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衛(wèi)健委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的人口數據:中國人口總數降到14.09億,已經連續(xù)三年負增長,總和生育率跌到1.09,遠低于2.1的更替水平,更是比日本和韓國還要低。此外,根據衛(wèi)健委調查數據,58.3%的育齡人群不打算生或不愿意生,比2020年暴增近16%。而在看到以上數據之后,不由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事實上,我國為了鼓勵老百姓多生孩子,早已經放開了生育政策,但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資料顯示,我國在2016年放開了二胎政策之后,2017年新生人口曾一度反彈至1758萬,但之后又開始了連年下跌。在進入到2021年后,我國又放開了三胎政策,但出生人口數量仍在不斷下跌。到了2024年,新生人口已經降至954萬。
導致我國放開二胎、三胎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是:①國內房價過高,一線城市買房要幾百萬/套,而二三線城市買房至少也要150-200萬/套。很多家庭為了買房,除了掏光所有積蓄之外,還要欠下幾十年的房貸。而對于這些家庭來說,能生一胎就不錯了,再也生不起二胎或三胎。

②養(yǎng)娃成本過高。數據顯示,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yè),至少要花費62.7萬至86.8萬。而生二胎和三胎這個費用要翻倍。③職場對生育并不友好。很多女職員在生了一胎之后,就急著上班,擔心自己的工作被別人搶走了。其實,如果女職工選擇生育二胎或三胎,就要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家庭,這也意味著職業(yè)生涯的結束。
而在二胎、三胎催生無果之后,國家正在轉換生育思路,從以前光喊“生娃”到現在實打實的“幫助你養(yǎng)娃”。各地在住房、教育、稅收、社會保障等多個領域出臺新政策,來鼓勵老百姓生育二胎或三胎。同時,衛(wèi)健委也悄悄把口號從實施全面兩孩換成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

而面對當前困局,經濟學家馬光遠提出“新方案”,就是甩出四味鼓勵生育的猛藥。而此“新方案”而卻受到年輕家庭的廣泛支持。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新方案”,看看有沒有直擊要害,從而推動未來幾年出生人口數量的大反轉。
第一,降低教育成本

現在幼兒園階段的學費比較貴,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在經濟方面的支出壓力也是很大的。所以,建議把幼兒園3-6歲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這樣每年就能給家庭省下好幾萬。此外,統(tǒng)一編制免費教材,讓偏遠地區(qū)的孩子與大城市一樣,也能享受到免費國家統(tǒng)一的課本。
第二,減輕多孩家庭的住房壓力

房價過高降低了居民的生育意愿,當務之急就要減輕多孩子家庭的住房壓力。截至2025年3月,全國已有超過150個城市實施了對二孩三孩家庭購房支持政策,包括額外補貼、專項貸款、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比如,廣州市規(guī)定,三孩家庭購買首套房可享受首付比例降至20%的優(yōu)惠;成都市對三孩家庭購買首套房給予10萬元補貼。
第三,生孩子不用花錢

讓年輕人生孩子不花一分錢。就是從產檢到坐月子,住院費可以100%報銷。比如,杭州寶媽小張,生育二胎要花1.2萬元,現在可以由國家全部承擔,小張在生完了二胎之后,只要刷一下醫(yī)??ň涂梢粤?。
此外,還應該規(guī)定各個企業(yè),給女職工放半年帶薪產假,并在公司專門設置母嬰室。如此一來,可以讓那些本來不敢生二胎或三胎的女職工,不用再擔心因生育二胎或三胎,而遭到企業(yè)的降薪或解聘。
第四,拿出真金白銀來鼓勵生育

就是要從財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真金白銀的用于鼓勵生育二胎或者三胎上面。比如,廣東省對三孩家庭每月發(fā)放1000元育兒補貼,直至孩子3歲;江蘇省對三孩家庭每年給予5000元教育補貼,直至孩子18歲。如此一來,降低了多孩家庭的養(yǎng)娃成本,各的地生育率就有望得到反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