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古天樂,聽到的最多就是稱贊他的努力:努力唱歌,盡管不如人意;努力演電視電影,什么角色都演過;后來還努力做幕后,創(chuàng)辦天下一電影公司,做老板亦親力親為處理電影工業(yè)的各種議題。今年古天樂成為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的焦點影人,我也趁機回望一次自己從小到大在銀幕上看過的古天樂。對我來說,作為演員的古天樂似乎總是有著兩面,一面是風流美少年,一面則是板起臉來的陽剛男兒。即是,古天樂可以演《美味天王》(1997)的黐脷筋喬柏高,也可以演《烈火雄心》(1998)的救火英雄和《神雕俠侶》(1995)美少年楊過。他可以演《嚦咕嚦咕新年財》(2002)的高學歷「水魚」,可以是《百年好合》(2003)里的腎虧傷女王,亦都可以是《黑社會》(2005)的冷面 Jimmy 仔和《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城寨區(qū)議員」龍卷風。

古天樂作為一位在歌、影、視三棲的明星,其銀幕形象歷經(jīng)從風流小生、冷面硬漢,到如今「古老板」的幕后轉型,既具個人風格,又深受時代環(huán)境與影視工業(yè)結構影響。本文將以古天樂的銀幕形象為起點,探討其如何與香港影視文化的發(fā)展交織,并試圖回應本地社會的陽剛焦慮與身份認同問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爆裂刑警》

一、從歌影視三棲起步,美少年與小生形象的養(yǎng)成計劃

九十年代初期的古天樂,以俊朗外型踏足娛樂圈,迅即成為無線電視的寵兒。他在《神鵰俠侶》(1995)中飾演的楊過,是一位既頑劣又正氣的古裝美少年,成為其小生形象的代表。這類角色一方面符合港劇當時對男主角的典型想象,另一方面也因其清秀臉孔,更得以在古裝劇中擔綱主角。而在現(xiàn)代劇如《尋秦記》(2001)中,古天樂飾演的項少龍帶有都市男性的滑頭與調(diào)皮,又未脫小男人的情懷,說明他早期形象在溫柔與狡黠之間游走。

盡管古天樂曾表示「唔識唱歌」,他卻憑借跨媒體的明星形象,在樂壇、電視與電影之間成功穿梭,體現(xiàn)出九十年代香港娛樂產(chǎn)業(yè)「多棲明星」的生產(chǎn)邏輯。這種邏輯,既造就古天樂作為流行文化符號的廣泛能見度,也為其后續(xù)轉型鋪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婚姻物語》

二、兩極化的銀幕角色,從小品喜劇到冷面硬漢

古天樂的電影生涯顯示出明顯的雙重走向。一方面,他出演多部小品喜劇,如《絕世好Bra》(2001)、《百年好合》(2003)與《戀上你的床》(2003),角色多為風流但最終轉變?yōu)閷R坏那閳隼俗樱永m(xù)他電視小生的形象。在這些作品中,男性角色常以「性無能」「腎虧」「情傷失憶」等「男人最痛」的情節(jié)出現(xiàn),指涉陽剛氣質(zhì)的崩解與自我重建。

另一方面,自《爆裂刑警》(1999)起,古天樂亦開始轉型為動作片與黑幫片的硬漢。尤其是在《黑社會》(2005)中,他飾演的Jimmy仔展現(xiàn)出權謀與智慧,打破以往憑拳頭打天下的古惑仔傳統(tǒng)。他不靠蠻力,而以精明與算計取得權位,是香港影壇「新陽剛」形象的代表人物。這樣的角色形象,回應了后九七香港面對社會轉型與身份危機時,男性自我定位的焦慮。

三、反身性的銀幕實驗,《一個好爸爸》與形象解構

在《一個好爸爸》(2008)中,古天樂飾演的李天恩是一名黑社會大哥,卻努力在家中扮演好爸爸的角色。這部電影如同對他過往銀幕形象的一次戲中戲式的反身檢視。角色一方面象征傳統(tǒng)黑幫陽剛氣質(zhì),另一方面又試圖隱去暴力過去、洗紋身、信教、回歸家庭,回應香港電影逐步從暴力美學過渡至對倫理重建的想象。這不僅是角色的掙扎,也象征了古天樂銀幕形象的「自我拆解與再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個好爸爸》

四、古老板的誕生了

隨著古天樂于2013年成立「天下一」電影公司,他正式從幕前走向幕后。與「演而優(yōu)則導」不同,古天樂選擇以資金與制度支持的方式回應本地電影工業(yè)的困境。他積極參與演藝工會與電影工作者總會的活動,支持新晉編劇、導演的培訓計劃,試圖重建人才流失的產(chǎn)業(yè)鏈條。這一身份的轉變,也進一步改變了公眾對古天樂的集體想象。他不再只是俊朗演員,而是實干的產(chǎn)業(yè)推手。

此「古老板」形象,甚至反哺其近年銀幕角色,如《明日戰(zhàn)記》(2022)的泰來與《九龍城寨之圍城》(2024)的龍卷風,皆展現(xiàn)出保護社群、維持秩序的「大我」姿態(tài)。他不再是沖鋒陷陣的熱血男兒,而是肩負責任的集體守護者,某種程度上重構了香港男性的銀幕典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九龍城寨之圍城》

五、從銀幕到現(xiàn)實的文化流轉

古天樂的銀幕形象歷經(jīng)小生、喜劇、黑幫與父親等多重轉變,不僅反映個人表演的多樣化,更與香港電影文化的發(fā)展深度交織。他所扮演的角色在不斷面對陽剛危機與身份困境之余,亦提供了轉化與修復的可能。而當他從明星轉型為「古老板」,更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符號──一位不靠拳頭、靠責任與制度重塑未來的現(xiàn)實英雄。

從古天樂出發(fā),我們看見的不只是他一人的成長軌跡,更是香港電影與社會在動蕩年代中尋求出路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