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終于出招,美債變成談判武器,誰也沒想到它會先動手。
一直以來,日本對美國的態(tài)度可以說

是特別克制。
特朗普上臺后,挑起關稅戰(zhàn),各國被波及,日本更是被直接點名加稅。但那時候,日本的回應特別低調(diào)。
甚至有點"逆來順受"的味道。也不是說日本不知道美國對它不公平,只是它不敢惹。
怕丟市場,怕影響金融,怕徹底惹怒美國。 事情發(fā)生在5月2日,日本財政大臣加藤勝信在節(jié)目里一句話把局勢帶到新高度--日本會把"包括 這句話不長,卻分量十足。美債,可不是普通商品。 日本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手上握著大量美國國債,隨便一個小動作,都可能引發(fā)市場震蕩。之前日本明明說不會拿這個說事,現(xiàn)在卻直接攤牌,這變化不能不讓人警覺。 日本經(jīng)濟本來就不太穩(wěn)定,這幾年內(nèi)憂外患,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民眾不滿,政府也越來越頂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美國本來應該是日本的"保護傘",結果卻反過來收割它。關稅加壓、軍事推銷、金融掌控……日本每一步都被掐住喉嚨。 這種情況下,日本再繼續(xù)忍,那真的就是慢性死亡。 過去這幾年,中國在面對美國打壓時的強硬態(tài)度,外界有目共睹。 你來制裁,我就反制;你搞封鎖,我搞突破。 說到底,就是不給美國一個"想欺負就欺負"的機會。日本雖然早年和中國有些分歧,但現(xiàn)在看到中國敢打敢沖,心里也不禁動了念頭:是不是也可以試著做點不一樣的事? 把美債擺上談判桌,就是最明顯的一步。這招其實很老練。 你說我依賴你?好,那我就拿你最在意的債務問題開刀。 美國最怕什么?怕別人拋售美債,怕市場失控,怕美元不穩(wěn)。 現(xiàn)在日本動了這個"底牌",不是為了真撕破臉,而是告訴美國:你再繼續(xù)壓我,我也能讓你不好過。 它知道,現(xiàn)在中美已經(jīng)攤牌,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下降明顯。韓國搖擺,日本動搖,整個地區(qū)都在重新站隊。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向日本釋放合作信號,算是順勢而為。中國對美國的反制有成效,而美國對日本的壓迫也到了臨界點。 這時候聯(lián)手,不只是互利,甚至可以說是"互救"。 不過也別太樂觀。 日本這步棋看似大膽,但能不能走到底,還得看它愿不愿意真脫離美國的控制。 從歷史經(jīng)驗來看,日本在關鍵問題上總是會有所保留。一方面想擺脫美國,另一方面又舍不得美方的安全保護和市場資源。 這種"腳踩兩只船"的狀態(tài),短期內(nèi)還會持續(xù)。 從目前情況來看,美日談判已經(jīng)沒太多實質(zhì)進展。 第一輪沒結果,第二輪更難。日本開始耍拖延戰(zhàn)術,希望熬到有利時機。 但美國這邊可不是坐以待斃的主,特朗普那種風格,不排除下一步會反手再給日本壓力。 而日本也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想提前布局,先放出信號。 中國這時候發(fā)出聯(lián)手建議,其實也不難理解。不是"拉幫結派",而是共同抗壓。 美國這些年在亞太地區(qū)的做法讓很多國家都心生不滿,但單打獨斗效果不大。中國有硬實力,日本有金融籌碼,如果真能聯(lián)手,對美國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威脅。 中日關系一直復雜,信任建立很難。合作要走多遠,還得看后續(xù)談判怎么展開。 但起碼有一點是肯定的,日本已經(jīng)不像過去那么"聽話"了。 美債的這張牌一打出來,就等于日本亮明了底線:想談可以,不是我全聽你的。 未來形勢肯定會繼續(xù)變,亞洲地區(qū)的格局也將被重新洗牌。美國如果還是一意孤行,推行單邊主義,那失去的合作伙伴只會越來越多。 全球都在觀察誰先退讓,誰先強硬,而這一次,日本的主動出擊,是個信號,更是一場試探。 現(xiàn)在的問題是,美國敢不敢接這個招?還是說,只能被動防守,看著原來的"小弟"一腳踢開枷鎖? 下一步的局勢,就等特朗普回應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