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年末,中央打算拆掉天安門廣場再重新建設,然而在施工的時候,工人們在舊天安門的屋頂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神秘的寶盒......
天安門是座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建筑,是朱棣來京后讓工匠建造的,中間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人為破壞和天災,如今能屹立在我們面前少不了各界人士的保護和工匠們的維護修繕。
小修小補的很常見,在新中國成立時甚至從城樓里面清理出來積攢多年的各種鳥糞污物,同時為了滿足更多的需求,保護天安門自身的安全,大修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日常維護修繕的孫師傅曾發(fā)現(xiàn),城樓中有柱子用的居然連普通人都看不上的木料,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坍塌,而為何會使用這種木材卻沒有記載,無非是清朝時底下人貪污或者當時修繕沒錢只能湊活使用。
等到1696年,天安門整體多處出現(xiàn)毛病,再多的加固都沒有用,只能進行重建才能讓它安然屹立,如何重新修建天安門成了個重要任務,要知道天安門可是祖國的門面象征之一,對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討論過程中曾有人提出讓外國工程隊過來,覺得他們的技術更先進,但是外國人建東西慢的出奇,表示要三五年才能建好,顯然沒那么多時間等他們,而且天安門意義重大,周總理指出不能崇洋媚外,中國人自己就能將其重建修繕好。
于是在確定完方案,挑選好施工人員后,一場緊張激動的重建任務開始了,因當時所處時期特殊,所以需秘密進行,因此特意整了個大棚子將天安門包圍起來,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只以為像從前那般小修小補。
在天安門最高處,木工連的姚組長在將最中間的琉璃瓦弄開后,發(fā)現(xiàn)里面居然藏著個做工精致的木盒,上面二龍戲珠的圖案彰顯著它的與眾不同,過去只有皇家敢用這樣的圖案,加上其所在地方一看就不一般。
眾人好奇的圍在他的身邊,想讓姚師傅打開看看是怎么回事,姚師傅拿著木盒不敢妄動,趕緊將指揮部的領導們給喊過來。
等到人員都到齊后,在眾人的目光下,他輕輕的將盒子給撬開,經(jīng)過百年歲月的木盒,如同酥餅般干脆,沒有什么難度就被打開,里面的東西讓人按到眼花繚亂。
黃的紅的黑色...各種顏色藏在里面,像是個藏寶盒一樣,他從里面一掏掏出來個金元寶,又一掏是個紅寶石,還有輕輕一捻就碎的朱砂和五彩糧之類的東西,經(jīng)過百年的沉淀有些早已腐化成灰,讓人分不清是什么東西。
這些珍貴的寶物放在里面顯然是有著不同的意義,有對古建筑研究資深的專家看著這些珍貴的東西,指出這是特意用來辟邪鎮(zhèn)宅用的,寓意積極,因此后來在放置的位置,特意放了塊漢白玉石,這塊玉石代替寶盒成為重建后天安門的守護者。
天安門重建過程之困難難以想象,古人的智慧讓現(xiàn)代工木匠佩服又頭大,不用一顆釘子就能將這龐然大物給牢牢固定住,放到現(xiàn)在有多少木匠能做到,實在少之又少。
姚組長見到這都感到頭大,整天對著拆卸下來的部分研究,但拆下來容易裝進去難,想要原模原樣的拼湊出來費了他們好多功夫,里里外外研究了好幾遍才搞明白。
光是搞明白一面就能明白整體構造,這就是古人的智慧所在,所用結構都是對稱的,根本不怕建一半不知道該怎么進行了,在重建過程中,木匠門又從中學習到了很多,這就是歷史的意義,哪怕只是一座建筑就能讓人從中有所感悟,令人深思。
重建過程速度很快不到四個月,在保留了原有的外形下,讓天安門變得更加抗震,增添了許多現(xiàn)代化設施,讓人眼前一亮,而那個從頂部找出來的木盒和里面的東西,都成了珍貴文物收藏到國庫里面。
參考來源:《中華文摘》文章:秘密重建天安門始末 中國新聞網(wǎng)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