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剛從佛州度假歸來的特朗普,路上又丟出一句炸雷。
面對媒體關于是否將在本月中東行期間,在沙特與普京會面的提問,特朗普語氣輕描淡寫地否認了這一可能,但緊接著,他話鋒一轉:“最近幾天,我們和俄烏雙方進行了一些很不錯的對話?!彼麤]有透露談話細節(jié),卻刻意強調了一個字眼:“仇恨”。
特朗普說,俄烏之間如今被“仇恨”所吞噬,而這種敵意,顯然讓他看清了克里姆林宮的真正意圖。他指責莫斯科不僅對已奪下的烏克蘭領土不滿足,還圖謀吞下整個國家。他放話:“俄羅斯最終將不得不放棄整個烏克蘭?!?/p>
這是迄今為止,特朗普在烏克蘭問題上最直白的一次表態(tài),也是最具挑釁意味的一次宣言。

口風突變,還是“劇本換頁”?
與以往相比,這番話顯得尤為突兀。
此前的特朗普,對烏克蘭的支持從未真正熱絡過。他在選戰(zhàn)期間甚至宣稱自己一上臺就能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zhàn)爭”,言下之意,是靠談判、妥協(xié)與“交易的藝術”,而不是靠制裁或軍事支持。而如今,這位自詡不打無準備之仗的總統(tǒng),卻突然拋出“放棄整個烏克蘭”的強硬措辭,不僅讓莫斯科警覺,也令華盛頓政壇一片錯愕。
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句空話。
特朗普亮出制裁牌:500%關稅,鎖喉能源脈絡
在這番表態(tài)之后,特朗普緊接著釋放出一張沉重的籌碼:若俄羅斯繼續(xù)在烏克蘭問題上“頑固不化”,他將考慮簽署由資深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推動的最新一輪對俄制裁法案。
法案內容不容小覷。核心之一,是對那些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天然氣或鈾資源的國家——包括部分北約盟友——加征高達500%的進口關稅。這種懲罰性稅率,幾乎等于斷了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命脈。
除了能源貿(mào)易,這份制裁方案還將禁止美國公民購買任何形式的俄羅斯主權債券,進一步封鎖其在國際金融體系的融資空間。換句話說,從資金鏈到貿(mào)易鏈,特朗普正在用極端手段設下“二選一”局面:要么選普京,要么選美元。
如果說前幾屆美國政府在制裁俄羅斯時還留有余地,那特朗普這一波則完全是奔著“榨干”去的。
“誰牽著誰的鼻子”?特朗普的模糊與算計
不過,在態(tài)度強硬的另一面,特朗普依然維持著他一貫的“戰(zhàn)略模糊”。
當天記者追問他是否在烏克蘭問題上被普京牽著鼻子走時,特朗普沒有正面回答,只是笑著說:“這問題,我還需要些時間來回答?!?/p>
這句話,聽上去像是在閃躲,實則是典型的特朗普式布局——既不徹底得罪普京,也不給出確切立場。他習慣用這種“半威脅半曖昧”的語氣,吊住對手的胃口,同時也給自己留下足夠的轉身空間。
如果說此前的白宮是一場外交劇,那么特朗普更像是在自己導演一部權力真人秀。他知道,“模棱兩可”本身,就是博弈的一部分。
烏克蘭不再是主角,而是特朗普的試金石
特朗普的這番操作,其真正用意并不在于“解救烏克蘭”,而是借此重新定義他對外政策的“肌肉姿態(tài)”。畢竟,在任百日之際,他正承受著國內支持率持續(xù)下滑的壓力。而對外釋放“強硬信號”,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扳回形象。
但問題在于,美國還能承受一次“放棄俄羅斯”的代價嗎?
制裁500%的關稅,可能傷到的,不只是莫斯科,還有深度依賴俄能源的德法意等歐洲盟國;禁止購買主權債券,恐怕也會波及部分美資銀行和全球基金的風險敞口。
特朗普賭得起這一切嗎?他或許覺得可以——至少在政治層面上,他相信一旦自己拿捏住俄烏局勢,就能重構全球格局。而烏克蘭,不過是他選戰(zhàn)劇本中的一枚棋子。
放棄誰,決定權在誰手里?
“俄羅斯必須放棄整個烏克蘭?!边@句話傳出之后,莫斯科方面暫未回應,但可以肯定,這不會被當成一句外交口誤。
從“24小時結束戰(zhàn)爭”的空頭支票,到現(xiàn)在高舉制裁大棒,特朗普的對俄戰(zhàn)略開始露出獠牙,但也暴露了一個更危險的趨勢——美國將不再依賴聯(lián)盟共識,而是依靠單邊極限施壓來塑造全球秩序。
烏克蘭是否真的會被“解放”?俄羅斯是否真的會“放棄”?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不在基輔,也不在克里姆林宮,而在那個剛從佛州回到白宮的男人手里。
但他手中拿的,不是橄欖枝,而是放大器,一句“炸雷”,便足以攪動一場全球風暴。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