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打不知道,一打全露餡。印巴這場仗打到現(xiàn)在,全世界都看清了印度空軍、陸軍有多菜。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印度政客、印度網(wǎng)民也是越想越窩囊。印度最大反對黨、國大黨領導人拉希德·阿爾維目前已經(jīng)發(fā)聲,他極為嚴厲地施壓莫迪。

印度這次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原本想借著打擊恐怖主義的幌子在國際上立威,結果被巴基斯坦打得滿地找牙,連自家反對黨都坐不住了。
印軍表現(xiàn)有多拉胯?
巴基斯坦軍方 5 月 7 日凌晨就公布了戰(zhàn)果:擊落 6 架印度戰(zhàn)機,其中包括 3 架號稱世界最強的法國陣風戰(zhàn)斗機,還俘虜了多名印度士兵。

印度為了買這 36 架陣風,可是花了 90 億美元,平均每架 2.5 億美元,結果一仗就折損了三分之一。這些戰(zhàn)機都是在印度領空被擊落的,相當于巴基斯坦空軍直接殺到了印度家門口,這讓莫迪政府的臉往哪兒擱?

印度國防部倒是嘴硬,說行動精準克制,沒打巴基斯坦軍事目標??砂头焦嫉默F(xiàn)場畫面顯示,印度導彈炸了清真寺和居民區(qū),8 名平民喪生,其中還有個 6 歲孩子。

國際社會一片嘩然,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緊急呼吁雙方克制,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也表示遺憾。但莫迪似乎鐵了心要把這場戲演下去,不僅取消了 400 多個航班,還搞全國防空演習,把老百姓嚇得夠嗆。
反對黨借機發(fā)難
印度最大反對黨國大黨這下可逮著機會了。國大黨領導人拉希德?阿爾維直接在議會開火:我們都按你說的去打仗,結果呢?花大價錢買的先進戰(zhàn)機被人家當靶子打,士兵被俘,邊境平民遭殃!

莫迪政府到底是在保護國家,還是在給印度丟臉?" 這話戳中了印度民眾的痛處。每年軍費開支超過 700 億美元,買了一堆高價武器,結果連家門口的沖突都搞不定。

印度國內社交媒體上居然出現(xiàn)了莫迪快投降的話題。有網(wǎng)民翻出 2019 年印巴沖突的舊賬:當時印度空軍被巴基斯坦 F-16 戰(zhàn)機擊落米格 - 21,飛行員被俘,這次又故伎重演,簡直是年年被打臉,歲歲不進步。

還有人調侃印度軍隊是 "萬國牌博物館",裝備來自美俄法以等國,結果打起仗來連自家直升機都能誤擊,系統(tǒng)根本不兼容。
莫迪的困境
莫迪現(xiàn)在騎虎難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被煽動起來,民眾要求強硬;另一方面,軍隊的無能讓他成了國際笑柄。

反對黨國大黨在 2024 年大選中表現(xiàn)亮眼,拿下 99 個席位,比上一屆多了 20 個,而莫迪的人民黨席位縮水,不得不依賴地方政黨組閣。甘地更是直接放話:選民已經(jīng)用選票懲罰了莫迪,他的戰(zhàn)爭把戲救不了經(jīng)濟!

其實,莫迪心里也清楚,印度根本經(jīng)不起長期沖突。巴基斯坦雖然軍力不如印度,但背后有中國支持,殲 - 10CE 戰(zhàn)機和紅旗 - 9B 防空導彈讓巴方在空中占盡優(yōu)勢。

印度的陣風戰(zhàn)機維護成本高昂,零件還得依賴法國,這次損失三架,短期內根本補不上。更不用說巴基斯坦的核武器了,真把巴方逼急了,后果不堪設想。
沖突背后的國內政治
莫迪之所以冒險發(fā)動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印度經(jīng)濟增速放緩,失業(yè)率居高不下,穆斯林群體對《公民身份修正案》的抗議此起彼伏。

他想用外部威脅凝聚民心,結果卻弄巧成拙。國大黨抓住機會,把莫迪的 "強硬" 批成 "魯莽",指責他拿國家命運賭政治資本。

現(xiàn)在,印度國內輿論兩極分化:支持莫迪的人喊著 "印度必勝",反對者則大罵莫迪無能。但有一點是共識,這場沖突讓印度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

原本想展示大國雄風,結果成了紙老虎,連美國都對印度的軍事實力產(chǎn)生懷疑。印度在向美俄等國通報行動時,唯獨避開了中國,生怕中方支持巴基斯坦。

可現(xiàn)實是,中國早已表態(tài)希望雙方克制,而印度的 "小動作" 根本改變不了南亞的地緣格局。
結語
這場沖突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印度軍隊的虛弱和莫迪政府的政治操弄。反對黨的批評不是沒有道理:花那么多錢買武器,卻連基本的協(xié)同作戰(zhàn)都做不到;嘴上喊著打擊恐怖主義,卻讓平民無辜傷亡。

莫迪現(xiàn)在需要的不是繼續(xù)打腫臉充胖子,而是放下身段,回到談判桌前。否則,印度不僅會失去國際信任,還可能把自己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