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6月8日,弗拉基米爾·文尼切夫斯基(Vladimir Vinnichevsky)出生于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今葉卡捷琳堡)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市政公用事業(yè)公司的職員,母親是會計師,家中經濟條件遠超當時普通蘇聯家庭水平——他擁有西裝、瑞士軍刀、皮鞋,甚至每月有零花錢。

尼切夫斯基性格內向,成績平平,曾因學業(yè)不佳留級,但熱愛唱歌且記憶力出眾。他與后來成為著名雕塑家的恩斯特·涅伊茲韋斯內(Ernst Neizvestny)是好友。據涅伊茲韋斯內回憶,文尼切夫斯基“害羞、孤僻,對女孩表現出厭惡,甚至長時間躲在廁所里”。這些異常行為暗示了他潛在的心理問題,但當時無人察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8年夏天開始,15歲的文尼切夫斯基以“為少先隊收集廢金屬”為借口,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下塔吉爾和庫什瓦等地誘騙2至4歲的兒童,隨后實施性侵并殺害,犯罪手法極其殘忍。

第一位遇害的孩子是4歲的格爾塔·格里巴諾娃,她被文尼切夫斯基誘騙至菜園,遭勒頸后用廚刀砍擊頭部8次,頭骨中殘留刀片碎片。

首次作案后,維尼切夫斯基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他自制了一本32頁的"殺人筆記",用化學元素符號和數學公式記錄作案細節(jié):

- "Ag+3H→成功"(銀元素代表女孩,3小時作案時間)

- "Fe×2→雪堆"(鐵元素代表男孩,分兩次掩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警方后來發(fā)現,這個看似瘋狂的密碼系統(tǒng),實際上隱藏著精準的犯罪模式:選擇2-4歲幼童(行動力弱),冬季多在雪堆藏尸(延緩腐敗),夏季則用樹葉覆蓋(利用郊區(qū)樹林作天然屏障)。

1939年1月的暴雪之夜,他創(chuàng)造了最驚險的"雪橇綁架案"。晚上七點,趁著路燈昏暗,他當著母親的面搶走4歲男孩鮑里斯。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蘇聯官方確認,一共18名受害者遭到文尼切夫斯基侵害,大多遭到性侵,其中有10個孩子得以逃出生天。4歲的妮娜·普列謝耶娃被塞進草垛時,因為哮喘發(fā)作的劇烈咳嗽引來了農婦;2歲的阿莉婭·古比娜腹部中刀后,居然自己爬出200米雪地。

1939年10月24日,文尼切夫斯基在試圖綁架3歲男孩維亞切斯拉夫時被三名警校學員當場抓獲。男孩脖子上留有勒痕,成為關鍵證據。審訊中,他承認罪行,并透露曾用加密文字記錄謀殺細節(jié)。由于手段殘忍,他被稱為烏拉爾怪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9年11月1日,文尼切夫斯基的父母在《烏拉爾工人報》發(fā)表公開信,宣稱:"我們寧愿沒有生育過這個惡魔,蘇維埃法庭的子彈將洗刷家族的恥辱。"有人覺得這對父母深明大義,要當局將這個未成年的罪犯處死,也有人認為大清洗來臨,夫婦倆怕受連累,被迫表態(tài)??傊?,連罪犯的家人都拋棄了他。

此時,文尼切夫斯基卻極為自信,因為根據1926年《蘇聯刑法典》第22條,未成年人可以免予死刑。雖然根據1935年4月的一項法令,允許對12歲以上犯有謀殺、重傷等罪的未成年人“適用所有刑罰”,包括死刑,但此前沒有任何先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文尼切夫斯基覺得自己也會逃脫刑罰,他甚至向法官提出將功折罪。當時蘇聯和芬蘭正因為兩國疆域問題進行戰(zhàn)爭,文尼切夫斯基希望能去蘇芬前線為國殺敵,換取赦免。但是,法官沒有同意。

1940年1月16日,年僅17歲的文尼切夫斯基被判處死刑。這一判決不僅在蘇聯法律史上極為罕見,在整個世界法律史上都算少有。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學學當年的蘇聯,對于明顯是的未成年人,只要他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就該處死。

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