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郊區(qū)工廠里,普拉卡什盯著空蕩的流水線直嘆氣。四月末的印度北方邦,柏油路曬得發(fā)軟,醫(yī)院走廊躺滿熱射病患者。

電器店老板阿米特拍著剛到的中國壓縮機箱子大喊,這些鐵疙瘩能救命。印度工業(yè)部深夜發(fā)通知,允許中國2冷噸以下壓縮機免認證進口一年。
,號稱要搞“印度制造”的大國,核心部件竟卡了脖子。

本土壓縮機廠產(chǎn)能利用率剛過一半,庫存撐不到二十天,急慌慌抱佛腳。政策剛出,股市先潑冷水,三大空調品牌股價一天跌了7個點?;鸾?jīng)理庫馬爾直搖頭,資本市場用腳投票,自研牛皮吹破了。
可細看政策細則,2冷噸像道紅線,把中國貨鎖死在低端市場。

商用空調的高端壓縮機,仍頂著35%關稅,印度人算盤打得精。
班加羅爾商場里,日系合資壓縮機賣得貴,印度就是不放高端口。有官員私下說,這政策就是退燒藥,治標不治本,五年后要把中企份額壓下去。浙江的壓縮機廠電子屏閃個不停,4月27日接單量暴漲300%。

銷售總監(jiān)王偉卻皺著眉,印度人要180天賬期,還想套技術,不得不防。
廣東的李老板曬出郵件,說是要模具圖紙清關,越南同行去年就吃了虧。印度新預算案傳出來,未來要強制外資五年內本地化率50%,這招夠狠。

青島港的張強提醒客戶,別光看訂單,去年手機配件商被扣貨的事別忘了。說起政策反復,泰國米商最有發(fā)言權,2010年關稅說變就變,爛谷子還在孟買港。
2017年手機廠也遭了殃,本地化率突然提高,中小品牌只能退出。浦那海關倉庫里,五千臺中國空調還堆著,就因為認證說改就改。法律界人士透露,近五年342起糾紛,印度政府勝訴率快九成,這坑不淺。

中國商務部早提醒,進印度市場得留30%風險金,不然栽跟頭。
印度氣象局預測,2026年前極端高溫天數(shù)每年多15%,貧民窟都在搶空調。深圳的實驗室里,工程師在測耐55℃的新機型,中東非洲的經(jīng)驗正好用上。行業(yè)報告說,中國壓縮機濕熱環(huán)境故障率比日系低四成,價格還便宜三分之一。
孟買的投資者悄悄建倉,他們賭的不只是今年熱,還有未來十年的熱浪。可中企心里清楚,這訂單是機會也是挑戰(zhàn),印度政策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有人說該抓住窗口期賺快錢,有人擔心技術泄露,到底怎么走,得好好琢磨。氣候變暖是面鏡子,照見的不只是產(chǎn)能缺口,還有產(chǎn)業(yè)鏈真心換真心的分量。
這緊急豁免到底是權宜之計,還是打開合作的門縫,時間會給出答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