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香蕉片在空中劃出弧線,鐵板上的飛餅滋滋作響。5月7日中午,湖南博物院西門外的飛餅攤前,廣東游客林女士舉著手機錄像:“在長沙看文物,還能看‘飛餅雜技’!”店員手腕一抖,面餅翻飛間裹住果肉,這份煙火氣的熱鬧,正是湖南博物院“五一熱”的余溫。
2025年“五一”期間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超6049.19萬人次,較2024年“五一”期間參觀人數(shù)增加了879.87萬,同比增長17%,創(chuàng)歷史新高。這股“文博熱”不僅點燃了文化消費,更催生出獨特的“舌尖經(jīng)濟”,催熱了周邊餐飲——一天煮掉四五百斤米粉、賣出近千張飛餅。5月7日,瀟湘晨報記者走訪湖南博物院附近餐飲店,了解到五一期間龐大的客流量,讓周邊餐飲店迎來的“幸福煩惱”。
中午12點,湖南博物院西門一家賣長沙臭豆腐與飛餅的店鋪門口排起長隊?!跋憬讹w餅賣得最快,五一假期這幾天,每天可以賣上千份?!钡陠T邊盛菜邊向記者介紹,其中大部分是來自廣東的游客,“他們偏愛清淡口味,不過長沙特產(chǎn)臭豆腐也有人嘗試。”
博物院外的文創(chuàng)品更顯巧思。西門對面一條街上,隨處可見寫有《沁園春·長沙》相關(guān)詞句的文創(chuàng)扇子,還有長沙特色的冰箱貼、掛件等紀(jì)念品,也備受游客青睞。
“上午看辛追夫人,中午吃湖南米粉、瀏陽蒸菜,下午集文物印章——這才是完整的博物館體驗。”從深圳來的游客陳女士,拖著裝滿文創(chuàng)的行李箱在茶顏悅色排隊,“西門還有一家茶顏悅色,這也是來長沙必打卡的地方?!?/p>
△湖南博物院西門附近的粉面館,店員告訴記者五一假期每天煮的米粉面條有四五百斤。
客流激增也帶來考驗。九味面粉店店員稱,五一假期每天煮的米粉面條有四五百斤:“排隊人也多,翻臺速度也要快,甚至有時候碗碟清洗速度跟不上,一個人做好幾份事情?!睂Υ?,商戶們通過延長營業(yè)時間、臨時增加人手來緩解壓力。
從看展到嗦粉,游客用胃記住了長沙。這種‘文物+市井’的混搭,恰恰是網(wǎng)紅城市的長紅密碼。五一假期已經(jīng)過去,但記者仍看到湖南博物院西門檢票處排起長龍。

△五一假期剛結(jié)束,湖南博物院西門客流依舊很多。
“平時來博物院的人也很多,我們一開始做好了五一假期人會很多的心理準(zhǔn)備,沒想到比預(yù)想的還火爆?!本盼睹娣鄣陠T告訴記者,五一客流的火爆程度超出預(yù)想。
當(dāng)最后一波觀眾在暮色中走出博物院,周邊餐飲店的霓虹依然閃爍。這里升騰的煙火氣,正書寫著“讓文物養(yǎng)活文物”的新故事。
瀟湘晨報記者章楊梓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