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圣依離婚后,最開心的人,應(yīng)該要屬媽媽了。

看到女兒在這一段婚姻中的憋屈和卑微,沒人比媽媽鄧傳理更難受的了。媽媽鄧傳理可不是普通的媽媽,她是七十年代的大學(xué)生,還是報社記者,曾經(jīng)出國留學(xué)的高知分子。

在她過去那個年代,鄧傳理還晚育了。她在32歲的年紀(jì)才生下了女兒黃圣依。女兒黃圣依出生后,鄧傳理一邊工作,還一邊給女兒喂母乳。

在過去那個年代,鄧傳理就已經(jīng)知道科學(xué)喂養(yǎng)女兒了。從物質(zhì)、飲食到精神方面,她都給予了女兒黃圣依最好的。

這也是黃圣依如今內(nèi)核那么穩(wěn)定的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圣依媽媽:我不久前剛夸過她。

這句話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也就是在不久前,黃圣依和楊子離婚了。簡而言之,就是媽媽鄧傳理其實也是支持女兒離婚的。

對于楊子這個女婿,鄧傳理真的是不大喜歡的。代入媽媽的立場,如果自己的女婿婚后和女兒分開住,還常年不著家,不管孩子。女兒的收入還是女婿掌管。

試問哪一個媽媽會不擔(dān)心呢?會喜歡這樣的女婿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離婚后,黃圣依果斷選擇帶著兩個兒子搬家到上海定居生活。她這么做是有2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父母年邁了,作為獨生女她希望能夠就近照顧父母。同時也希望父母能夠安享晚年。

第二,希望兩個兒子能夠和外公外婆走得更近一些,這些年安迪和外公外婆并不常在一起,關(guān)系肯定不是那么親密。其次父母是高知分子,也能幫忙照看和教養(yǎng)外孫,對孩子的三觀肯定也是有很大的裨益的。

回到娘家后,他們是一家5口人蝸居在上海大平層。

為什么用“蝸居”,這是代入黃圣依的視角的。黃圣依在北京住的可是大別墅,而且只有一家4口人住。

而如今他們母子仨外加父母,總共5口人同住在大平層中。雖然是大平層,卻也不及別墅那樣的寬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黃圣依而言,她雖然和父母物理距離靠近了,但是她的居住的條件和品質(zhì),其實是下降了的。

74歲的老母親鄧傳理也終于首度松口同意幫忙帶外孫了。媽媽鄧傳理雖然嘴上抱怨女兒外孫來了之后,家里的事情變多了,一副不愿意和女兒同住的既視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代入老人的視角,鄧傳理雖然很渴望有自己的空間和邊界感,但總也是喜歡天倫之樂的。尤其是年歲漸長后,身體不便后,會更希望身邊有親人在。

哪怕有保姆,也還是不及自己的親生女兒。

媽媽鄧傳理看到女兒如今的改變,她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開心。她一直都希望女兒走的是一條普通的道路,不要進入娛樂圈,不要那么忙碌。

媽媽鄧傳理更希望女兒能夠放慢腳步,享受生活,照顧好孩子,同時還能充實自己。她也不斷告誡黃圣依做人不能貪心。

用鄧傳理的話來說,做人不一定要吃多好,住多大的房子,賺太多的錢,內(nèi)心世界的充實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