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0軍事情報勤務群
審訊報告KT第3831號
戰(zhàn)地報告 523 MISCI-0443,第10軍,1952年10月6日
第500軍事情報勤務群編輯重制,1952年10月28日
1. 詳細個人資料:
戰(zhàn)俘姓名:谷中蛟
別名:谷永煉
戰(zhàn)俘編號:25
階級:副排長級軍官
職務:文化教員
單位:第38軍第114師第340團第3營第7連
俘獲地點:CT403397
俘獲日期:1952年10月3日
出生地:不詳
家鄉(xiāng):中國湖南省
2. 評估:
戰(zhàn)俘是一名逃兵,身體健康,機警,在審訊時相當合作。他看來聰明,觀察力佳,并且誠懇。提供的情資應為可靠。
建議心戰(zhàn)部門及指揮官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審訊。
3. 戰(zhàn)術情報:
a. 個人經歷:
1949年6月
征召進入共軍第38軍
1949年10月
進入南方中央軍事政治訓練學校受政治訓練
1950年5月
自該校畢業(yè),分派到第38軍第114師第340團任文化教員
1950年7月
隨第38軍抵達東北
1950年10月25日
從東北輯安進入朝鮮
1950年11月
隨第38軍參加第一次戰(zhàn)役
1950年12月
在38度線以北中央戰(zhàn)線參加第二次戰(zhàn)役
1951年1月
在中央戰(zhàn)線參加第三次戰(zhàn)役,第38軍是這次戰(zhàn)役中第一個越過38度線的軍
1951年2月至3月
在漢城附近參加第四次戰(zhàn)役
1951年4月1日
第38軍撤退至Yongbong-Ni(YD4175)休整,接收補充人員,訓練,建構海岸防御線
1952年5月12日
第38軍離開Yongbong-Ni(YD4175)開赴前線
1952年5月22日
第38軍取代第42軍防守現行所在地區(qū),第42軍撤至安州(YD2888)。在1952年5月12日前,第42軍派出考察隊視察安州及Yongbong-Ni(YD4175)周邊。第340團駐于預備區(qū)(CT4060),其他兩團在第340團前方。
1952年6月中至7月底
第340團第3營在CT4259地區(qū)構筑防御陣地,在CT4354地區(qū)構筑炮兵陣地。
1952年7月1日至9月20日
第7連在CT380465附近構筑炮兵陣地,該俘到Chiktong-ni(CT365662)參加文化訓練,在1952年9月15日返回。
1952年9月21日
第3營到達Hwaam-ni(CT408595)。第340團在此地區(qū)進行進攻演練,其他各營稍早5、6天到達。
1952年9月29日
第340團演習結束。
1952年9月30日
第340團在CT4464地區(qū)模擬進攻演習。
1952年10月1日
第340團接獲命令準備進攻。
1952年10月2日
該俘從營集結區(qū)脫離連上,第二天向聯(lián)軍單位投降。
b. 部隊組織及兵力
第38軍:第112、113、114師,及一不明番號炮兵師。
第114師:第340、341、342團,及一不明番號炮兵團。
第340團:第1、2、3營,第1、2炮兵連。
第1營:3個步兵連,一個兵器連。
第2營:3個步兵連,一個兵器連。
第3營:第7、8、9連,一個兵器連。
單位 人數 日期
第340團第3營第7連 1821952年10月2日
第340團第3營 8041952年9月20日
第340團 3500
共軍一個連含軍官編制人數為192人。
c. 裝備;
單位 數量 種類
第7連 547.62毫米卡賓,M1938(蘇聯(lián))
357.62毫米沖鋒槍,PPS-1943(蘇聯(lián))
6 輕機槍
260毫米迫擊炮
290毫米火箭筒(中國)
兵器連 6 重機槍(根據描述應是日制92式7.7毫米重機槍)
257毫米無后做力炮
282毫米迫擊炮
9月25日,第7連收到60根長形炸藥包,每名士兵除原有4枚手榴彈外另加發(fā)4枚。大部分武器補給了兩個基數的彈藥。
d. 位置:
第114師師部(政治處):1952年9月15日時第114師政治處及OCS位于Chiktong-ni(CT365662)山丘上。
第114師前進指揮所:10月2日時見到第114師前進指揮所及無線電站位于730高地山頂(CT382504)。
第340團團部:1952年9月底見到團部及政治處位于CT382504山頂的許多坑道內。
第1營及第2營:9月底聽說是布署于Hwaam-ni(CT408595)以西的山地。
第3營營部:1952年10月2日見到位于Nangwol-li(CT434603)。
第7連;CT408595
第8連:CT425618
第9連:CT421601
第341團:10月2日該俘在CT382428遇見兩名領著兩匹載食物馬匹的341團士兵,他們顯然來自西南方向。
第342團:
2營6連:10月2日見到在CT386422
3營7連:10月2日見到在CT389412
不明番號兵器連:10月2日見到在CT387417
第113師:9月10日聽政治指導員說在第114師以西。
第112師:9月10日聽政治指導員說任軍預備隊。
從9月15日至20日,該俘每晚見到8至10輛卡車從CT380465向南行駛。在CT4060附近地區(qū)時,第340團派卡車至CT448644處的團補給倉庫領取補給品,該處存有少部分糧食。補給品由車輛送達,儲存于屋內或戶外。9月25日發(fā)下的彈藥來自位于CT385614的團部。
第7連在Shung(CT433540)及Yonghang-ni(CT380464)地區(qū)構筑的炮兵陣地位于山頂,其構筑方式與配置位置都類似。
1951年11、12月間第340團在YD3075附近山地構筑海岸防御陣地達50天之久,大部分是交通壕與散兵坑。
e. 通信
每個步兵連有一具野戰(zhàn)電話通往營部。在最前線的連配發(fā)有兩具野戰(zhàn)無線電機,一具位于連部,另一具配給最前方的排。在10月1日的攻擊演習中使用下列無線電密碼:
第340團第3營第7連: 黃河7號
陣亡: 光榮
負傷: 偉大
某作戰(zhàn)區(qū)域: 某號工廠
第7連使用紅、白、藍、黃色煙火作為與偵搜隊聯(lián)絡信號,信號每天或每次行動都不同。連內聯(lián)絡使用哨子,連與連之間使用小號。
f. 意圖
1952年8月下旬,第3營所有軍官在Suhang(CT433540)集合開會,營長宣布第340團即將接獲攻擊395高地(CT381398)的任務。這次會議中對395高地僅作簡單介紹,營長要求各軍官讓部隊對此任務要先做好準備。9月20日,第340團全團集結在CT4060地區(qū)。
10月1日,除政治指導員外,第3營全營集結在團部(CT385614),聽取了下列有關作戰(zhàn)的指示:
第340團將在10月5日攻占395高地(CT381398),395高地是第38軍負責地段內唯一能夠掌控共軍位置的地點。如果共軍能夠掌握395高地,將會成為防線上一處要地,并且可以用來作為主要的炮兵觀測據點。共軍炮兵從此點可以控制鐵原地區(qū)。如果此高地留在聯(lián)軍手中,離此不遠的共軍人員及補給供應會有危險,因為聯(lián)軍炮兵可以從這個極良好的觀測點對共軍后方投以精確的大量炮火。
第340團要占領并防守395高地7天,然后其他部隊會來接替。任何士兵都不準攜帶任何文件到前線去。
總共4個連將被投入這次攻擊,不論犧牲多少,預期在4小時內完成占領高地任務。占領高地后,部分單位將留下防守抵御聯(lián)軍反擊,主要單位將會撤退。留在高地的單位將執(zhí)行阻滯作戰(zhàn),直到共軍炮兵能夠開火保護高地。在聯(lián)軍能夠對回山上構筑防御之前,另外四個連將會發(fā)動另一次攻擊。如果聯(lián)軍在這次之后又再次反擊,這四個連將會撤退,第342團的另四個連會用來支援或者重新奪取該高地。
第340團第3、6、7、8連將擔任攻擊部隊,其余各連擔任預備隊。各兵器連將配屬于各步兵連。
目的同時要摧毀韓第9師并造成5,000名敵軍傷亡。
10月1日,營文化干事告訴該俘第340團將在10月3日1600時向南出發(fā),第7營將在10月3日1600時從CT408595處開拔。
10月2日,7連連長告訴該俘第340團將待在Yonghang-ni(CT381464)等候命令。該連長說第7連在10月5日的任務是從CT390400地區(qū)攻擊395高地,攻上山頂與其他連會師。
10月2日,7連連長告訴該俘,他將帶領其他排長在該夜偵察395高地上聯(lián)軍布置。
g. 其他單位消息:
第45軍:9月1日,營長說第45軍位于第38軍東面位置。(審訊者按:相信指第15軍)
第42軍:1952年5月22日,第42軍與第38軍換防,撤退到安州(YD2888),第38軍留在后方的糧食與彈藥補給品全部轉交給第42軍。
h. 人員:
姓名:田光孺
職務:第3營營長
階級:營級軍官
年齡:35
姓名:張亞光
職務:第3營政治指導員
階級:營級軍官
年齡:30
姓名:劉建明
職務:第7連連長
階級:連級軍官
年齡:25
姓名:閻樹桐
職務:第7連政治指導員
階級:連級軍官
年齡:30
i. 士氣與宣傳
第340團人員士氣估計是相當好。各單位從1951年5月起休養(yǎng)至今,精神頗為愉快,不過有點惰怠。食物供應充足。接獲家信頻率不定。士兵們直到10月1日才被告知此次攻擊任務的消息,因此沒有多少時間胡思亂想。
共軍部隊中最近的兩個口號是:“強化防線”、“讓更多部隊機械化”。他們告訴士兵們只有打仗才能帶來和平,而且由于聯(lián)軍狡猾多變,在板門店的和談不會有任何結果。
4. 一般情資
a. 損失與補充:
單位 傷亡
第7連 4名負傷(轟炸) CT3824621952年8月15日
5名負傷(炮擊) CT3824621952年8月15日
1951年4月28日,第7連接收從第41軍轉給第114師的42名老兵。
1951年5月15日,第7連接收從中國東北來的18名新兵,以及20名從廣西來的新兵。
1952年5月1日,第7連接收從貴州來的35名新兵。
b. 食物:
前線部隊的食物中70%是米和面粉,30%是高粱。后方部隊食物中70%是高粱,30%是米面。副食有大豆、馬鈴薯、花生、鹽。各單位每5至6天收到一次罐頭肉補給,每名士兵平均每天可以分到一盎司。每名士兵每天分配27盎司的米、面、及高粱。吃不飽的士兵可以配到更多,吃不完的人不能把食物賣給同僚,必須要繳回給連上廚房。
10月1日,該俘見到第7連地區(qū)(CT407595)收到一些大餅。連補給官告訴該俘說那些是為了即將進行的攻擊所準備的7天份戰(zhàn)斗糧。
c. 服裝:
1952年10月1日,連長告訴該俘冬季服裝已經運到,但是要在作戰(zhàn)完成后才會發(fā)放。
1952年9月24日,第7連派出30個人到營里幫忙搬運新的冬季制服。第340團第3營所有的冬季制服都儲存在Nangwol-li(CT424604)一帶。營長說作戰(zhàn)任務完成后才會把這些新冬季制服發(fā)下去。第3營里的士兵自己都還有去年冬天發(fā)下的棉里大衣。第7連里只有40個人有毛毯,毛毯的發(fā)放不定時也不定量。服裝發(fā)放順序是士兵優(yōu)先,軍官在后。
1952年10月2日,該俘看到第342團士兵已經收到新的冬季制服。
d. 密碼代號:
單位 代號 英語
第38軍 四三部 43d Unit
第114師 六十四部 614th Unit
第340團 一支隊 1st Branch Unit
e. 坦克、炮兵、火箭炮:
1952年10月20日(疑時間打錯)該俘見到炮兵單位指揮所座落于CT427537山丘腳下。8月10日,連長告訴該俘,副師長兼任師炮兵主任也在該指揮所。
1952年8月10日,該俘見到在CT427537、CT433540、CT439538三座山頂各有四門火炮,合計12門。根據描述,這些火炮應為M1938蘇制122毫米榴彈炮。
1952年9月17日,連長告訴該俘第7連在Yonghang-ni(CT380464)構筑的炮兵陣地是給一個支援第38軍的炮兵師用的。該連士兵告訴該俘,該炮兵師位于Yonghang-ni西南山上。
f. 核生化戰(zhàn):
1951年12月,除了文化教員外,所有第7連軍官都被發(fā)給防毒面具,型號據描述應是蘇制ShM-1頭盔式防毒面具。士兵們同時獲發(fā)防毒漱口水。所有士兵被告知沒有命令不準使用漱口水。
g. 美國、韓國、及其他聯(lián)軍戰(zhàn)俘:
10月1日,連政治指導員告訴士兵們有關395高地上聯(lián)軍陣地的情報資料來自于8月初向共軍投降的一名韓國排長。
h. 訓練:
從1952年8月15日至9月15日,第114師各連派出連文化教員及一名士兵至Chiktong-ni(CT365662)接受高等文化課程。此課程目的在于讓全師文化教員熟悉普通話以便教授給一般士兵。普通話拼音系統(tǒng)及教學方法是課程的主要內容。
從9月20日至30日,第340團集結在CT4060地區(qū)進行攻擊戰(zhàn)術訓練,內容包括排、連、營、團級攻擊戰(zhàn)術,并實際演練。各部隊長擔任教員,也進行了營級和團級進攻演習,并使用實彈。演習的目的是要給那些沒有作戰(zhàn)經驗的士兵一點作戰(zhàn)概念,并且讓所有士兵對即將執(zhí)行的任務有所熟悉。
從1951年5月至1952年4月,第340團在接收新的補充兵后進行了持續(xù)的訓練計畫。軍事訓練包括了單兵訓練,單位戰(zhàn)術訓練直到團級。政治訓練包括了宣傳及文化課程,填滿了軍事訓練外的其他時間。在這段期間內,“三反”、“日本的暴行”是兩個主要的政治主題。
該俘在1952年8月下旬見到第114師政治處開設有軍官訓練班,營級以下、排級以上的軍官在此接受政治及軍事教育課程,主要是政治課程。
i. 聯(lián)軍空襲:
在8月下旬,營長曾通知第7連連長避開一次在CT433540處的聯(lián)軍空襲。第7連在空襲前離開該處,空襲結束回來后發(fā)現有94個彈坑。
j. 敵軍重要戰(zhàn)術:
在386高地的模擬攻擊演練(10月1日)
(1)第340團全員參與
(2)第340團各營擔任攻擊部隊
(3)目標為386高地(CT437635)
(4)第7連在10月1日1530時離開CT408595,向目標前進。
(5)第三營在CT427623地區(qū)集結等候指令。命令是第一營將從東南進攻,二營從東方進攻,第3營從西南進攻。
(6)目標區(qū)有鐵刺網與鐵絲網群障礙保護。
(7)在全營集結后,第三營在CT427623休息到1800時,然后在暮色掩護下掩護下前行500碼到達386高地山腳。他們在1900時到達CT432630地點,各連在事先指定區(qū)域散開。各連前方有一排擔任爆破任務。
(8)1900時,兩道紅色信號彈發(fā)射,長形炸藥包紛紛引爆,各連排除障礙,在鐵絲網群中清出一條通路。當這任務完成后,各爆破排排長吹哨通知,各連全連開始突擊。
(9)在這次攻擊演練中,第7連的無線電呼號是“黃河七號”,其他各連也使用“黃河”加上番號為呼號代碼。
(10)攻擊部隊通過四道鐵刺網障礙,第7連首先攻抵山頂,然后發(fā)射兩發(fā)白色信號彈,通知其他單位停止對山頂射擊。
其他有關攻擊395高地的情資:
1952年10月1日,團政治指導員稱:
第38軍將被當成一支實驗性質的部隊以便在戰(zhàn)斗中吸取教訓,此次在10月5日攻擊395高地的行動將做為未來其他行動的指標。第38軍過去對攻擊像395高地這種聯(lián)軍的營級陣地沒有什么經驗,因此,要告訴士兵們在這次任務中盡量學習。這次行動得到的經驗將在未來行動中應用來對付聯(lián)軍各團及各師。許多在朝鮮的其他部隊也正全力支持此次行動,任務的成功將會鼓舞在朝鮮的所有部隊。
對第340團的最基本要求是攻占395高地并固守7天,然后換防。
許多從其他單位來的人員將會來觀察此次作戰(zhàn)行動,也會有重炮的支援;不過,沒有提到會有飛機或坦克的支援。
k. 共軍文化教員的職務:
共軍連隊中的文化教員的任務和美國陸軍中訓練教育官(TI&E, Training, Information, & Education Officer)職務類似。共軍的文化教員通常是個受過教育、并且受過進階政治教育的個人。他的主要職責是:
(1)教授連里不識字的士兵閱讀簡單中文。
(2)幫助不識字的士兵讀寫報告及信件。
(3)誦讀新聞、雜志、及書籍給不識字的士兵聽。
(4)向士兵解讀官方指示及命令。
(5)協(xié)助連政治指導員在政治課上宣揚教條。
文化教員們在8月15日集中在Chiktong-ni(CT365662)接受如何教授普通話的課程訓練。
他們在9月15日回到所屬單位。在15日后的特別任務是教授如何讀寫普通話,目標是讓所有士兵最少能夠認得2000個中文字。
致情報科副科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