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印巴局勢依舊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之中,而且印度似乎正在積極備戰(zhàn)。

畢竟,莫迪取消前往俄羅斯參加紅場閱兵儀式。

委派印度防長辛格出席。

結果辛格也取消出訪俄羅斯的行程,而是讓印度副防長出席。

這在外界看來,印度總理和防長坐鎮(zhèn)本土,似乎隨時準備對巴基斯坦動手。

否則印度也不會在這個時候,不給俄羅斯面子。

面對這種情況,中巴似乎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畢竟,當初教員說過,“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印度為什么要打我們”。

那一次,如果不是因為我們的綜合國力不夠強大。

印度早已分崩離析。

到了2025年的今天,巴基斯坦想了十天十夜也沒有想通,印度為何要打自己?

只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要動手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咱們都想不通的事,可能會再次上演。

【印巴局勢或失控,莫迪準備動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巴局勢或失控,莫迪準備動手?】

畢竟,目前有三大信號代表著印度正在積極備戰(zhàn),隨時可能對巴基斯坦動手。

第一,印度沒有提出任何實質(zhì)性條件,也沒有釋放任何緩和沖突的信號。

還一直指責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主義,制造了針對印度人的恐襲事件。

如果印度不想把事情搞大,常規(guī)操作就是虛張聲勢,并且會討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就像中印邊境問題,雙方拉扯好多年,一直進行對話。

代表著雙方均無意擴大矛盾。

可是如今的印巴局勢和中印邊境沖突完全不同,印度目前沒有釋放與巴方談判的任何信號。

也沒有主動釋放讓局勢降溫的信號,反而是不斷給巴基斯坦?jié)娕K水。

污蔑巴方支持恐怖主義。

殊不知,印度和美國才是南亞地區(qū)“恐怖分子”背后的支持者。

這說明印度更加傾向于對巴基斯坦采取軍事行動。

第二,印度總理和防長不再出席紅場閱兵。

今年是俄羅斯紀念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的日子,將在紅場舉行閱兵儀式。

對此,普京邀請印度總理莫迪出席閱兵儀式。

可是礙于最近印巴局勢不斷發(fā)酵,莫迪主動放棄了參加俄羅斯閱兵,而是安排印度防長辛格前往俄羅斯。

如今最新的消息是,辛格也不去了,而是安排印度副防長出席。

這就說明,莫迪和辛格要坐鎮(zhèn)本土,隨時準備對巴基斯坦動手。

第三,印巴交火并未停止,雖然沒有造成大規(guī)模傷亡的情況,但是印度一直希望交火熱度不要降低。

雖然印度無意讓交火范圍進一步擴大,但是需要讓雙方保持交火的狀態(tài)。

此舉也是為了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為自己的軍事行動尋找依據(jù)和機會。

既然如此,印度為何遲遲不出手?

這個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印度很清楚,巴基斯坦的背后是中國。

單從軍事實力上來看,巴基斯坦并不占據(jù)優(yōu)勢,如果不是背后有中國撐腰,沒準印度早已打崩巴基斯坦。

【從軍事實力來看,巴方不占據(jù)優(yōu)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軍事實力來看,巴方不占據(jù)優(yōu)勢】

可是這樣一來,就會讓印度間接將中國也視為自己的對手。

按理說印度很清楚自己和中國之間的差距,為何還要選擇對巴基斯坦動手?

原因就是美國發(fā)起關稅戰(zhàn)之后,讓印度誤認為,這是自己取代中國制造的絕佳機會。

印度想利用西方的市場驅動能力,扮演中國曾經(jīng)扮演的角色。

成為全球下一個制造業(yè)中心。

在這一巨大利益的誘惑下,印度才選擇鋌而走險。

印度很清楚,自己需要營造一種,即將對巴基斯坦動手,但是印度不會真正動手的局勢。

以此獲得美國的力挺。

特別是美國在經(jīng)濟上和戰(zhàn)略上對印度的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對巴基斯坦動手,就相當于用巴基斯坦充當自己的投名狀。

只不過印度很擔心局勢會因此失控,萬一脫離自己的掌控。

印度后悔都來不及。

也就是說,印度目前的真實想法就是既要打,又不能全面大打出手。

而是以可控的沖突為主。

畢竟,印度想要的是全面打造制造業(yè),如果與巴基斯坦爆發(fā)大規(guī)模沖突,印度還如何搞制造業(yè)?

這樣一來,印度此次最有可能采取的行動就是在克什米爾,狠狠教訓巴基斯坦一次,達到想要的目標之后,樹立起印度屬于“軍事強國”的形象。

以此和美國進行交換,獲得更大的利益。

那么我國會眼睜睜看著印度如愿以償,在克什米爾對巴基斯坦動手嗎?

當然不會。

因為印度此舉還隱藏著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阻撓中巴經(jīng)濟走廊建設。

阻撓中國西進貿(mào)易發(fā)展路線。

而且巴基斯坦一旦被印度打敗,會削弱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還會助長南亞地區(qū)的霸權思維,印度會順勢對外擴張。

這對于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十分不利。

相反,如果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狠狠收拾了印度,相當于中國給全球更多的國家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中國支持誰,誰就會變?yōu)閺妵?/p>

因此,咱們不能不重視此次的印巴博弈,這關乎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面對這種情況,印度必然不會善罷甘休。

當初在邊境問題上,印度是一再退讓,如今在印巴問題上,如果印度再度妥協(xié),不利于印度在南亞對外擴張。

這樣一來,中巴就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而且我們必須支持巴基斯坦,否則就有三大壞處。

首先,就像前面提到的,中國的大國威信將會嚴重受損。

周邊國家都會認為中國難以保護他們,于是就會紛紛倒向美國。

我國為了維持強國形象,必須出手支持巴基斯坦。

其次,一帶一路也會受到影響。

【出于一帶一路的考慮,我們必須出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出于一帶一路的考慮,我們必須出手】

損失的不僅僅是經(jīng)濟投資,而是美國想盡一切辦法截斷中國一帶一路。

最后,美印可能會得寸進尺,針對中國利益下狠手。

畢竟,讓野獸聞到腥味,必然會興奮和亂來。

既然說到壞處,就要說一下好處。

第一,立國威。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只要中國支持巴基斯坦打贏了印度,無疑就是告訴全世界,中國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第二是有助于中國對抗美國。

試想一下,當支持美國的國家越來越少的時候,我們不就贏了嗎?

大國斗爭,一旦遇到這種事,那就必須打贏。

只有獲得勝利,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第三,可以趁機消滅一個對手。

如果印巴沖突全面爆發(fā),那就需要大力支持巴基斯坦,讓印度再度遭到重創(chuàng)。

只有這樣,對中國才是最有利的。

把原本不是對手的印度給收拾了,很多事就少了很多的障礙。

對此,相信我們已經(jīng)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如果印巴沖突全面爆發(fā),中國一定會不遺余力支持巴基斯坦。

屆時,將會是印度真正的噩夢。

整個南亞的格局也會發(fā)生改變。

畢竟,就在印巴沖突會全面爆發(fā)之際,日本也開始挑釁中國。

此前日本民用飛機侵闖我國釣魚島領空,對此我國向日本發(fā)出警告。

此舉屬于嚴重侵犯中國主權。

要知道,這絕對不是日方誤闖,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行動。

畢竟,民用客機如果沒有得到日方的默許,怎么可能闖入中國釣魚島領空?

這屬于赤裸裸非法侵闖中國領空,嚴重違背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我們絕對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fā)生。

【日本客機,公然侵闖釣魚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客機,公然侵闖釣魚島】

而且這不是日本首次挑釁中國,在中美關稅戰(zhàn)爆發(fā)之后,日本近期頻繁挑釁中國。

但是日本的立場并不堅定,一來是日本的汽車、電子產(chǎn)品對于中國市場高度依賴。

如今美國動用關稅政策,對進口汽車征收關稅。

日本迫切需要通過與中國的貿(mào)易合作,幫助日本眾多車企渡過難關。

二來日本還渴望通過美國的外交關系,在亞太地區(qū)與中國進行抗衡。

這就是典型的既要還要。

這對于日本而言,簡直就是玩火自焚。

畢竟,日本不是印度,日本也不是越南。

沒有那種左右逢源的本事,還幻想著在中美之間走鋼絲。

這對于日本來說,是很危險的。

別忘了,此前美國已經(jīng)表示,自己在第一島鏈毫無存在感。

這不是君明胡謅的,而是美軍司令帕帕羅說的,在此人看來,中國擁有2100架戰(zhàn)機,以及200架轟-6,戰(zhàn)斗機的生產(chǎn)速度是美國的1.2倍。

中國空軍不僅擁有超過200架的殲-20,在去年還展示了第二款五代機,也就是殲-35。

以及兩款六代機。

中國空軍憑借五代機以及先進的遠程空空導彈,已經(jīng)可以阻止美軍在第一島鏈的空中優(yōu)勢。

因為在美國人看來,自己在阿富汗、伊拉克、也門等地區(qū),從未失去過空中優(yōu)勢。

結果面對如今的中國,美國卻失去了空中優(yōu)勢。

【帕帕羅聲稱,美軍失去空中優(yōu)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帕帕羅聲稱,美軍失去空中優(yōu)勢】

這對于美國其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對此,美軍可能要放棄第一島鏈,后撤至第二島鏈進行部署。

面對這種情況,我國國防部發(fā)言人張曉剛表示,這一切都是美國故意渲染“中國威脅論”。

拿著錘子的人,看什么都像是釘子。

說到這,大家是不是就發(fā)現(xiàn)了?

近期中國周邊真的不太平,前有印巴隨時可能爆發(fā)全面沖突。

后有日本在亞太開始挑釁中國。

如今連美國人也再度渲染“威脅論”。

似乎要從中國的周邊下手,目的就是要阻撓中國的發(fā)展。

因為,美國通過此次關稅戰(zhàn)對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為此美國才會選擇不遺余力對付中國。

目的就是為了在美國實力即將衰退之際,美國也不能讓中國繼續(xù)保持高速發(fā)展。

你看,這就是美國人。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謹防其他國家狗急跳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