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文|徐 來 編輯|徐 來

《——【·前言·】——》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一場紀念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的閱兵式,成了檢驗各國政治立場的試金石。

一個缺席的身影、一個連談四日的專機、一場臨時取消的訪問,足以暴露權力格局的裂變起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降級三連”:不出席就是一種態(tài)度

莫迪不是一開始就打算缺席,普京親自發(fā)出邀請時,印度外交部第一時間,回應“總理計劃赴俄”。

行程擬定、預熱安排、媒體風向都已經啟動。

可一個月內連降兩級,從總理變國防部長,再換成副防長薩吉夫·塞思出面,外交場合降成“副部級代表”,幾乎是默認放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不是第一次印度“跳車”。

2022年上合峰會,莫迪臨時刪減與俄方雙邊會談時間,理由是“時差影響”,但誰都清楚,那年正是印美防務關系起勢期。

美國放出F-35、MQ-9B銷售信號,而印度軍方正因LCA“光輝”項目受阻,亟需替代方案。

這次借口升級,新德里稱,“克什米爾遭遇恐襲,軍方須國內坐鎮(zhèn)”,可印媒披露**印度當月已向邊境增兵30萬,啟動代號“鐵鷹”的核威懾演練。

這種級別的防備,核心決策圈,不應由副防長出面主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克什米爾只是幌子,實則對西方表忠。

就在莫迪“退出”同一天,美印簽署“網絡安全聯合應對,機制”諒解備忘錄,美國務院特使,訪問新德里,并強調“美印是印太關鍵軸心”。

俄羅斯不是沒察覺,外交部罕見發(fā)言,“希望印方和平解決與鄰國爭端”,強調“克什米爾局勢應避免被外部勢力操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語氣罕見,與中方此前在聯合國的表態(tài)幾乎一致。

更耐人尋味的,是俄印貿易結構。

2024年,印度自俄羅斯進口能源突破600億美元,出口卻不到40億。

貿易天平嚴重傾斜,盧比結算機制運行困難,印度對俄“低調外交”背后,其實是話語權不足的焦慮反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方專機連談四天

紅場閱兵前三天,中國三軍儀仗隊已進入彩排區(qū),全流程協同、專用機直達。

這更像一場無聲的戰(zhàn)略宣示。

俄國防部在新聞通報中稱:“中方是最早確認高級別出席的國家”,隨行還包括能源、外交、軍工多部門代表。

更直接的信號,是中俄高層談判延長至第四天,地點從克里姆林宮,轉至沃羅涅日指揮中心。

議題明確,涉及聯合軍演、天然氣東線二期、北極航道安全協定、以及軍用衛(wèi)星,同步軌道共享問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底中俄貿易額已達2448億美元,其中能源占比42%、高科技合作占比14%,中俄軍事通訊頻率刷新記錄,年內完成四次聯合演習、兩次太空站同步操作。

而在象征層面,這次閱兵更具分量。

80年前紅軍攻占柏林,二戰(zhàn)勝利已成全球反法西斯標志。

但今天這場紀念活動,不只是歷史榮光重現,更是對當前國際秩序的現實回應。

俄媒直言,“中國的到場,頂住了歐洲多國,退出后的輿論真空”。

先前宣布不參與的斯洛伐克總統(tǒng)菲佐、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突然“康復”改口出席,正是中方參與打破的外交孤立局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中方帶來的不僅是軍禮隊,還有合作文件。

《紅線油氣協定》追加簽署,中國接入北西伯利亞煉化項目,中俄東線管道延伸至濱海邊疆區(qū);

《北極通航安全合作備忘錄》落地,標志著中國,首次以實控身份,介入極地戰(zhàn)略通道。

普京在演講中強調,“我們并不孤單,真正的朋友始終堅定”,并用俄語稱“中國是共抗霸權的真正伙伴”。

背景大屏幕映出的是2024年,“海上聯合”軍演中,兩國海軍并肩巡航的畫面。

中方的高規(guī)格參與,已成為俄羅斯對抗,西方制裁體系的關鍵支點,也重新定義了,中俄關系在全球格局中的權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朗普破防

特朗普沒有出現在紅場,也沒有解釋為什么不出現。

白宮官網只寫了一句,“暫無外交行程更新”,外界多次追問,發(fā)言人只反復提,“總統(tǒng)關注國內經濟議題”,這種冷處理方式,在美俄關系敏感期極不尋常。

實際上,從內部來看,特朗普團隊,曾討論由國務卿魯比奧,短暫過境莫斯科“非正式交流”,但國務院堅決否認,此行程存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連帶被叫停的還有一項議案,原計劃由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牽頭,推動“俄烏臨時停火方案”框架草案,但突然擱淺。

外界普遍解讀為,特朗普“進退失據”。

一方面,他急于拉攏俄羅斯對抗中國,在2024年選舉后,便公開提出“如果普京愿意,中美戰(zhàn)略框架就會崩潰”。

還有美國國內,對俄情緒持續(xù)高壓,“新鐵幕”論者頻頻施壓。

尤其共和黨強硬派,在今年3月推動“能源制裁升級案”,提議對俄石油,征收高達500%的懲罰性關稅,而且要求禁止一切,含俄成分的軍工產品入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想留有余地,眾院卻已將相關草案排上議程。

更荒誕的,是特朗普自己的閱兵夢。

6月14日是其生日,他特批在華盛頓,舉行“美軍建軍紀念周”,并定調為“自由日”,舉行大規(guī)模閱兵式。

美媒諷刺他“用軍靴踩生日蛋糕”,甚至連NBC,都稱這是“權力秀肌肉的老派模仿”。

五角大樓對此極為不安,負責閱兵籌備的國民警衛(wèi)隊中將海斯,在內部簡報中直言:“大選年不宜安排軍事政治性過強的活動,可能激化社會分裂?!?/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特朗普堅持照辦,甚至命令特種兵隊列配合游行,強調“真實作戰(zhàn)姿態(tài)”。

俄羅斯方面對美國的失聲毫不意外。

普京在公開講話中并未點名美國,卻三次強調“有國家試圖否定歷史,有國家害怕承認失敗”,暗諷之意溢于言表。

烏克蘭議題上,美國也陷入兩難。

拜登政府早前透露“正評估領土交換方案”,即換取?;饤l件下,對烏克蘭部分邊境地區(qū)“準獨立地位”的承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該表態(tài)遭到烏克蘭國內激烈反對,而俄羅斯態(tài)度模糊,既不接受,也不拒絕,只說“所有選項都在談判桌上”。

特朗普想做中間人,卻連椅子都沒坐上。

對俄羅斯,他不夠真誠;對盟友,他缺乏一致性,最終變成一個兩邊不討好的“缺席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多極重塑:

俄羅斯這場閱兵,邀請了九國元首,現場卻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西方國家的標志性旗幟。

取而代之的是,白俄羅斯總統(tǒng)盧卡申科,坐在第一排,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托卡耶夫,與他并肩。

委內瑞拉、老撾、古巴的代表也全部到位。

而現場的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是普京乘坐國產豪車Aurus入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款俄自主品牌,曾是西方制裁目標,但如今成為政要出行標配,象征俄羅斯工業(yè)鏈,已實現局部替代。

西方試圖通過外交,孤立瓦解俄核心圈層,但紅場閱兵,卻形成“非西方軸心”聚攏效應。

尤其是在中國專機,抵達莫斯科之后,原本猶豫的幾國高層態(tài)度立刻轉變。

斯洛伐克的菲佐,和塞爾維亞的武契奇,一度稱病不赴俄,得知中方將深入參與,四天雙邊會談后,雙雙“身體康復”,迅速改口前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俄之間的“雙訪年”也順勢成型。

普京將在8月底訪華,參加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中俄將共同發(fā)表聯合聲明,并可能宣布新一輪能源、軍事、信息通訊合作文件。

反觀印度,越走越尷尬。

它曾試圖“兩邊下注”,一邊從俄羅斯進口50萬桶/日的原油,維持能源依賴,另一邊從美國采購“超級大黃蜂”,與“捕食者無人機”,在軍購結構上極度多元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問題是,這種“混合戰(zhàn)略”遇到現實瓶頸。

印度國產戰(zhàn)機遲遲難形成規(guī)模,美國設備缺乏互操作性,而俄式裝備在維護,和零部件替換上依舊占主導。

結果就是,印度既沒獲得美方全面信任,也無法在俄方維持原有地位。

俄媒嘲諷道:“印度想當舞臺中央的中立者,結果成了臺下最不被注意的觀眾?!?/stro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評價,刺痛了不少印度戰(zhàn)略學者。

連《印度快報》都承認:“外交平衡的藝術,一旦節(jié)奏失衡,就只剩四面楚歌?!?/p>

這場閱兵,不只是過去的紀念,更是未來格局的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