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崔道植寄語青年民警:做追光的警察

崔道植寄語青年民警:做追光的警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更多視頻
崔道植寄語青年民警:做追光的警察

2025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6周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3周年,百年不過長河一浪,青春卻是永恒的火種。在這個熱血激蕩的節(jié)日里,“七一勛章”獲得者、全國公安第一代刑事技術警察、中國首席槍彈痕跡鑒定專家崔道植對話青年民警,用親身經(jīng)歷與切身體會為他們“充電續(xù)航”,為青年民警的成長注入強勁動力。

身材清瘦的崔道植滿頭銀發(fā),但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自1955年至今,崔道植已經(jīng)從事公安工作70載。除了工作成績斐然,崔道植的個人生活也始終處于一種幸福之中。而這種幸福,始終與物質元素無關,這是崔道植數(shù)十年來心中的真切體驗。

“進入組織大門‘第一天’,我獲取了支撐一生的力量?!碧崞鸪跣牡钠瘘c,崔道植記憶猶新。

1949年,15歲的兒童團團長、朝鮮族少年崔道植手握紅纓槍,立下志向:今后要參軍,一定要參加共產(chǎn)黨的軍隊;要入黨,一定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這一年,是新中國成立之年,也是崔道植信仰的起點。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崔道植一次次申請參軍,最終在1951年如愿。

“我出生在舊社會,是貧苦農(nóng)民的孩子,我的生命、我的知識,都是黨給我的,我要報答黨恩?!睍r至今日,崔道植仍清楚記得,在17歲入伍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那一天,嘹亮的軍歌軍號響徹云霄。

1955年,崔道植所在部隊集體轉業(yè)到黑龍江省公安廳,組織先后派他到中央民警干校(現(xiàn)中國刑警學院)等三所學校學習,那時崔道植就想,一定不能辜負組織的期望,把知識學好、用好,回報給黨和人民。而在了解了痕跡檢驗這項專門的刑事科學技術后,崔道植就沉浸在了其中,他覺得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發(fā)力方向,這份工作對他來說,實在是太美妙了,完全沒有一丁點枯燥、乏味。

在同行心中,崔道植是“神”一般的存在。面對疑難雜癥,他手到病除;面對重重迷霧,他撥云見日。在他70年的從警生涯中,累計鑒定痕跡物證7000余件無一差錯,在刑事技術這個沉默的戰(zhàn)場上,破解指紋、彈殼、血跡的密碼,撕下了一張又一張罪惡畫皮。他始終認為,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就要對人民負責,每一次痕跡檢驗的結果,每一個“是”與“不是”的認定,都可能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死,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不能有模糊地帶。

“對我們來講,永遠沒有大案小案之分,只要是老百姓需要解決的刑事案件,那毫無疑問,我們必須認認真真地給他解決好。”

過去的一年,崔道植依舊忙碌。參與口述史最后收尾整理工作、修訂《槍彈痕跡檢驗若干技術》PPT課件和《槍彈痕跡檢驗》教材,更為重要的是,編寫完成了《崔道植工作痕跡》,還重新整理了一下2005年至2016年期間作為公安部特聘刑偵專家的年度工作總結報告,又將數(shù)十年來積累的各種業(yè)務資料等寄給群眾出版社,用以編輯出版做全國公安院校教材。他對新興的AI、大數(shù)據(jù)也保持著興趣,但也秉持著“心”才是技術的靈魂——科技能提速,但真相永遠需要有人彎下腰去摳細節(jié),機器是冰冷的,警察的手必須帶著溫度。

經(jīng)常有人問崔道植“累不累”,崔道植的回答也始終如一:“沒有感覺累,習慣了。”對他來說,工作是一種樂趣,每破一個案子,就年輕了一次;每攻下一個難題,就年輕了一回,他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樣敢于直面困境,突破瓶頸,一定要倍加珍惜青年時光,一定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一定要有理想、有信仰。”對于青年民警,崔道植寄予厚望,他會經(jīng)常和青年一代刑事技術警察交流,鼓勵年輕痕檢人,不要怕困難,把心沉到專業(yè)當中去,助力我國痕跡檢驗事業(yè)的發(fā)展,他希望新時代的青年民警,能夠永遠清白自律、追光奮進、破浪前行,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把“對黨忠誠”刻進骨血,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把忠誠的腳步越走越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