我成長留出時間。

朋友不在多,三觀同頻,彼此舒適,就已經(jīng)足夠。

當你修剪掉人情的枝枝蔓蔓,順著自己的心意去生活,生命也能去蕪存菁,綻放出從容自在的模樣。

點個,與大家共勉。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