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光天化日下的“第三只手”
5月3日的南京茶南街頭,陽光正好,許阿姨糕團店門口排起長隊。
誰也沒想到,一名中分頭男子混在人群中,將手機藏在拖鞋里,攝像頭朝上,用大腳趾死死摁住——他的目標,是前方女生的裙底。
兩名排隊的小哥突然沖出,一把擒住男子。
拖鞋里的手機被翻出,相冊里存著多段偷拍視頻。
男子當場求饒、刪視頻、道歉,可被偷拍的女生,卻因是外地游客,受驚后選擇放棄報警。
最終,男子大搖大擺離開,只留下兩位小哥憤怒的背影。
這一幕,被現(xiàn)場市民的合影視頻完整記錄。
而更諷刺的是,男子熟練的操作和“求饒刪視頻”的動作,暴露了這絕非初次作案。
“他刪掉的只是這一次,可那些沒被抓住的偷拍呢?”

02 要不要追責?
事件引發(fā)全網(wǎng)憤怒,但更值得追問的是:“刪視頻就能逍遙法外嗎?”
根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偷拍他人隱私最高可處10日拘留+500元罰款。若偷拍視頻被傳播或售賣,更可能升級為刑事犯罪。
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石澤華律師直言:“即使受害者不報警,其他目擊者或警方仍可介入調查。偷拍者的歷史行為、視頻用途,都必須深挖!”
這并非危言聳聽。2023年,演員蔣夢婕因多年前被偷拍裙底遭勒索,報警后嫌疑人被刑拘。
律師指出,偷拍+勒索最高可判15年有期徒刑。
法律從不缺利齒,缺的永遠是“按下開關”的人。

03 被偷拍者的無聲吶喊
南京事件中,女生的退縮讓人心疼,卻也揭開一個殘酷現(xiàn)實:太多人因“怕麻煩”“怕羞辱”選擇沉默。
2016年,北京某樂隊竟組織“偷拍裙底攝影大賽”,群內傳授拍攝技巧,用“加油”“真棒”鼓勵成員。即便道歉解散,傷害早已蔓延。
英國女孩吉娜·馬丁,因偷拍者逍遙法外,以一己之力推動《窺淫癖法案》立法,讓偷拍裙底者最高面臨2年監(jiān)禁。
“他們讓我改變穿衣風格,我干脆改變了法律。”吉娜的宣言,戳中了全球女性的痛——當受害者被迫自省,加害者卻在偷笑。


04 零容忍不是口號,是行動
每一起偷拍事件,都在挑戰(zhàn)社會的底線:
對受害者:“不報警”不是懦弱,是性騷擾污名化下的無奈。但沉默可能縱容更多傷害。
對旁觀者:南京兩位小哥的勇氣值得掌聲,但更需追問:若無人拍下證據(jù),偷拍者是否永遠逍遙?
對法律:香港地區(qū)、英國已立法嚴懲偷拍,內地法律同樣有牙,但執(zhí)行力度和報案支持體系仍需完善。
“零容忍”從不是口號。它需要受害者勇敢發(fā)聲,需要旁觀者不再冷漠,更需要法律亮出實實在在的懲戒。

2025年了,我們還要忍多久?
南京街頭的那部手機,刪掉的是視頻,刪不掉的是偷拍者的惡意。
女孩的裙底不是風景,女性的尊嚴更不是獵物。
與其教女性“小心穿著”,不如讓法律“管住偷拍的手”。
互動:如果你目擊偷拍,會挺身而出嗎?評論區(qū)說出你的態(tài)度??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侵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