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前,刑偵劇是國產(chǎn)劇里的熱門題材。
像《重案六組》《黑白大搏斗》《中國刑偵1號案》這些劇,放到今天來看,依然節(jié)奏緊湊,氣質(zhì)冷峻。
哪怕沒有明星加持,只要劇情夠硬核,角色立得住,就能把觀眾拉進案發(fā)現(xiàn)場,跟著刑警一起破案追兇。

不過,自從2004年4月20日,廣電總局要求黃金時間禁播刑偵劇開始,這類題材的風頭,就逐漸弱了下來。
直到最近幾年,犯罪懸疑類劇集興起,一些帶有刑偵元素的作品,才再度引起大眾的關(guān)注。
只是,真正意義上的刑偵劇,依舊少之又少。
這也是為什么,《刑警的日子》開播時,觀眾的期待度會那么高。

這部刑偵劇,講述了歐豪飾演的年輕刑警,在隊長的教導(dǎo)下,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刑警的故事。
劇集在央視八套首播當天,收視就登頂全國第一,可謂是熱度喜人。
可讓人意外的是,這部劇是火了,但話題也跑偏了。
因為大家討論最多的,并不是歐豪飾演的男主劉子明有多優(yōu)秀。
而是他的師父魏杰,也就是何冰飾演的“刑警隊長”有多失敗。

甚至于,還有觀眾直接拿何冰,跟《我是刑警》中的于和偉作對比。
直言,于和偉飾演的刑警,能狂甩何冰好幾條街。
可見,同樣是飾演“刑警隊長”,他們兩人給觀眾帶來的感受,完全不一樣。

01.何冰的“老派刑警”
何冰在《刑警的日子》中,飾演了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刑警隊長魏杰。
劇集并沒有聚焦于魏杰的個人成長,而是意在凸顯,他身為一名師父,對徒弟們的教導(dǎo)和幫助。
從目前更新的幾集來看,觀眾對魏杰的不滿,主要集中在他對待徒弟們的態(tài)度和方式上。

跟大多數(shù)中年男性一樣,“五大三粗”的魏杰,走的并不是讓人如沐春風的溫柔路線。
相反,因為職位和性格原因,他總是對徒弟們大呼小叫。
憤怒的時候,還會有“動手動腳”式的體罰。

雖然在劇中的那個年代,大家都很信奉“打是親罵是愛”。
但對于熒幕外的觀眾來說,這種“非打即罵”的教導(dǎo)方式,的確很有壓迫感。
甚至還會自帶一種,有話不好好說,偏要給人一點顏色看看的感覺。

再加上,何冰出生于北京,學成于中央戲劇學院,又在話劇舞臺上摸爬滾打了很多年。
所以,他在表演的時候,總是力求表現(xiàn)出接地氣的生活質(zhì)感和人物性格。
這就直接導(dǎo)致,魏杰在劇中,表現(xiàn)得非常松弛。

哪怕是在辦案的過程中,他也會把刑警該有的嚴肅感給消解掉。
換成一種,“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親切感。

雖然他的這種表演方式,不會讓人覺得刑警是一份脫離生活的職業(y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刑警的專業(yè)性。
尤其是他懷抱雙手,神情輕松地出現(xiàn)在命案現(xiàn)場,還不忘打趣徒弟幾句的時候。
相信很多觀眾都跟我有一樣的觀感,覺得他這些隨意到有些過分的行為,多少有些不合時宜。

還有就是,因為刑偵經(jīng)驗豐富,魏杰在跟很多犯罪分子打交道的時候,表現(xiàn)得“毒舌健談”。
他經(jīng)常以“京味話癆式”的溝通方式,跟案件相關(guān)人員互動。
真實歸真實,但就是不像刑警隊長,而是像小市民。

同樣的表演方式,還出現(xiàn)在何冰出演的《分界線》中。
在這部劇中,他飾演的刑警隊長于超,擔任了一個專案組的組長。
為了體現(xiàn)出“執(zhí)法有溫度”的理念,何冰的表演,也是盡可能地具有生活氣息。
所以,觀眾看過劇集之后,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于超是一個既有威嚴也不乏人情味的人物。

由此可見,雖然劇情不同,但何冰在兩部劇中,都飾演了一個經(jīng)驗豐富、秉性直接,正義感十足又不乏溫度的刑警隊長。
或許,兩相對比,于超要顯得更內(nèi)斂、克制,也更有專業(yè)感。
可一旦劇情推進到關(guān)鍵節(jié)點,他的表達方式依然是“何冰式”的——帶著濃重的生活感和“老北京”的市井氣。

這種特點,也成了何冰飾演刑警最大的爭議點。
觀眾可以不喜歡,但也很難否認,這種“接地氣”的表演方式,已然成了他的個人標簽。

02.于和偉的“魅力刑警”
很多觀眾對何冰在《刑警的日子》中的表現(xiàn)不滿意,都是因為看過于和偉在《我是刑警》中的表演。
同樣是老戲骨,他們兩個在塑造“刑警隊長”的角色時,表現(xiàn)得確實非常不同。

如果說,何冰飾演的刑警隊長,主打一個“接地氣”。
那么于和偉在塑造類似的角色時,最大的特點就是很有情緒張力。
就拿《我是刑警》中的秦川來說吧,即便于和偉是以年過半百的年紀,飾演的這個青年刑警。
但他依然把秦川骨子里的固執(zhí)和沖勁,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除了他臉上的“褶子”過于搶鏡,觀眾很難在他的表演中,感受到老練沉穩(wěn)的一面。

因為,不管秦川內(nèi)心深處為師父報仇的執(zhí)念,還是他在人際交往中跟同事們的沖突,抑或是他在辦案過程中的干練專業(yè)。
這種年輕角色所特有的“青澀”和“稚嫩”,在何冰的表演中,鮮少出現(xiàn)。
可這些特點,卻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在于和偉的表現(xiàn)當中。

一方面是因為,《我是刑警》意在展現(xiàn)秦川成長為刑警隊長的過程。
所以,劇集會刻意強調(diào)他的內(nèi)心沖突和情緒張力,觀眾也會很容易跟角色產(chǎn)生情感共鳴。
而何冰飾演的兩個刑警隊長,都是直接身居高位,無需經(jīng)歷“從零到一”的成長蛻變。
劇集自然不必去刻畫他們的內(nèi)心沖突,只需要展現(xiàn)他們的成熟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是因為,于和偉跟何冰的表演風格也非常不同。
跟何冰一樣,于和偉也并非第一次飾演“刑警隊長”的角色。
早在2015年,他就在《刑警隊長》中飾演了此類角色。
雖然是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但《刑警隊長》中的顧銘,跟《我是刑警》中的秦川,完全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這種相似,并不是源于劇情上的一致。
而是因為,于和偉在塑造這些角色的時候,都非常注重表現(xiàn)演員的個人魅力。
這種個人魅力,不管是借由英俊的形象,還是鮮明的個性體現(xiàn),其實對觀眾來說,都很有吸引力。

這就是為什么,顧銘和秦川身上,都會有一種“迷人的危險”。
哪怕他們在劇中,都已經(jīng)“名草有主”,很多受害者還是會對他們心生好感。
尤其是于和偉在《刑警隊長》中飾演的顧銘,或許是因為更加年輕也更加帥氣,他在辦案過程中,經(jīng)常會成為受害者的心靈寄托。
這種讓人著迷的氣場,也在撩撥著觀眾的心緒,繼而讓大家對于和偉本人,也產(chǎn)生了一種跟劇中英雄相契合的好感。

結(jié)語:不是演技高低,而是風格迥異
同樣的題材,相似的角色,何冰跟于和偉這兩位老戲骨,給人的觀感卻是天差地別的。
很多觀眾都以為,這種觀感上的差異,是因為演技有所差距。
實際上,借由以上對比,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他們二者之間的不同,并不在于演技的高低,而在于風格上的迥異。

同樣是演刑警隊長,何冰出演的“老派刑警”,就像是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碰面的“老熟人”。
他沒有架子,也不會擺譜,但他笑呵呵的面容背后,總有一些值得大家心生敬畏的品質(zhì)。
而于和偉飾演的“魅力刑警”,則像是小說中,高冷又迷人的辦案專家。
他形象佳,氣質(zhì)好,最重要的是,一雙眼睛就能把人看穿,走到哪兒都在散發(fā)個人魅力。

這兩種風格,分別代表了“真實”與“戲劇”的兩種力量,放在刑偵劇這種講究氛圍和張力的類型里,各有千秋。
所以,與其說誰演得更好,不如說他們代表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刑警。
只不過,觀眾的喜好有差別,劇集的質(zhì)量也有高低,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演員的口碑。

希望觀眾在看劇的時候,能夠多一些包容,別急著給演員“貼標簽”。
也希望演員們在接劇本的時候,能夠多一分挑剔,少一點妥協(xié)。
只有當好演員遇上好角色,好故事托起好表演,精彩的刑偵劇,才會越來越多。
熱門跟貼