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授勛儀式上,一排排將士全都穿著軍裝,站得齊齊整整,尤其男同志們更是剃須修面、精神抖擻,就等著那關鍵時刻的到來。

然而,就在這肅穆的氛圍下,一道“不和諧”的身影卻出現(xiàn)在了其中。

只見他不但年紀一大把,而且下巴處還留著長長的白胡須,快垂到胸口,這形象,完全不符合授勛儀式的儀容要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現(xiàn)場那么多人,卻沒有一個人敢開口讓他去剃須,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是蔣維平!

胡子引發(fā)的“煩惱”

授勛儀式前幾天,一向樂觀的蔣維平突然間愁苦了起來,他時不時地摸著下巴的長胡子,緊皺眉頭,走來走去。

過幾天就是授勛儀式了,但是77歲的蔣維平卻遇到了人生一大難題:剃胡子!

他不久前剛接到通知,在授勛那一天,為了讓大家伙的形象更好,所有參加儀式的將士都要剃須修面。

蔣維平清楚記得,自己上一次剃胡子那是在1938年初春的一個夜晚。

那個時候,60歲的他正打算加入抗日救國的八路軍,但他又擔心年紀太大進不去,所以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一些,他特意把留了好多年的胡子給剃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在想想,那會剃的時候也不覺得心疼,說剃就剃,而現(xiàn)在新中國成立了,他一想到要把這見證了無數(shù)個歷史時刻的胡子剃去,他就覺得心里難受得不行。

愁苦了幾個小時后,蔣維平突然眼睛一亮,心里冒出了個想法:凡事總有例外,我去申請看看行不行?

蔣維平一直都是個行動派,前腳剛想好,他后腳就直奔負責儀容儀表檢查的干部那里,說了他的訴求。

他想著如果不同意,那實在不行的話就去剃,但在這之前總要爭取一下不是?

而另一邊,正在與其他將領商討過幾日的授勛儀式的毛主席,看到有人竟然提出這樣的申請,不禁好奇不已,彈了彈手中的煙灰,笑著問是哪位同志要申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過來申請的干部一聽,便知道有戲,于是直說是那位七十多歲的蔣維平,說完后,干部看著毛主席,手心捏了把汗。

“他?。磕蔷烷_個特例吧!”

毛主席像是想起了什么,一邊笑著,一邊和藹地看著干部說道。

干部心里瞬間松了口氣,而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蔣維平時,看到蔣維平那開心得像個老小孩的樣子,他心里也高興不已。

蔣維平在八路軍里邊,可以說是頗有名氣,每次士兵們談論起他,都覺得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力量,用毛主席的話來說,他就是一部行走的活教材!

毛主席為什么會對他如此另眼相看呢?這一切,都得從他參加清朝軍隊開始說起。

“兜兜轉轉”幾十年

蔣維平的前半生可以說是像極了古時“闖江湖”的大俠,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從清朝軍隊到北洋政府,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蔣維平出生于1878年,河北省河間縣人,他原本的名字不是叫這個,而是叫蔣順發(fā)。

父母都是務農,小的時候,由于家鄉(xiāng)經常遇到災荒,日子過得可以說是顛沛流離。

直到十歲以后,老天賞飯吃,家中才有了一些余糧,而蔣順發(fā)也如愿以償?shù)厝ド狭巳甑膶W。

15歲時,災荒再次降臨,蔣順發(fā)不得不停止學習,開始了他的“社會之路”。

那時的他一邊給地主家里做長工,一邊關注著帝國主義列強對清政府永無止境的剝削問題,他的心中對清政府的無能與腐敗感到氣憤不已。

于是,在他父母給他娶了個妻子后沒幾個月,他就毫不猶豫的進入了清軍,抱著一定要守住家國財產與土地的想法,他到了李鴻章的隊伍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蔣順發(fā)進入到隊伍后,第一次體會到了現(xiàn)實與夢想的差距。

當時的清軍口號很響,但是真的進去了以后卻發(fā)現(xiàn)完全是兩回事,失望之下,于是他便離開了。

但無奈的是,似乎是老天在跟他作對,他在逃出清軍,轉身就又遇上了袁世凱的北洋軍。

于是他被抓進軍隊,成為了袁世凱手底下的一名小兵,沒想到的是,這一呆,就呆到了1916年

在蔣順發(fā)的心中,北洋軍就跟李鴻章的清軍沒什么兩樣,都是一丘之貉。

在北洋軍的這幾年里,他不是沒想過離開,但要么是沒找到機會、要么是沒有更好的去處,于是日子也就這樣過著。

直到1916年初,蔣順發(fā)無意間看到一個副官欺辱14歲少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他便找了機會將這名副官揍了一頓,因此,他也得了個開除的處分。

表面上,他滿臉懊惱,但內地里,他高興壞了,這會終于可以離開了。

回到老家的蔣順發(fā),并沒有就此閑下來。

此時已經快40歲的他,想著既然沒有部隊適合去,那么自己就學醫(yī)吧,總歸也是救死扶傷。

于是他開始到處搜尋了一些醫(yī)書,諸如像西醫(yī)的《西醫(yī)手術指南》、以及中醫(yī)的一些民間中藥方,每當農活干完后,他就捧起書來看。

三年學習下來,竟然也學成了個赤腳醫(yī)生。

一開始,蔣順發(fā)剛剛學有所成的時候,便嘗試著給家鄉(xiāng)周邊的人看看病。

等到五四運動時期,他聽說救國救民運動開始后,他便成了“云游醫(yī)生”,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第一個去的地方是北平,與學生一起參加五四斗爭。

在斗爭中,已經四十多歲的他,被學生身上濃濃的愛國之情震撼到了,他突然明白,現(xiàn)在已經有人站起來了。

那么,如果能夠有更多的人站起來斗爭,相信國家就一定可以拯救過來。

于是,此后的幾年里,他開始一邊到農村宣傳反帝反封建,一邊在農村建立紅十字會,專門救治當?shù)貨]錢看病的窮苦人民。

1931年,一陣接一陣的抗日浪潮空前高漲,尤其是九一八事變的發(fā)生,將全國人民的抗日之心都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時的蔣順發(fā)盡管已經53歲,但他的心中仍舊燃燒著抗日的烈火,宣傳的口號也從反帝反封建轉移到抗日救國中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時,他心中無比熱切的想要到前線去,但奈何沒有門路,于是也就一直跟著大部隊,到處進行思想教育以及宣傳活動。

直到4年后,一次偶然的宣傳活動中,他認識了共產黨員李向前,一切才悄然發(fā)生了變化。

改頭換面

1935年,蔣順發(fā)在通州潞河中學參加一次抗日的宣傳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與曾經怒殺7個日本兵的李向前一見如故,當他得知李向前是共產黨時,他對共產黨更是好奇不已。

對他來說,曾經加入的清軍與北洋軍快要消磨了他再次從軍的想法,所以這些年他都是單打獨斗,走的思想教育路線,對共產黨,他了解得還真不多。

然而,在李向前講解完共產黨的思想后,蔣順發(fā)突然覺得,他好像找到組織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共產黨的思想不就是他一直想要的嗎?他想加入共產黨!他一定要加入共產黨!

可尷尬的是,他還沒來得及訴說自己想要加入的想法,兩人就又被迫分開了。

直到1938年的年初,兜兜轉轉的蔣順發(fā)意外得知,八路軍第四縱隊朝著河北過來了,他激動得整夜睡不著覺,他想著,上次沒趕上李向前那班車,這次無論如何都要緊緊抓住。

索性也不睡覺了,直接起床召集了家人,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60歲花甲老人要去從軍了!

讓他意外的是,家里人都沒有反對,反而還很支持,表示讓他不用擔心家里人,并且家中的藥材器械之類的都可以帶著去,萬一能用上呢?

蔣順發(fā)看到妻女的支持后,瞬間紅了眼眶,當即就表示,要改名,改為:蔣維平。

他決定用自己的晚年去為人民、為國土,盡最后的一份力量,去維護和平。

第二天,蔣維平在鄉(xiāng)親父老的送別下,踏上了抗戰(zhàn)的路。

一天一夜后,他才抵達八路軍包森支隊駐地,然而,當他表明自己想要參戰(zhàn)時,接待他的包支隊長卻猶豫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蔣維平看到對面年輕人的反應,心里頭嘀咕:沒想到把胡子剃了,還是能看得出年齡啊!

他想了一圈后決定,如果對方不同意他就“死纏爛打”,總之,沒有回去的道理!

于是他又對著面前的包支隊長一頓慷慨激昂的愛國陳述,同時還堅決表明自己就是奔著共產黨來的。

終于,最后在包支隊長的申請下,蔣維平成為了八路軍正式的一員,同時也是年紀最大的戰(zhàn)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黨的安排下,他到了抗日救國會舉辦的醫(yī)院任院長,短短幾個月時間里,他就為戰(zhàn)士以及群眾治療疾病近千人。

只是,工作半年后,他就意識到,這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再次提出了申請:要去前線!

對“前線”的執(zhí)著

起初,上級無論如何也不批準,原因無他,年紀真的太大了!

但蔣維平自己卻滿不在乎,反而越挫越勇,一次申請不成,那就申請第二次,他就不信鐵杵不能磨成針!

終于,同年10月,他如愿以償,被任命到王震旅長的手下,做七一九團軍醫(yī),之后,他就跟隨著部隊穿插于山地之中。

由于山地里醫(yī)藥不便利,所以很多時候,部隊里有個頭疼腦熱或者是輕傷,一般都用當?shù)氐耐练阶觼斫鉀Q。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個過程里,他無論是下山走訪群眾,還是深入山谷采藥,每天早起晚睡,哪怕條件再艱苦,他也從未有過一絲后退的想法。

經過他在當?shù)厝罕娛掷锏氖占?、反復試驗,獲得了偏方三百多種,為之后的醫(yī)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0年10月,部隊轉移戰(zhàn)地的時候,戰(zhàn)士們以及當?shù)氐娜罕姸己苌岵坏盟?,就連《解放日報》都接連7天發(fā)了鳴謝稿。

之后的幾年里,蔣維平響應黨的號召,轉向去開荒種地,六十多歲的老大爺精神依舊抖擻。

在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團農場場長的時間里,他毫無“領導”的做派,依舊是年輕人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甚至,他比年輕人都要干得多。

在他看來,他是場長,是領導,就得走在群眾的前面!

之后,他不僅被評為勞動模范,還曾被毛主席嘉獎!那么緊接著,他就退休養(yǎng)老了嗎?答案是:并沒有。

1947年,他再次回歸了醫(yī)院,擔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第一分院副院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這仍舊不是他想要的,那時候,黨組織也是看他年紀比較大了,想要讓他不要那么辛苦,所以給他安排了這個職位。

但蔣維平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再次提出了想去山區(qū)的想法,最終還是像上次一樣,堅持了幾次,又被拒絕了幾次,最終,黨組織同意了!

1948年,70歲的他到了張家口地區(qū),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他繼續(xù)沒日沒夜的研制秘方、偏方,為當?shù)厝罕姷囊恍┮呻y雜癥帶去了希望,他在張家口那些年,附近的群眾對他無不稱贊。

不僅如此,面對那些經濟困難的群眾,他也毫不吝嗇的施予援手、戰(zhàn)士遇到困難了,他也想盡辦法幫助,在大家伙的眼里,蔣維平就是一個埋頭做事話不多、還面冷內熱的人。

很多人給他寫信,有感謝信、也有醫(yī)藥方面的溝通交流信件,幾乎每天都有一百多封。

面對這些信件,蔣維平也認認真真的每一封都會細細看了以后,逐一回復。

1949年,新中國成立,蔣維平看著國旗緩緩升起,他的內心無比的激動,他經歷了清軍、北洋軍,最后到了共產黨,終于迎來了希望,這么多年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

1955年,他接到通知,組織上說要授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的內心對授勛是不太在意的,因為最好的果實他已經收獲了,而且他自認為自己就是個普通的醫(yī)生,跟授勛完全不搭邊。

然而,當他聽到自己被授予中校軍銜時,他的內心還是狠狠地震了一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無論他最后是以什么方式去戰(zhàn)斗,但在他的心里,他都是那個一直在一線抗戰(zhàn)的戰(zhàn)士,一如當年。

結語

回顧蔣維平的一生,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詮釋的話,那就是:初心。

無論是加入清軍還是北洋軍,在多年磋磨的過程里,他不是沒有機會往上升、不是沒有機會當“大官”,但他明白,那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時刻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拯救家國、救助群眾!

在回歸家庭后,他也曾一度對軍人產生抵觸情緒,然而,這仍舊無法阻擋他要報國的初心,兜兜轉轉幾十年,哪怕是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他也要堅持到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共產黨的出現(xiàn),讓他找到了組織,哪怕已經60歲高齡,仍舊想要挺身而出再次沖到前線。

他不畏懼自己是否會身死魂消,他只關心家國什么時候能真的站起來、群眾什么時候能脫離戰(zhàn)亂之苦!

他的一生,歷史在他的心中刻下座右銘,歲月在他的軀體上留下痕跡,而他,仍舊是他。

他是我們前行路上的明燈,是值得我們瞻仰學習的前輩,是家國的財富!而他所作的貢獻將會永遠被歷史銘記,造福千萬百姓,他就是一部行走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