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博主發(fā)帖稱,網(wǎng)友去福州開元寺用手機刷了88元的香火錢,被招行隨機減了1元。網(wǎng)友心里有點犯膈應(yīng)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這究竟是咋回事?
我們來仔細看看這張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5月4日,這是一個網(wǎng)友在福州開元寺用手機刷的88元香火錢。結(jié)果該行有友好地活動優(yōu)惠1元錢,顯示捐出87元。
針對此事,有網(wǎng)友表示,有啥膈應(yīng)的,佛祖還是拿到了88元,其中1元是銀行出的。銀行:你的功德有我一份。
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大慈大悲視錢財如糞土的如來佛祖:我收到的確實是88元,請你安心。
其實,作為虔誠的香客,捐香火錢就是一種信仰。既然心意支付的就是88元,而且寺院到賬金額也是88元,不必過于糾結(jié)。
- 談到佛,好多人聽見就覺得神秘,其實說白了,“佛”是古印度話里的音譯詞,意思是“覺悟的人”。
啥叫覺悟?就是把心里那些貪啊、嗔啊、癡啊全弄明白了,心里跟明鏡似的,充滿慈悲和智慧,達到了人生最高的境界。
其實,拜佛核心就倆字:“修心”。平時多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貪心冒頭了,提醒自己“別執(zhí)著”;生氣了,想想“這事值不值得動肝火”;沒事多做點善事,不是為了求福報,而是讓心越來越柔軟。
在生活里練“覺察”——吃飯時好好吃,走路時好好走,把每一件小事都當(dāng)成“擦鏡子”的機會,慢慢地,心就亮堂了。
總之,佛教最核心的觀點就是“眾生皆有佛性”,每個人心里那點“善念”“覺悟的苗頭”,就是佛性的種子。就像鏡子被灰塵蓋住了,只要天天擦(修行)或者豁然頓悟,功德也就圓滿了。所以,捐贈多少香火錢,還是求自己心安而已。
對此,你怎么看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